董其荣
摘 要:长期以来,家长学校作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渠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面向教育,整体育人;面向师生,优化育人;面向家庭,全员育人;面向社会,全面育人。”四大策略增进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拉近了彼此间心灵的距离,情感默契,教育和谐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正确地引导孩子做人,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 沟通;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74-001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结合,缺少了家庭教育、社会的教育,孩子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学生家长渴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渴望与孩子沟通,但由于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他们遇到“望子成龙心切,教学成才无方”的难题。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工作,一直把它视作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在全体家委会和教师以及市教育局关工委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次一次生动鲜活的家教辅导,一个个面对面的交流和家教讲座,一条条充满着教师期待的短信及其他活动,不仅增进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拉近了彼此间心灵的距离,情感默契,教育和谐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正确地引导孩子做人,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四个面向,取得了家庭、学校、社会三赢的效果。
一、面向教育,整体育人
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学校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日趋和谐,家长学校的创办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健全制度,加强各层领导。学校把家长学校的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设立有经常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师兼任学校讲师团,全体班主任老师、家委会成员组成教育机构。定时定点开展家校活动。
2.家校联动,提高效益。由于家长是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学校是对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但不能囊括教育的全部内容,要使学校教育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必须与家长取得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的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畅想孩子的未来。
二、面向师生,优化育人
家长、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默契配合,畅通了教育信息交流的渠道。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家长学校的反馈交流,形成最佳教育的切合点,使家长学校质量有了基本保证。
1.“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学生的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争取家长听得进、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2.“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根据班主任平时对学习困难生、品德行为较差的学生的跟踪情况记载,举行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家长会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使这些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面向家庭,全员育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
1.发放家校联系卡。一学期来,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的日常联系。印发家校联系记载表,使家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教师又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经过双方努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使家校教育更有效。
2.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几个学期来,我校把这项活动作为家访的重要工作,规定某月为家访月,教师要提前对学生家访内容做好准备,同时记载好反馈情况,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要求全体教师与其结对子,每学期经过家访使广大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在家表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方便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工作实效。
四、面向社会,全面育人
学生是有着现实生活背景的人,是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的文化、道德、人文、习俗等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着影响。从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思考,以塑造“家乡好孩子”为目标,我们家长学校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有效整合,丰富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教育,提升家长学校教育的内涵,走进全面育人的境界。
1.注重吸纳社会名企文化、民间艺术、本土文化、环保、法制、人文等资源,拓展家长学校的课程,充实家长学校教育的内容,通过请进来,举办主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家长学校的课程教育。我们请企业名人、民間老艺人讲述成长经历,请镇区派出所、环保办公室领导作专题讲座,使社会优秀的教育资源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有机融合,形成教育的体系。
2.家校联动,塑造“家乡好孩子”。我们家长学校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同家长一起评选“好孩子”,通过评选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对孩子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教育,鼓励孩子关注社会,融入社会,践行社会公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二是通过“家乡好孩子”的德育专题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配合指导孩子积极参与“家乡好孩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夯实基础。三是走进社区听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建议。通过社区咨询,不断调整家长学校的教育,改进教育的方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教育,实现全面育人。
教学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事、学校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只有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虽然家长学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真正把家长学校办到家长的心坎上,尚须不断努力,相信有广大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家长学校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