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社教节目如何参与脱贫攻坚
——以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第一书记》栏目为例

2019-02-20 16:26韦厚基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村广西

□ 韦厚基

2015年,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自2014年开播以来,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下称“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依托卫视平台唱响扶贫主旋律,用一系列主题节目、特别活动和融媒体手段,助推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发展。

一、由点到面,聚合社会力量帮扶弱势群体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一共报道了400多个贫困村的扶贫故事和独特风物,累计播出时长超过1.2万分钟,为贫困村、贫困儿童募集善款超过3000万元。

(一)关注高考贫困生,助学子圆梦大学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2016年8月1日,《第一书记》“学子圆梦”节目录制现场,40名山区寒门学子和10位城市少年真情诵读励志诗词。这些在当年高考脱颖而出的学生,正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心加油课堂”活动。

策划“学子圆梦”节目,旨在帮助40名寒门学子筹集部分学杂费,以减轻入学负担。课堂上,无论家境富裕还是贫寒,孩子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彼此分享着自己的梦想,互相加油鼓劲。“学子圆梦”节目加入网络直播,主播与场外爱心观众实时交流互动,呼吁更多人关注优秀贫困生。节目录制的两个小时里,社会各界为寒门学子捐赠爱心款25.329万元。

(二)对接大公益资源,解决群众之所急

《第一书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扶危济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3月,《第一书记》联合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桂平市制作“福彩情·爱心善款圆梦桂平”特别节目,以“2期纯外景节目+1期演播室节目”的编排设计,记录和讲述发生在8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及其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对桂平市脱贫工作以及福彩公益活动进行报道。在录制现场,8位第一书记逐一登台,全方位、多角度、深互动推介本村脱贫产业,表达实实在在的公益诉求。现场通过专家点评、投票亮灯的方式,选出“福彩情·爱心善款圆梦桂平”公益活动的支持项目。这档特别节目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手法、独特的视角讲述广西桂平的扶贫故事,充分展示和推介桂平的风光和物产。最终,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利用150万元公益金,分别为8位第一书记所在的村子解决了水利设施维修、危房改造、水井勘探等公益项目的经费开支。

(三)体验生活“心得乐”,城乡互动暖人心

一直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跟随节目组,到农村体验生活,学习节目中励志少年坚韧不拔的品质。基于现实需求,2015年寒假,《第一书记》推出一系列“心得乐”体验节目。

“心得乐”有“让心灵得到快乐”之意。每期节目邀请两个城市家庭到贫困山村体验生活,通过跟踪记录城市孩子在农村生活的真实反应,来表现“富家子弟”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是如何跨越成长、领会亲情要义、独立面对生活的。

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们达到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可以增进社会不同角色之间的理解。《第一书记:爱在远山》节目中,下乡体验生活的滕开源和黄伟杰,其父母经商多年,家境殷实。两个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几乎没有经受过任何困难和挫折。在农村,城市孩子会遭遇哪些前所未有的考验呢?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挑战,对电视观众而言则充满悬念。

在两个孩子挖竹笋、喂猪、挑粪的时候,他们的父亲也在相隔不远的钟山县清塘镇考察脱贫产业。从事包装行业的黄伟杰爸爸,从规范种植、包装上市、电商销售等方面,着手帮助村民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心得乐”体验节目为爱心家长(企业老总)提供了释放爱心的机会,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参与扶贫,既符合节目创办初衷,也是《第一书记》的人文价值所在。

二、扶持产业,牢牢抓住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广西各地千方百计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发展脱贫产业。农民兄弟精心管护田里的苗、地里的菜、塘里的鱼,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一)推介家乡好风物,有意思更有意义

收视数据显示,《第一书记》的主要收视人群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扶贫干部、农资企业经营者。基于目标收视人群及其需求,《第一书记》准确把握公益节目的功能属性,做有意思更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水里游的,八桂大地,奇珍异宝不胜枚举。找到适合全村发展,让多数村民受益的种养项目,是解决贫困村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第一书记》是广西风物的“推介者”。记者(编导)竭尽全力,用恰当的电视语言对脱贫产业进行加工和包装。要么在内容上强化“新、奇、特、趣”刺激的感官体验,让“有意思”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要么在故事上挖掘“苦、情、真、诚”极致的情感表达,让“有意义”的节目打动观众的心灵。

“有意义”是节目的灵魂,是节目存在的价值;“有意思”是节目的基本要求,是传播力的保证。对于一档公益节目,观众希望看到贫困村的产业得以对接、发展,村民收入得以增加、稳固。《第一书记》通过报道扶贫故事和脱贫产业、搭建社会资源与产业项目的对接平台,让村民与企业(家)、爱心人士在节目内外实现有效对接,由此构建起公益节目的品牌影响力。

(二)扶贫必先扶志气,脱贫致富靠本领

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有些贫困群众依然固守“等、靠、要”的思想,生活寄托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即便是得了生活补助,还想“再等一等”“再多要一点”。

