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兴庆
民国初年,电影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后并未受到检查。当时的北洋政府抱着放任的态度,电影可以不经检查自由映演。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在当时作为“新媒体”的电影的发展,而是无暇也无力顾及电影事业。
中国最早的电影检查始于1923年。当时的江苏省教育会成立了一个审阅会,开始审查电影,但所用的标准非常简单,主要有以下几项①:1.确合教育原理,能与社会发生良好成绩者,该影片得以加入会,经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认可字样,以寓表彰之意;2.通常影片但为营业关系,可无流弊者,本会不加可否;3.如确系有损风化,曾经本会劝告,未能改良者,本会当请官厅干涉。
这种检查主要还是看电影是否“有损风化”,如果有也只是以劝诫为主。这样的尺度弹性非常大,也缺乏可操作性。
江苏省教育会在辛亥革命前是立宪运动的领导力量,在辛亥革命时期又是推动上海和江苏地区光复的重要社团之一,有着很强的革命性,而电影的大本营是“十里洋场”的上海,所以由江苏的这个组织来推行电影检查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检查的成效不显著,除了审查标准的问题,还因为1923年前后国产片的产量很小:1923年国产片仅有 5 部,1924年增加到 16 部,1925年为 51 部。
当时上海的电影市场基本上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没有能力对这些外片进行审查,也没有力量对江苏省教育会的电影检查提供有力支持。加上这个审阅会组织不健全,检查人员也都是教育界人士,对新兴的电影艺术不甚了了,所以江苏教育会的电影检查很快以失败告终。
与江苏省教育会几乎同时,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教育部也颁布了电影检查标准,共分两款②。1.禁止或剪除者。包括四项内容:迹近煽动有妨治安者;迹近淫亵有伤风化者;凶悖暴乱足以影响人心风化者;外国影片中之近于侮辱中国及中国影片中之有碍邦交者。2.缓演或酌改者:情节离奇不合事理者;扮演恶劣易起反感者;意在劝戒而反近诱惑者;大体尚佳间有疵累者。这个标准就具体了一些,也不局限于风化问题,甚至上升到了两国邦交的高度,但受政局变换的影响,随着北伐的成功、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的垮台,这一电影检查也不了了之了。
这一时期,电影检查没有实质性的成果,算是电影检查的滥觞。
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改组后,开始重视宣传工作,而且看到了电影作为教育工具的强大效能。但是当时由于政局不稳,加上筹谋北伐,对电影事业的管理并未提上日程,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电影检查才渐渐地踏上正轨。其中最大的成就是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取缔了神怪武侠片,以及一年后南京民国政府颁布了《电影检查法》。这都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不幸被历史湮没。
1928年6月,内政部部长薛笃弼让编审委员会的胡行之拟定检查电影和戏剧的规则,后来认识到电影与戏剧性质并不相同,于是单独制定电影检查规则,共十三条,于当年9月3日公布,并定于1929年元旦施行。到了1929年1月,内政部却暂缓实行该规则,并准许各省市自行制定规则。同时,考虑到电影与戏剧都和社会教育有关,于是内政部同教育部协商,另行制定检查办法:由教育部拟定电影检查规则,内政部拟定戏剧检查规则。教育部于1929年2月拟定了电影检查规则,又经内政部修改,共为16条,于4月公布,于8月1日施行。在各省则由当地的教育厅、民政厅、大学区的大学共同来操作;在特别市或各县市,则由公安局、社会局、教育局共同办理;而核发电影执照的权力则在内政和教育两部。
1929年9月12日,上海特别市党部根据内教两部颁布的检查电影片规则,由教育局、社会局、公安局联合组织成立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会由三局的13 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上海教育局的著名教育电影专家徐公美,以及其他多位专家,所制定的条律也由抽象转为具体,电影检查取得了显著成绩,做的最大的事便是取缔神怪武侠片③:
我国电影事业,在创始时期,一切设备及艺术,虽因种种关系,不免因陋就简,但所有出品,其剧情涵义,均能以“寓教育于娱乐”为宗旨,故流出社会,尚博时誉。 迨后,各制片公司以营业关系,渐以迎合观众心理为制片惟一方针,于是一切作品遂每况愈下,并转入神怪。 凡属神怪影片,既失戏剧意义,更无艺术价值,国产影片前途,殆无进步可言。近年以来,神怪影片,益见充斥,如西游记,如火烧红莲寺,如济公传,如火烧平阳城,如火烧七星楼等等,光怪陆离,几若雨后春笋,集神怪影片之大成,其影响于社会:小则足以转移个人之思想,大则足以阻碍一国之文化,为害之烈,诚有不堪设想者在;故本会成立之初,即列“取缔神怪影片”为重要工作之一,如火烧红莲寺新西游记续盘丝洞乾隆游江南等影片之片断修剪,僧道斗法(一名“乌鸡国”)大破地狱续红侠僵尸等影片之全部禁演,均为本会取缔神怪影片显著之成绩。
嗣后,鉴于全部禁演,于商人损失大而片断修剪,又万不能使全片原意彻底修正,補苴罅漏,既非善策,乃于二十年一月九日第三十五次常会议决取缔神怪影片办法三项,以图正本清源,两得其变,办法录后:
一、通令各制片公司:自即日起,不准开摄神怪影片;并登报公告,使以后新设公司无所籍口。
二、各公司现在摄制之神怪影片,为顾念商艰,依准照旧摄拍;但摄制中各片,应由本会调查登记,限期完成,送会检查,逾期概不受理。
三、有继续性之长片,应将材料改良,以不含神怪意味为度;如确不能修改者,准予续摄至多以一集为限,俾资结束。
上项办法,在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正式公布。
以《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神怪武侠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也是后来武侠片的源头之一,但由于过于唯利是图,粗制滥造,很快走向反面,从而被取缔。
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从1929年11月到1931年6月,共检查中外电影 996 部。1929年 11月到 1930年 6月,检查中外影片553 部,检查全准者511 部,修剪通过者31部,禁演4 部,手续不全发还者7 部。1930年7月到1931年6月,检查中外影片443 部,检查全准者367 部,修剪通过者64 部,禁演者5 部,手续不全发还者7 部。这是中国电影检查第一次取得这么丰硕的成果。
