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意识和合文化愚公精神
——从《流浪地球》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太空表达

2019-02-20 08:58王年红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幻片流浪地球科幻电影

□王年红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大卖,据统计内地票房为46.51 亿元人民币,北美票房587.5 万美元,是一部现象级电影。影片围绕着科幻、灾难、伦理展开叙事,故事内核、宏大叙事、视觉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点,跳出了拯救地球的常规思维,不再是单纯的抵御外敌、战胜灾难或携带人类基因逃跑,而是带着地球家园一起寻找新的栖息地。深入分析,影片在故事内核上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是中国人用中国电影语言讲述的一个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在电影里,最突出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谐振共鸣的“和合文化”、不畏艰险的“愚公精神”,这些文化精髓构建了影片的精神内核,如果说故事情节和科技支撑是影片的骨骼,这些精神内核就是影片的脊梁和灵魂。

站在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史看,《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空白,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类型“科幻片”在中国诞生,从此中国文化不仅仅在武侠片、青春片、爱情片等电影类型中呈现,还将在科幻片中独领风骚,《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远,直接把中国文化带进了浩瀚无垠又深不可测的宇宙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①自然神秘伟大,地球命运难测,如若地球大限将至,人类该怎么办,是想方设法逃离地球,还是扶老携幼带着地球家园奔向新的宇宙?

关于地球命运的忧思,众多科幻片如《2012》《星际穿越》《独立日》《末日浩劫》《绝世天劫》等都有触及,全球资源枯竭、地震、火山、海啸、外星入侵……在《流浪地球》中,时间维度是五十年后,太阳急速衰老,地球面临灭顶之灾,人类连同家园将毁于一旦。与好莱坞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在故事内核、艺术置景、视觉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物理学家李淼说:“《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视觉效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②让我们聚焦《流浪地球》的故事设计,面对灭顶之灾,影片中没有《2012》式的“诺亚方舟”,没有《星际穿越》中的星际移民计划,刘培强、韩子昂等一众英雄们实施的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带着地球去“流浪”,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拯救亲人、朋友和大众,还有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家园,强烈的家园意识贯穿影片始终。

这样的故事设计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亲情、故土是家园意识最核心的因素。一看影片中韩子昂与刘启、韩朵朵的祖孙情谊,刘启对韩子昂“老东西”的称谓有点叛逆,得知他死亡时愤怒与悲痛交织令人动容,虽然刘启的扮演者屈楚萧在表演上尚欠火候,但瑕不掩玉。二看刘培强与刘启的亲子关系从温情到误解到和解的精彩演绎,因为缺少陪伴,刘启心中满是隔膜、埋怨以及深藏心底的对父爱的渴望,这一点很有现实主义色彩,这不就是当下中国普遍存在的父子关系的一个影像表达吗?三看联合政府宣布地球生命只剩七个小时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不远千里万里首先想着回家,与亲人作最后的告别,在故土安息,这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心结,那就是亲情至上故土难离。

从审美心理来说,《流浪地球》唤醒了观众或深或浅的家园意识,影片从中华文明出发,内嵌在剧情中的家园意识直击观众心扉,在审美上必然能引起强烈的共情,这也是影片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二、谐振共鸣的“和合”文化

面对巨大的灾难,电影美学在价值观上是秉持个人英雄主义,还是颂扬集体主义?单就太空科幻电影来看,西方电影选择了前者,经典的太空科幻片如《2001 太空漫游》《星际穿越》《星球大战》等都是英雄人物力挽狂澜,《流浪地球》选择了后者,并将“和合”的传统文化理念融汇其中。

在无数的世界电影杰作中,“和谐”“合作”是一个普世价值观,但将二者合为一个传统的哲学概念“和合”却是中国文化的独创。“和合”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先秦的《国语·郑语》云:“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③,意为契约规矩能使“五教”和谐共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百姓安身立命。“和合”理念追求多样性统一,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广泛深入,被国人奉为人生哲学。

同为太空科幻片,为什么《流浪地球》强调“和合”理念,奉行集体主义精神,好莱坞的太空科幻片是“不愿”,还是“不能”?这与太空科幻片的“宿命”有关,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太空科幻片不同于普通的电影,首先它必须遵循普通科幻片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主场在人类难以抵达的太空,在演绎故事时受到极大的时空限制,在空间上小小的太空舱人数少则两三人,多则三五人,类似一个小分队,受通讯等现代科技所限,与地面的互动交流也受到诸多时空限制。基于这样的故事背景,一般情况下太空科幻片不太可能表现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更适宜塑造个人英雄,这几乎成为太空科幻片不能塑造英雄群像的“魔咒”,集体主义、“和合”文化也就没有了可供演绎的戏剧空间。