扶志,就是要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的思想。在工作中,扶贫干部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既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视思想上的教育。特别是要树立勤劳致富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人自主发展摆脱贫困。

《第一书记》是一档原创节目,开播之初也没有适合的节目模式可以借鉴。一路走来,我们坚持“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的创作理念,在节目中报道了一大批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农户,在政策的帮扶指引下,通过技术学习、贴息贷款、合作经营等方式,搞起特色种植、养殖,最终实现脱贫摘帽的励志故事。一个个真实故事、一项项实用技术、一次次成功尝试,激发了无数贫困户的创业干事的热情。扶贫必先扶志气,这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一旦志气扶起来,远比给钱给物效果好。政策再好,也要摒弃“等、靠、要”思想,脱贫致富最终还要靠自己的本领和干劲。

(三)绿水青山金不换,绿色农业有“钱”途

“桂林山水甲天下”“风生水起北部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一直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全区上下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

桂东的草药、桂西的香菇、桂南的鱼虾、桂北的甜茶,在题材选择和内容设计上,《第一书记》重点推介来自贫困地区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的农副产品,倡导绿色现代农业。通过正面宣传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选什么苗、施什么肥、打什么药,他们自觉遵照技术规范精心管护自家的果蔬禽畜。

优质农产品虽然售价较高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此收获了高品质带来的丰厚回报:广西融安的金桔30元1斤,乐业的猕猴桃10元1个,环江香猪(乳猪)800元1头……

如今,由政府或者企业主导建立的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在各地开枝散叶。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等一系列品牌建设,广西的绿色蔬菜、亚热带水果、山区冷水稻米,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地位日益稳固。

三、电商直播,新媒体融合让特产行销全国

《第一书记》联合广西区扶贫办,连续推出“国家扶贫日产业扶贫电商大直播”活动。2017年,“龙州产业扶贫电商大直播”,确立了广西卫视“TV+互联网”的扶贫模式。

(一)电视携手互联网,电商直销见效快

2017年,广西龙州提出“要打响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龙州县把脱贫摘帽当作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第一书记》主动策划“龙州产业扶贫电商大直播”,利用融媒体直播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示龙州如何决战脱贫攻坚。

直播主会场,主持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致富能人、民间艺人、网络主播通过生动有趣的表达、热情洋溢的文艺节目推介龙州的旅游资源、丰饶物产、特色美食。直播2小时,线上(知名电商)线下(实体店铺)交易额103万元,5天累计营业额达603万元。

分会场生动反映扶贫成果,为电商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注入公益内涵。主持人深入乡村,以体验采访的方式报道异地搬迁、产业扶贫、边贸扶贫,呼吁全国电视观众,在收看直播的同时购买龙州特产。在直播活动的推动下,有87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扶贫捐赠,总金额达2430万元。

(二)文旅全景式报道,乡村振兴农家乐

不论是2017年的“龙州产业扶贫电商大直播”,还是2016年的“环江红心香柚节产业扶贫大直播”,《第一书记》在推销优质农副产品的同时还对当地的自然、文化、民俗进行全景式报道,全力挖掘推介乡村旅游资源项目。

环江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这里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举世闻名的文雅天坑群。2014年,环江“木论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地球同一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峰丛地貌,被誉为“石头上的森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环江是一个处处飘香的地方,香猪、香牛、香鸭、香菇、香米,“五香”特产名扬四海,远销中外。

以大直播为契机,环江唱响自然遗产地和多彩毛南文化两大品牌,正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胜地。2018年1至9月,全县旅游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38.97%。这座南疆名县给世人呈现出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经济发展的美好景象。

(三)走出广西推特产,壮乡良品销全国

2017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第一书记》携贫困村特产亮相“山东有线第一书记优品节”。这是由山东有线、广西卫视和黑龙江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民年货抢购”活动,旨在整合贫困村产品资源,为其打开通往百姓生活的销售渠道。

在活动现场,《第一书记》扶贫特产受到济南市民的热捧。第一书记不仅带来了家乡的特产,还站台吆喝把手中的“山货、土货、好货”直接推荐给市民。桂林市永福县双江村第一书记叶红艳带来的富硒罗汉果,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独特的功效,被市民们抢购一空。

《第一书记》为贫困村特产跨省牵线搭台,拓宽渠道,把极富广西地域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推向全国。这样的活动,逐渐成为《第一书记》节目的常态,也是对贫困村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帮扶。

《第一书记》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程案例选编》,并获得TV地标(2017)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节目、广西广播电视奖(创新奖)、两岸四地优秀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最具影响力栏目”等荣誉。2019年,广西卫视《第一书记》将整装再出发,着力解读扶贫政策、报道扶贫经验、树立扶贫典型,为脱贫攻坚贡献媒体力量。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村广西
广西贵港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