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研究

2019-02-20 18:55王秋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二者书院融合

王秋霞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古代书院从教育的繁盛走向衰落后,一些书院逐渐承担起旅游功能。现如今,古代书院的旅游业呈现强劲发展的趋势。然而具有旅游文化功能的古代书院,如今徒留空荡荡的文化外壳,它们真正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早已淹没在喧嚣的现代尘世间。纵观中国现存的古代书院,几乎很难找到一所像岳麓书院那样依然承担着教学功能的书院。高校书院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近年发展迅速,但高校书院的发展尚在探索中。因此,将区域内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发挥各自特长,提升二者的教育和文化功能,既能开发利用古代书院,丰富其文化内涵;又能促进高校书院创新发展,其社会价值和意义深远,值得学者深入研究。

一、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及历史作用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它始创于晚唐,兴盛于两宋,完善于元明,衰落于晚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作为官学之外的一种私人教学组织,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人格培养和社会教化方面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1905年废科举,改书院为新式学堂,发展了千年的书院制消失在历史舞台上,但书院精神却永盛不衰。著名教育家胡适先生将古代书院精神概括为 “代表时代精神”“讲学与议政”“自修与研究”,反映了古代书院精神的精髓[1]。

二、 国内外高校书院的萌芽及发展态势

西方的住宿学院萌芽于12世纪的法国巴黎,在12-13世纪的英国牛津、剑桥得以发展。美国耶鲁、哈佛大学于20世纪30年代借鉴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经验创建美国式住宿学院[1]。我国的高校书院制借鉴了西方住宿学院和中国传统书院的办学经验,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书院制。自2005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书院以来,国内先后有几十所大学尝试和探索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2014年7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知行书院发起,华东师大、复旦大学、西安交大、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中国台湾)等多所高校的书院参与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标志着高校书院制改革由“单打独斗”进入“团队作战”阶段。目前中国大陆实施书院制的高校有70多所,虽然每所高校书院制的模式不完全相同,但都保留了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书院精神、通识教育、导师制等核心要素基础[1]。中国高校书院旨在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博雅教育”实现完美融合,最终实现“全人教育”的教育目的。

三、 古代书院和高校书院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那些历经中华民族历史沧桑而最终能够遗留下来,在发展过程中曾发挥过藏书、教育、传道、学术、出版、祭祀、文化交流等功能,而现如今书院大都成为了旅游文化景观。目前,这类书院占了古代书院的绝大多数,被开发为博物馆、图书馆等其他用途的古代书院仅占极小比重。

高校书院制改革是我国不少高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尝试。王靖在《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多元认识与实践策略——“全国第一届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研讨会”综述》一文中,对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做出了更具体的论述。他认为现代大学书院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而是现代大学的一部分。现代大学书院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生活社区,通过各种功能服务于学生生活与发展。其运行方式表现为一种书院式的学生管理体制,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3]。这一定义从大学书院的性质、组织结构、功能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诠释了书院制的内涵。在程东海和宫辉主编的《现代高校书院制教育研究》论文集中,李会春的《中国985高校书院的制度构建及其反思》一文对高校书院做了具体界定,他指出,按照不少学校的描述,书院被定位于“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4]。在本课题中,高校书院的范畴被限定在中国各类本科院校中,凡是具有明确“书院”标识的组织形态,并在实践中提出建设书院制的,均在书院制的考察范围之内。

四、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的可行性及意义

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二者融合共建,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其一,二者之间存在许多共生元素,包括文化渊源、精神内涵、人文元素、建筑格局等方面,这些都是二者融合共建的契合点。尤其在文化渊源方面,二者都是文化传播的场所、文化交流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教育”是他们共同的根系,“文化”是他们共同的精髓。其二,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目前我国对古代书院的发展一直持保护和支持态度,既从政策等多方面努力保护古代书院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有些古代书院的创新开发利用给予大力支持。

中国的高校书院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家、社会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势必进一步推动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共建能够激发二者的活力,挖掘它们无穷的价值潜力,既避免长久以来古代书院被闲置的局面,重建古代书院功能,又能促进高校书院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教育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的探索

基于古代书院与现代高校书院在物质、文化和精神内核等诸多方面的共性,所以尝试对二者进行融合共建研究。希冀通过二者的契合点,实现最佳融合与共建,从而实现古代书院的现代转型和促进高校书院的创新发展。

(一)基于地域特色的区域性融合

作为旅游胜地的古代书院星罗棋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受区域文化影响,它们各自呈现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而高校书院也各具地域特色。基于此,将区域内的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将会大大降低融合的难度,最大程度克服由于文化差异、民族差异和距离远近等问题带来的融合障碍。共建中,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色的古代书院与地方高校书院融合共建。共同的文化元素更容易使二者在诸多意识形态和行动上达成共识。两类书院融合共建成功的典范当数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现如今它已成为湖南大学的组成部分,仍延续着在教育方面的探索,实现了更加紧密的文化融合和功能互建。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书院的相互融合共建提供了蓝本。