中国科幻片的开山之作《流浪地球》的诞生打破了这一“魔咒”,准确地说从2008年11月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诞生之日起,这一“魔咒”就有了打破的可能性。《流浪地球》中,当灾难来临人类要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人物设计上刘培强、韩子昂、王磊、刘启、韩朵朵等一众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群像影,影片中找不到好莱坞大片中的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通的救援队,甚至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放下小我、摈弃纷争,40 余万人、5000 台发动机、7 万个火石,一场饱和式救援在全球悄悄开启——大难当前别无选择,全人类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成了一个坚实的命运共同体。故事后半段,在中国小女孩韩朵朵的呼吁下,各国救援队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暂时舍弃回家团圆的机会,调转车头冲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跳出影片本身,一个时空跨度更加宏大场景已然在观众面前徐徐拉开,那就是人类将带着地球进行一场长达4.3 光年、为时2500年的宇宙流浪,这一伟业需要100 代人才能完成……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拯救地球行动中,中国世世代代所秉持的“和合文化”大放异彩,发挥了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

三、不畏艰险的愚公精神

《流浪地球》除了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一组数据:4.3 光年、2500年、100 代人,还有一组数据来自幕后创作团队:3000 张概念设计图、8000 张分镜头画稿、10000 件道具、100000 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冰冷的数据满载着文化,让人联起《愚公移山》中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所说的一段话:“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④

《流浪地球》与寓公移山的故事何其相似,一个要以人类的力量撬动地球在宇宙迁徙,一个要一锄头一簸箕搬移两座大山,两个故事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在华夏大地无处不在,在长城、古运河、都江堰等伟大工程中我们看到它的耀眼光芒,抗战时期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工作创业中要做到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内涵。

《流浪地球》的故事可谓现代版的愚公移山。首先在常规思维中,要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再撬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简直是天方夜谭,有幸的是这个天方夜谭的故事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成为了文学真实,为中国科幻电片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其次,从文学到电影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历程,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片尤其难,小说《流浪地球》出版于2008年11月,2012年,中影购买了刘慈欣的小说版权,2014年启动《流浪地球》拍摄计划,历时四年后影片在2018年春节档上映,终于与观众见面。中间经历了剧本修改、资金短缺、电影工业问题等等,一度由于资金问题差点胎死腹中,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的电影类型,何况还是太空科幻片,中国电影人要挑战这一陌生的领域,最难的恐怕是中国的电影工业技术不成熟,这一度被业界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影片创作曾面临怎样的困境和磨难只有创作者知道吧!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团队勇往直前呢?是使命感,是信念,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智大勇,也是愚公移山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又一次绽放。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说:“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欧美大片,中国电影想在国际上跟人竞争,必须得有重工业电影,但中国科幻不能一直缺席。”⑤在他看来,填补空白固然是场冒险,但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电影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愚公移山的精神,还体现在创作团队。编剧兼监制刘慈欣对科幻文学的执着,导演郭帆的科幻电影梦,当剧组无米下锅时带6000 万元入组、后来又“裸演”的演员吴京,以及美术、摄影、服装、道具、场务、特效等各个门类的制作团队共7000 多人投入创作,电影从启动到上映历时4年,中间多少曲折坎坷只有亲历者才能言说。

令人欣喜的是,影片受到业内好评,中外制片已经盯上了这个热门IP,美、法向中影股份抛出了合拍《流浪地球2》的意向。投资者的眼光是精准的,这源于《流浪地球》强大宏阔的故事架构,极具戏剧张力的故事内核,试想在这场集全人类之力、长达2500年的宇宙迁徙中,将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等待郭帆、刘慈欣们去演绎……可以预期在《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电影界将掀起一股科幻热,中国科幻电影将以集体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仰望星空,俯视内心,借第七艺术之魅,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文明在五洲大地绽放异彩,在世界电影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页。

注释:

①王秉钓.中华国学启蒙经典:不可不读的千字文故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

②黄堃媛.“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来了吗? 科学家、科幻作家这么说[N].南方日报,2019-02-14.

③左丘明编,陈桐生译注.国语·郑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4:570-571.

④列御寇著,叶蓓卿译注.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

⑤我是拾遗君.《流浪地球》诞生记: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牛逼.微信公众号“拾遗”,2019-02-09.

猜你喜欢
科幻片流浪地球科幻电影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