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伯科
概述在志书中的地位首屈一指,统领全卷,总览全局,梳理全卷的主线,体现志稿的高度,是志书最重要的质量标志。因此,概述是志书的魂,也是关键内容,需要花费精力去认真撰写。
对如何写好志书的概述,文献中已有不少学术论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高耀焕在《县志概述撰写刍议》中,阐述了概述的结构布局、全貌概括、资料取舍的五种方法等①高耀焕:《县志概述撰写刍议》,《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6期,第23—26页。;王万明在《浅谈志书概述的撰写》中,较好地阐述了如何写好议论、评价②王万明:《浅谈志书概述的撰写》,《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4期,第31—33页。,值得学习借鉴。不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涉及专业志概述撰写的较少。笔者看到的如全清的《谈专业志“概述”的撰写》一文③全清:《谈专业志“概述”的撰写》,《邮电企业管理》1987年第3期,第24—25页。,对写好历史勾连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所启示,但是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概述的任务是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专业志的概述,就是要阐明本系统或本行业发展的全貌、主线、发展阶段、发展成败和发展特点。本轮所修的志是断代志,根据1978—2010年的历史大背景,专业志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体制改革变迁;(2)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工作方针和主要发展战略;(3)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不同阶段的规模变化和工作成就(在全国行业中的地位);(4)能体现本行业或本部门发展特点的典型事件或人物的作用;(5)32年间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发展规律;(6)适当的评论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概述应该对影响本行业或本部门发展的大背景进行适当的关联。
相对于区县志,专业志的概述更加丰富多彩。一般来说,经过长期的磨练探索,区县志的概述格局已经形成规模。区县志中的优秀概述,主要体现在详略、提炼和语言文采上。但是,专业志涉及的门类众多,反映的内容随着各自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不同,浓缩在概述中,就有各自不同的主线和撰写要求。由于专业志形成的历史较短,对其系统研究不够,撰写者和评审者往往采用传统区县志的模式和规模,写出的概述五花八门,而评审则南辕北辙。
根据笔者在两轮上海港口志的编纂实践,以及参与一些上海专业志评议的体会,笔者觉得要写好专业志的概述,有必要厘清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
根据上海市第二轮修志规划,专业志主要有五种类型:(1)纯部门、单位志,如市委分志、人大分志、政协分志等以及市委党校、东航集团等单位或企业集团的部门志。(2)大门类的综合卷,属于纯行业志,如工业、农业、商业等综合卷。(3)某一业态或者局部业态的志书,如纺织工业卷、船舶工业卷,就是一个完整业态的行业志。而海洋运输卷、江河运输卷、港口卷,都是水上运输业态中的局部业态,属于大行业中的小行业,小业态之间互相有交叉、融合,合并为一卷也可以。(4)两个或几个有关联但又有较大独立性的部门或业态合并为一卷的组合志书,如本轮交通运输分志中的《海事·救助·打捞卷》,海事是水上交通安全行政管理,救助是海上抢救遇难人命和财产的公益事业,打捞是企业生产活动。(5)记载某一特定事物的志书,如黄浦江志等。
上述五种专业志中,(1)(2)(5)三种类型志书的概述基本不涉及行业与部门的关系,因为纯部门志书,本身内容限于该部门,外溢内容极少;而单位或企业集团志的卷名已经明确了内容的范围和主线;特定事物志不涉及部门或行业。只有(3)(4)两种类型志书属于行业志,其概述往往容易出现部门与行业混淆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只见企业、部门,不见行业整体。尤其是体制改革滞后,或者市场仍处于相对垄断状态,一企独大的行业志,概述往往演变成某个企业的发展史,与卷名显然不符。第二种现象是概述中行业整体发展弱弱的写上一二句,然后处处以一二个最大的企业为例,来取代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类问题是需要尽力避免的,大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在概述的各个部分、主要段落的开首,尽量使用反映行业或业态整体性面貌的叙述语言,然后带出在发展进程中具有典型或价值的个案实例,以面带点。
(二)在缺乏反映行业或业态整体性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将众多个案的特点归纳提炼成比较共性的阶段特征,作为各个部分、主要段落的开首句子,相当于引言,然后引出个案实例,以虚引实。对于几个关联业态合为一卷的志书,建议寻找关联业态的共性内容作为引子,并作为主线,串联整个概述,以淡化部门色彩。如《海事·救助·打捞卷》的三个业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有一个共性,就是打造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体系,可以以此为主线。