(二)基于精神内涵统一的人文元素的融合

书院是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私人教育机构,而高校书院是高校独创的特色育人组织。二者都是教育机构,都是以培养具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高洁品格的个性化人才为目的,设施和环境都围绕教育目的而设计,都具有许多人文元素的统一。二者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古代书院虽然现在已被旅游开发,但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赋予其的文化气息却是抹不掉的。书院墙壁上的宣传栏,细说着书院曾经的教育辉煌;那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每一位访客回忆起当年书声琅琅的画面;先贤祠里供奉的先贤像,肃穆庄严,连同院落内的碑刻,无不在讲述中国教育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书院周围静谧的山峦,潺潺流水,与书院相得益彰形成了天作之合的文化氛围。高校书院虽然大多身居闹市,没有山高水秀的自然风光相匹配的地理优势,但是,高校书院人工缔造的山水相映的自然环境堪比自然风光秀丽的古代书院之美,现代化的楼宇、秀美的假山、清亮灵动的池水、造型各异的绿化植被、现代化的学习生活娱乐设施,无一不赋予了高校书院现代化的文化气息。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虽然彰显的人文元素有古今之别,但是,二者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文化。他们都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基地,都是中华文化的圣地。这一精神内核的统一,使二者具备了融合的前提条件和最根本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人文元素的借鉴、整合和有效利用。

(三)基于文化渊源的资源共享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它本身就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一个地区建立了书院,就表明儒家文化已经成功地渗透到当地[5]。目前我国书院制改革中创立的高校书院,借鉴了我国古代书院的一些思想精髓,高校书院的德育就包含儒学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这种文化渊源的一致性,为二者的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交流。共建中,古代书院可以为高校书院提供教育场所和环境资源,分担高校书院建筑资源不足的压力;而高校书院可以为古代书院提供藏书、设备、师资等方面的资源,双方协同完成高校书院的部分教育任务。例如,可以将重要的讲座和活动安排在古代书院的大讲堂进行,为教育界、文化界和其他社会人士传授知识、学术、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借助这些有利资源进行文化熏陶和道德修养教育。

(四)基于建筑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的融合

作为教育机构的古代书院和高校书院在建筑风格上具备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封闭的环境——高墙、独院、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和谐融合。这种封闭式建筑风格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排除外界对学习和潜心研究等活动的干扰,也便于管理等事务的开展。二者的不同之处,其一,古代书院占地面积小,大多身居深山,环境幽静;而高校书院多居闹市,占地面积广阔,更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其二,古代书院的建筑承袭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大多是层进式结构布局,东西为厢房,有长长的走廊相连;而现代高校书院的建筑风格则灵活多变,充满了现代都市文化气息。要实现建筑特色上反差如此之大的两种教育机构的融合共建,必须首先掌握二者建筑方面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共建中,可以充分利用古代书院空闲的建筑资源,为高校书院学习空间过于拥挤的学生提供学习、研究和娱乐的场所。如,可以将高校书院的有些文化讲座安排在古代书院进行。讲座完毕,学生集体到先贤祠参加祭拜先贤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书院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感受儒家文化;然后,带学生走出书院,欣赏周围的秀美山水,既能锻炼身体,游览美不胜收的风光,还能陶冶性情。这种融合共建方式,既利用了古代书院的教育资源,又缓解了高校书院资源缺乏的教育压力,可谓一举两得。对于有相关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在古代书院从事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这能更好地避免各种干扰。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古代书院的管理人员要同高校书院的管理者一起参与活动的组织过程。同时,可以抽调高校书院的师生参与古代书院的管理事务,协同古代书院的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好地搞好管理工作。

(五)基于文化根基的长期合作

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段随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两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们是古今高等教育的两种典型代表,虽然他们的表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统一的精神内核,所以尝试将二者融合共建的构想是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二者融合共建一旦开展,就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保障二者共建的有序、有效和长期性。这种长期合作是建立在二者共同的文化根基之上的。古代书院的独立意识、怡情教育、全人教育等精神也是高校书院发展的灵魂之所在,所以,让高校书院走进古代书院,聆听古代书院的精神之音,对促进高校书院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反之,高校书院走进古代书院,也给古代书院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将会促进古代书院现代化转化和发展,激活书院的活力,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文化资源的浪费。

历经多年浮躁的喧嚣,古代书院的文化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文化内涵亟待重新评估和建立。古代书院与高校书院融合共建,既是对古代书院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是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地域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新规划,也是高校书院提升教育和文化功能的创新之举。

猜你喜欢
二者书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朵云书院黄岩店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摇曳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