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洲
内容摘要:《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 性别研究
一.人物语言描写与人物塑造 (一)《红楼梦》的独特语言
《红楼梦》极具独特的语言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对小说主题、故事的阐释都具有关键作用。《红楼梦》描写的人物繁多但却各有千秋,从主子到奴才,从男人到女人,从小到老,不同的性别年龄人物却一个个都饱含个性。而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在人物的语言方面。
“千语千面,千面千语”这八个字形象表达了各个人物的社会阶层地位、人生态度修养、价值观以及内在思想的不同。具有辨识度的语言风格,使人物的内在特点与外在特点也能一一呈现。不仅如此,随着事件,所扮演的角色,还有内心情绪的转变,人物的语言不再平面化,而是变得更加栩栩如生、生动活泼,这一点充分体现人物的复杂性、多样性与立体性。
同时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对话小说,各个人物语言风格极具辨识度,因此在著作里表现为不一样的内容和性格。比如贾宝玉的“痴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宝钗则稳重老练:“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袭人则比较温柔:“.....只作出喜欢读书的样子,也叫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湘云则是心直口快:“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特色,通过语言的直接描写,人物的形象会得到塑造强化。
当人物形象的框架基本定型之后,一旦情节发生冲突,人物就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事务,尽管人物的风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万变不离其中。比如黛玉断然不会说出:“......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了也罢了,最怕见了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诸如此类的话肯定出自深闺里遵守礼教的小姐之口,她不会去劝宝玉走向官场仕途,也不会像袭人一样和宝玉提意见,让他改变那些坏毛病,但是当宝玉挨打以后,黛玉说了句:“你可从此都改了罢。”虽然与前面的方式不同,但却从中看出黛玉的无奈,这段话是她爱之深痛之切的表现,这样一来不但没有脱离人物轨道,反倒塑造了人物形象。
(二)人物语言的实现
一般来说,作者在创作一本小说的时候,会预先设计好整个人物的框架,框架里包含了人物的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虽然各个因素相互独立,但却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紧密相连,如同血液一样脉脉相传。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曹雪芹运用他高超的驾驭能力,将人物关系网梳理得井井有条。他笔下的人物有几百个,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素网。在《红楼梦》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不计其数,作者从各种事件引发的矛盾出发,深刻剖析人物心理,并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来。如此一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其独特的人物形象相辅相成,碰撞出奇异的光彩。
二.诗词与人物的结合
(一)诗词与人物形象描写的结合
在我国古代小说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诗词描写,更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从诗歌的具体应用来看,诗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修饰故事情节和勾勒人物形象的两个方面。而在《红楼梦》里,诗词对人物的塑造作用更为传神,尤其在人物外貌方面,堪称传奇。
例如其中一段描写林黛玉的外貌形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另辟蹊径,通过诗词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通过诗词的文体来表现黛玉的柳眉,双目,身姿。让读者不仅了解到林黛玉的外貌形态,还让读者对黛玉的怜悯感油然而生。通看全本,曹雪芹在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部分,通过简练的诗词部分就能把人物形象立体全面,不仅能表现一个人的形态神情,还能隐射一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诗词这一描写手法十分细腻耐读。
(二)诗词与人物命运的结合
细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我們能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便是对人物命运的隐喻和暗示。从很多诗词中间我们推断出主要角色的命运和故事走向。
通常来说,我国诗词不会对中心思想进行明示,而是隐藏在字词之中,耐人寻味,需要读者在其中细细揣摩,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说到红楼梦对人物命运的暗示,最有名的便是金陵十二钗判词。这些判词都对著作中的主要角色的性格和人物命运有所隐喻,从而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也为读者给予一定的暗示。
例如其中一段判词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段诗词里所暗示的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角色。“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上挂着玉带,雪中埋着金簪,暗示了两人的最终结局是“薛”埋而“林”枯。同时从“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可叹而堪怜的态度。
三.《红楼梦》的性别错位研究
所谓“性别定位”,是指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规定与期待。而“性别错位”,虽然没有具体的概念定义。但可以从下面从《红楼梦》两位主角来进行一定的说明。
(一)贾宝玉的女性化
这本著作中的男子大都表现出软弱无能的倾向,他们既没有阳刚的气概,也没有君子的风度,也没有治国报家之才,尤其是贾宝玉的女性化特征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出场,文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外貌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段描写通过面若桃花的外貌和极具风情的眼睛将作为男子的贾宝玉描写成一位娇羞可人的妙龄少女,让人看过怜爱有加。
除开外貌这一明显女性化以外,《红楼梦》写贾宝玉体质娇弱,也有女性化倾向。其中第八回写道:“袭人......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戴时便冰不着脖子”。宝玉作为一男子却不能戴凉玉,可见身体娇贵;第五十一回,写宝玉胆小并且以至失眠,“禁不起......虎狼药”以及宝玉经不起“冷风朔风”,均是体质娇弱的表现。总之,《红楼梦》中娇弱身体表现很多,贾宝玉女性特征的身体是可以确认的。以及还有女性化的身体行为,也可以从与其他女性角色的相处模式里可窥一二。
(二)林黛玉的男性化
相对于红楼男性,红楼女性则具有传统要求的君子之风、男子气概、并且背离传统对女性卑微的性别定位。虽然自《红楼梦》一出,黛玉娇、弱、病、愁的形象已经刻在人们心中,但是挖掘此形象的本质,却能发现林黛玉身上有着男性化的特征。
林黛玉的诗才无人能敌,但她远非以往女性可以相比,她拥有自信、风骨、争胜气性和压人气魄,与传统女性的行为完全不同。
林黛玉不惧怕死亡,勇敢赴死,她的整个生命里都承载了男子无法承重的生命之重,遭受着男子难以经受的挫折和折磨。她对爱情的执着,性格上的坚强,都是被古代男人所歌颂的正面男子形象。《史记·苏秦列传》中所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如此看来,林黛玉与男子气魄别无二致。
总之,林黛玉以其非凡才气,高洁、坚强品质,诠释了才子风流,至刚至强的男子特征。
四.结语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小说作品有所不同,传统古典小说基本上是以故事情节为主。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特色进行探讨和鉴赏后,可以看出,这本著作不仅是我国古典小说写作传承,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创新和突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就像一座宝库,不仅当代人受益,现代人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的人物就像活生生的真人一样,值得我们慢慢去回味。
参考文献
[1]也说《红楼梦》中的几个人物[J].彭石麟.文史天地.2017(03)
[2]试论《红楼梦》的反差艺术——以林黛玉的“出场”与“退场”为例[J].孟慧华.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5)
[3]试谈《红楼夢》如何运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J].徐墅遥.成才之路.2015(26)
[4]《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赏析[J].卜佳乐.文学教育(下).2017(01)[5]从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人物命名看《红楼梦》的思想[J].李颖,幸仁俊.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1)
[5]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和晴雯两种情感模式[D].张茜.湖北师范学院.2015
[6]《红楼梦》人物“性别错位”研究[D].李梦圆.山东师范大学 2013
[7]浅谈《红楼梦》中人物个性的塑造——以人物对话为例[J]. 易虹.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3)
[8]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红楼梦》叙述艺术新意辨析[J]. 张洪波.红楼梦学刊.2018(03)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