(三)对一企独大的志书,建议概述中尽量将企业名称转换为行业或业态名称。以《海洋运输卷》为例,初稿的概述中,言必称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如何如何,后来大多改为上海海洋运输业如何如何,换顶帽子,企业色彩就淡化一些。
大多数专业志的历史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存在,而且不少已经在上一轮修志时编纂出版过第一本专业志,此次既是上一本的续志,又有部分时间段的内容与上一本重叠。因此,概述需要妥善处理。
(一)应写好概述中不标序号的“前言”或“引言”,对改革开放前的行业或业态发展进行简要的勾连,并对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的行业或业态发展状态有一个基本评述,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勾连,将改革开放前后、本志与前志有机地衔接起来。所以,写好勾连非常重要。至于有的勾连从古代行业或业态的发端写起,有的从1949年写起,笔者觉得都可以,主要看内容的需要。但是,需要避免的是勾连太长。笔者不太赞成有的志书将历史勾连作为单独的第一部分,因为,作为断代志,概述的主体部分记叙的应该是断代内的事物。
(二)应适当穿插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的文字,尤其是将2010年的行业或业态的发展水准与改革开放前进行比较。
(三)由于篇幅的原因,概述主要反映1978—2010年的行业或业态的发展,不可能进行过多的历史勾连,所以,应赋予篇下或章下的无题导言来承担与改革开放前和上一本专业志的衔接任务。
最近,笔者看到上海二轮市志某专业志综述初稿,该概述有4个部分,分别是古代部分、近代部分、1949—1978年、1978—2010年,共计2.6万多字,显然变成了该系统的简史,而不是某专业的综述。该专业志在第一轮修志时没有单独综合编纂,所以编写组想要增加历史内容,这可以理解,但不符合志书的概述规则。建议将历史内容或分散在各篇的无题导言中勾连,或者全书最后增加一篇“补记”。
处理好概述和无题导言的关系,对提升志稿的质量十分重要。根据近年来的修志实践,笔者认为重点应抓好:(1)概述的布局不能按门类或功能横线编排,即不能横排纵写,如此容易与篇下或章下无题导言重复。(2)篇下或章下无题导言可以从该门类事物的发端起勾连。(3)尽量做到节下不写无题导言,章下酌情甚至不撰写无题导言,集中力量写好篇下无题导言,这样可以减少无题导言的层次,减少重复。
从实际的需要看,专业志的篇下或章下无题导言从事物发端起勾连是有必要的。首先,上一轮修志以后,行业或业态的内涵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篇章设计与上一本专业志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动,读者单从篇名可能无法与上一本志书对接,这就需要通过无题导言对内涵的由来做一勾连。其次,近十几年的行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当然,也有一些行业已经衰败和转型,与历史的对比度十分强烈,只有通过勾连才能将这种对比和转型交代清楚。再其次,编纂者对行业的认识水平比起上一轮修志时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即使是同样的历史,今天勾连时的评价与上一轮的写法可能会有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写好篇下无题导言的勾连,将有助于提升专业志对行业发展阐述的深度,有助于从历史的视角深化对行业改革开放的认识。
专业志与区县志在涉编内容的领域宽度和深度完全不一样。区县志的领域多,内容涉及各行各业,所以区县志的概述要照顾到面;而专业志除了大的专业门类涉及行业较广外,一般领域较窄,但内容具有专业深度,所以概述要突出主业,突出特色和深度,不必面面俱到。
上海二轮市志专业志在评议稿中,在这方面比较多见的问题主要是两个:(1)概述中,每个阶段阐述时,全都涉及到各篇的内容,而不是突出每个阶段主要业态的变化发展和主要发展特点与成就,如此就变成全方位铺陈,流于平庸。(2)在阐述行业发展过程中,将主业、辅业、多元产业统统罗列。尤其是多元产业,这是改革开放期间,最初是为了安置富余人员或解决经营困难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以后是企业放开经营业务的产物,就一个单位或部门而言,是其生产经营的一个方面,但是作为一个行业或业态而言,则已经超出主体内容的范围。在志书的正文中,可以适当记述,但在概述中则可以不着笔墨。
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主业,总纂人员需要对概述的目的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全面地、高屋建瓴地介绍全卷,阐明本系统或本行业发展主线、发展阶段、发展成败和发展特点。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概述应主要涉及以下主要内容:(1)本行业或本部门的组织体制改革变迁;(2)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工作方针和主要发展战略;(3)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不同阶段的规模变化和工作成就(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地位);(4)能体现本行业或本部门发展特点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与人物的作用;(5)本行业或本部门的重要发展节点与发展规律。