1930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电影检查法》,接着又公布了《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及《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取消地方检查权,由内政、教育两部合组电影检查委员会,直接进行电影检查。上海党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奉令停止工作。
1931年2月25日,民国南京政府内政部、教育部联合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3月1日开始办公。
这个委员会由教育部指派4 人、内政部指派3 人共同组成,设常务委员1 人,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及召集会议,下设干事、书记、技术员等,归常务委员指挥,常务委员任期半年,可连选连任。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为彭百川、刘铭埙、包明芳、熊开先、王德溥、王学素、冯成麟,常务委员为彭百川。郭有守为第二届常务委员,吴研因为第三届常务委员,这三人当时的职务都为教育部科长;安石如为第四届常务委员,是内政部秘书;厉家祥为第五届常务委员,是教育部专员;李景泌为第六届常务委员,是内政部技正。
内政部、教育部电影检查委员会根据《电影检查法》,从1931年3月1日到1934年3月,共检查电影长片2511部,总长5519908 公尺。其中国产片588 部,外国片1923部;国产教育影片长片4 部,外国教育影片长片20 部;准演短片1835 部,634592 公尺,有声影片 1682 部,无声影片163 部;教育影片短片 25 部,有声 24 部,无声 1 部。
自1931年6月至1933年4月,电影检查委员会根据《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禁演影片127 部,其中因第一款“有损中华民国及民族之尊严”遭到禁演的影片6 部,因第二款“违反三民主义者”遭到禁演者6 部,因第三款“妨害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者”遭到禁演者84 部,因违反第四条“提倡迷信邪说者”遭到禁演者31 部;违反三、四款遭到禁演的影片占总禁演影片的91%。
1934年3月18日,电影检查委员会奉令结束电影检查工作。从上海市的电影检查,到内政部、教育部的电影检查,电影检查的力度加大了。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不仅大力发展官营电影事业,成立了中央电影股,还将电影检查的职权进一步收归中央,成立了中央宣传委员会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将电影检查的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宣传委员会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于1933年9月,为全国电影事业的最高指导机关,其成员包括常务委员邵元冲(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家伦(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世杰(教育部部长)、黄绍雄(内政部部长),常务委员陈果夫、陈立夫、褚民谊、叶楚伧、张道潘,委员甘乃光、林蔚文、黄仁霖、杜庭修、贺衷寒、沈熳若、钱昌照、戴策、郭有守、方治、孙德中、黄英,秘书方治。根据《中央宣传委员会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大纲》第五条:“本会设秘书一人,承常务委员之命办理一切事务”,所以方治是拥有实权的秘书。
中央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附设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将内政、教育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并入。中央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电影检查委员会,即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共有7 人,分别为主任委员罗刚,委员傅岩、汪奕林、鲁觉吾、蒋振、刘祖基、戴策。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成立后,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1.继续取缔神怪武侠片。“数年前,国产影片公司利用一般民众浅薄心理,摄制神怪武侠等片,其内容不外诲淫,诲盗,及提倡迷信邪说,而技术方面又异常低劣,自本会成立后,为正风俗,去迷信,及提高电影艺术起见,予以严格取缔,并督促各国产影片公司勤求进步,改制佳片,及至现在,上项滥制之风已不多见矣”。2.注意侮辱国体之各外片。“欧美各国影片,间有侮辱华人之表演,本会为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及国家地位起见,莫不严厉取缔,如《上海快车》《颜将军之苦茶》,并未输入国境,但本会知其内容为侮辱我国之影片后,即向各制片公司严重交涉,以停止检查各该公司之在华影片,为接受销毁或改制原片劝告,与之条件,或由外交部向各国政府抗议”④。
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对国产片和欧美电影检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几乎垄断国内电影市场的好莱坞电影,这一过程持续到抗战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电影工业的发展,并推动了旨在宣传教化的教育电影走向繁荣。
注释:
①②谷剑尘.教育电影[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印行,1937:121,122.
③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业务报告 [M].上海:1931:137.
④罗刚.中央电检会工作概况[A].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电影年鉴1934[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