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娟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在临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旨在针对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事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的管理过程。内镜室诊疗属于侵入性操作,是风险事件高发的诊室。因此在内镜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更加重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范,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以120例在我院内镜室接受诊疗的患者为例,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的应用效果做如下探讨。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内镜室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62.21±3.25)岁;研究组60例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5岁-78岁,平均年龄(62.34±3.23)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管理方法:在患者接受内镜诊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做好室内的消毒与清洁,在诊疗中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并从旁协助进行对症处理。(2)研究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①提高风险意识。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学习内镜治疗室内常见的风险事件处理方法,不断提高相关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以提高其风险意识。②完善风险管理体质。针对内镜诊疗工作及护理流程,医院应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抢救制度、室内考核标准、管理体系等。③加强护理培训。内镜诊疗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不但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同时还应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一些法律案例,以提高其法律意识。④合理弹性排班。医护人员在内镜诊疗工作中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工作量,因此领导管理层应合理、弹性的安排排班,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⑤加强内镜室环境管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其安排合适的病房,完善病房内的相关设备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同时在病房内外明显的地方安装警示牌,避免摔倒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在管理后发生感染、呼吸抑制、大出血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2)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分)、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60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数据,用χ2检验定性资料[n(%)],用t检验定量资料[n(%)],P<0.05提示有差异。
2.1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1.66%),呼吸抑制1例(1.66%),大出血1例(1.66%),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4例(6.66%),呼吸抑制3例(5.00%),大出血3例(5.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66%(10/60)。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χ2=4.227,P=0.039)。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中非常满意31例(51.66%),一般满意28例(46.66%),不满意1例(1.66%),护理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非常满意23例(38.33%),一般满意30例(50.00%),不满意7例(11.66%),护理满意度为88.33%(53/6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χ2=4.821,P=0.028)。
护理风险管理是将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转变为积极预防,以减少护理风险。一般来说只要护理活动存在就会存在着护理风险,因此也就需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大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2]。内镜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会导致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并为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对内镜室实施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在内镜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大大降低医院中感染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机制。完善内视镜室内布局和设备,规范院内各项工作流程,设立工作奖惩制度,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风险及法律意识,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不安全事件,进而保证了内镜室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内镜室中有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