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沙埔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着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和问题。而这些现象和问题与教师没有更新教学观念、钻研高效的教学模式颇有关系。我校针对上述问题,倡导“五环导学”构建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改,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参考价值高、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载体,使课堂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和法治水平。
1.“五环导学”、活力课堂的内涵解读
“五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即前置学习,活力导入;精讲析疑,活力突破;互动交流,活力展示;分层训练,活力点拨;拓展总结,活力升华。“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导”“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活力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的、多元的课堂;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是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合作分享的、开放的课堂。
将“活力课堂”与“五环导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让活力课堂具备“激情趣、突自主、活思维、重过程”四个基本特征。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进入课堂,活力课堂不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尊重差异、坚持真实的本真课堂,是回归教学常态的生本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
2.“五环导学”活力课堂的操作流程
如图1所示,“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梯度性、逻辑性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环节一:前置学习,活力导入。根据导学案创设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完成相应问题,找出疑难,做出标识。活力素材导入,情感渲染,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环节二:精讲析疑,活力突破。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问题,把力用在刀刃上,避免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学生为解决预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听课的专注力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环节三:互动交流,活力展示。学生间发挥同伴互助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后敢于表达,组员们共同或派出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焕发活力。
环节四:分层训练,活力点拨。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分层训练,查缺补漏,以巩固和强化知识。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纠正、指导、补充,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环节五:拓展总结,活力升华。整体上准确把握知识点及其内在关联,获得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政治认同。
1.遵循编写原则,科学设计“五环导学”
五环导学案要科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指向明确性原则。对导学案目标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符合本校学情,结合本框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二是结构连贯性原则。设计和编写导学案时,单元知识结构间应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连贯起来。三是知识梯度性原则。提纲和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和提升。四是功能综合性原则。五环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更主动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技能的形成,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高效的活力课堂。
2.提高预习效果,为活力课堂奠定基础
如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教师提前将设计好的《夯实法治基石》的“五环”导学案下发,学生根据“五环”导学案各环节内容进行预习。前置作业主要完成前面三个环节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根据知识脉络编写的填空题或选择题,涉及本框题的重要内容:(1)法治的意义;(2)法治的作用;(3)法治的进程;(4)建设法治中国的做法。填空题、选择题只要求填写知识点的关键词,学生在做此环节的过程中,熟悉教材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对课本形成整体感知,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学习提纲的预习,学生需要对教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区分教材内容哪些属于意义、要求、建设法治中国的做法,学生找出疑惑、在课本上作出标识。
3.教学有的放矢,合作探究成果尽显
学期初,班级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关系、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人,分别设置组长、副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对小组全体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在“互动交流,活力展示”环节,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身的解题思路,其中一位成员收集小组意见,进行整理生成。再派出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互动交流,活力展示”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自主的学习,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思考、交流和分享,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设问,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这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身优缺点,取长补短,学会分析和改进自己的思维策略,提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品格和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能力。
4.限时分层训练,不同学生均有所获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的同学做A层的题目,B层的同学做B层的题目,C层的同学做C层的题目,导学案题号后面分别注明A、B、C的字样,学生一目了然。
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锻炼运用知识能力,进行第四环节“分层训练,活力点拨”。在课堂限时训练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偏差和遗漏,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和指导,确保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5.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活力充分展现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课堂,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也必将是展现教师教学活力、学生学习活力、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的活力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采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了具备“激情趣、突自主、活思维、重发展”的活力课堂。这种“活”不仅仅是表象的活,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思维的“活”。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进入课堂,这是尊重差异、坚持真实的本真课堂,是回归教学常态的生本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
1.预习水平提高
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提升了预习的水平和能力。譬如《夯实法治基石》的导学案下发后,学生会根据五环导学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通读本框题,不仅完成前置学习的填空与选择,还能根据要填写的内容判断出诸如“良法之治”“实行善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科学方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关键词句,并且在教材中圈注出来。
2.专注力、参与度提高
实施“五环导学”,构建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前部分学生在上课易开小差的状态,而是紧跟课堂节奏。即使有同学分心,小组同学也会及时发现并提醒,因为许多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讨论交流、生成答案或成果。以本框题为例,环节一,小组成员要核对前置作业的答案并理解;环节二,小组要推选代表讲述“法治的作用”“法治的要求”“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等一些重要知识点在书本的对应位置,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环节三,互动交流,每个小组员各司其职,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法治的意义”“为建设法治中国献计献策”等问题,并记录在纸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3.核心素养提升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充满活力,“五环导学”的“活动”令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生成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法治精神。
综上所述,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五环导学”,构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转变旧的教和学方式作用明显。“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构建活力课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让课堂动静有度,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高,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增强,个性得到发展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生活经验得以分享交流,通过体验感悟、讨论深化、指导践行,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本文是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DXKT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