与区县志相比,上海二轮市志专业志中的企业布局、业务范围、市场空间,往往超出市域范围。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行业发展与国际国内都有密切联系;同时,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又比较高,市场往往遍布国内外。这种状况导致专业志在业务内容上容易线索不清晰,市内和市外交织。
以水路运输行业为例,其主体运输业务基本存在着三条发展线索:一是以上海为起讫点并由注册在本市的企业承担的运输业务,这类内容是上海市志反映水运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主干线索;二是以上海为起讫点但由境外或国内其他省市水运企业承担的运输业务,这类内容是反映上海对外开放、与世界的水上联系,以及作为世界航运枢纽的重要内容;三是由注册在本市的企业承担的与上海无关的境外或国内运输业务,这类内容是反映上海运输企业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上海水路运输企业总体业务规模和能力的内容。
处理好上述三条线索的内容,对写好上海水路运输专业志的概述非常重要。第一,不能只概述第一类内容的发展,必须兼顾第二类和第三类内容,否则无法全面展示上海水路运输的发展面貌行业成就。第二,不能将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内容作为发展主体进行概述,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这两点,其他相关专业志可以借鉴。
上海的众多行业发展都是与国内外大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逐步增强。如上海的航运业、航空业早就参与国际竞争,深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产业中心,受到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许多行业和业态的发展因此而受益,如中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保税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方面给上海创造了优惠条件,使国内资源客观上优先向上海集聚。
上海的许多行业和业态的兴衰,又与上海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结构调整等密不可分。如上海港口重心从黄浦江向长江口,再向东海洋山岛转移,就与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世博会建设、黄浦江沿岸转型升级有直接的关联。这与许多发达国家主要港城布局演变一脉相承。
因此,要写出概述的深度,就要站高一步,跳出行业看行业。要适当地将行业或业态的发展与国内外大环境挂钩,要确切反映中央决策和政策对本市行业发展的影响,要写好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出行业盛衰的根源。基于此,笔者在《港口卷》的概述中用2500字,围绕“上海港32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指导和国家战略的引导,离不开上海城市的支撑,离不开长江流域特别是苏浙两省经济腹地的支持”进行阐述。①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8—9页。
本轮修志,将时限界定在1978—2010年,编修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讲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成绩。这是贯穿概述的指导思想。在将成绩时,笔者觉得需要注意“两突出三避免”。
“两突出”是指:突出典型数据、典型实例,定性与定量并举,面上与典型呼应;突出行业发展的纵深和坐标,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并重,国内对标与国际对标兼顾。“两突出”体现的是讲成绩一定要“实”和“客观”。
“三避免”是指,避免讲成绩虚晃一枪,只有定性,没有定量,过于空洞;避免讲成绩时语言过于夸张,不够平实,类似王婆卖瓜;避免讲成绩时,具体实例堆积,数据过于铺陈,显得琐碎,没有提炼。这些问题在志书评议稿中比较多见。
“摆问题”,这也是本轮概述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1)改革开放期间是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深刻变革、剧烈变动的时期,对很多问题的判断,近期还难以明晰;(2)不少行业或单位存在的问题可能是顽疾,受到时代、制度等局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无法解决,说也白说;(3)编纂者受自身工作参与度、认知水平的局限,摆问题只能从工作报告中摘抄;(4)一大批领导还在,摆问题往往会被视为对其当年工作的否定;(5)某些政治部类的志书不宜出现摆问题的内容,搞得不好,会被视为对政治制度的意见。正因如此,现在已经出版的一些专业志概述,摆问题几乎都是虚晃一枪。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专业志的概述不一定要强求“摆问题”,应该由各个专业志编写单位自行决定。如《公路运输卷》的概述就以发展的主要目标来取代摆问题,读来也很顺畅。①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公路运输卷(1978—201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第11页。如果该行业有明确的问题,或正在改进的问题,言之有物,那么概述可以予以简要的记述。如果仅仅是写几句“……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完善”“与目标与形势的发展要求比尚有差距”之类语言。这样的“摆问题”,不摆也罢。
还需要指出的是,概述中一旦摆了问题,总不能在一堆问题中结束概述,必然要后续展望。如果不摆问题,也不写展望,在发展的高潮中结束概述,让读者在喜悦中回味,也未尝不可。
从总体上看,上海二轮市志已经编好的专业志书,对人的记述都比较谨慎,原因是志书所涉及的人物还有不少健在,特别是涉及各级领导入志,需要摆平,与其产生矛盾,宁可少写或不写;还有个别领导因已经出事而被隐去。这就造成行业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在志稿中只见事不见人。这种现象在概述中尤为突出。在《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的概述中,也只是列举中央和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对上海港口发展的主要决策和指导,但对港口内部为建设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基层领导和杰出模范,却没有予以浓墨重彩,留下一个遗憾。
当然,造成这种遗憾原因,与编纂者收集资料的深度有关。对行业重要事件的评判往往依据档案文件,看到的往往是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与事件的结果,缺少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的详细资料,所以无法掌握个人在事件发展中的重要或关键作用,在概述中也就难以反映好人物。而缺少了人物形象的概述,只能算就事论事。
地方志与史书的最大区别,就是将系统记录“是什么”作为第一任务,特别重视入志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而且志的体裁不主张“论”,这就限制了对“为什么”的探索。但是,志书的“述”,是允许“论”的。上海二轮市志专业志的概述,在概要叙述行业和业态改革开放取得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对为什么能取得发展作出论述。尽管当代人写当代志,未必能对“为什么”作出完全到位的探索,但也留存了当代人对发展的认识。
笔者在起草《港口卷》的概述时作了尝试,专门用一个部分论述上海港为什么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通过“定位决定方向,标准决定水平”“现代港口与航运的质量取决于科学技术含量”“港口现代化的核心是职工队伍现代化”“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上海港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城市的产业基础、贸易和金融条件、开放格局、海派文化,培育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追求创新和卓越的世界大港”“上海港始终是在内陆腹地与海洋腹地交互作用和促进下不断壮大”等6段论述,说明“上海市港口32年的历史,是全面发展、整体提升、追求国际一流的发展史,是坚持科技强港、依法治港、人才兴港战略的发展史,是不断朝着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和管理现代化努力迈进的发展史”。①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7—10页。
有一些已经出版的上海二轮市志专业志,在概述中专门一部分写若干经验,如《人民政协分志》概述的最后一部分。②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志·人民政协分志(1978—2010)》,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第11页。正在评议中的《水利·水务分志》的概述也有经验总结。这也是回答“为什么”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专业志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各自概述在结构、风格,以及记述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多样性,这正是相较区县志可以写的更为精彩的所在。千万不必以区县志的概述模式僵化地套在专业志上,应允许专业志的概述有更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