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春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所谓的信息化,即一种基于当代网络通信的信息化手段。当前因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使得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思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社会也正是基于信息化的推动,呈现出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便需要深化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深入挖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相关信息,丰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最大限度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1]。
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周边的事物信息化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化技术的引进确实使得我国教育有了极其显著的发展。就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下,不仅极大改善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而且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也更能与时代接轨。不仅如此,因为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变得愈发丰富,加之教学过程可同时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中进行,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中,将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整体水平的有效保障,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水平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也势必能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除此之外,学生基于网络化的教学资源提前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其今后步入相关工作岗位并开展相关工作亦能奠定良好基础[2]。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并未意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应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课程,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方面,以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将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唯有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方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得以良好“生存”,故相较于向学生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无疑更为关键。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教师也能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相互传递信息与交流心得,这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提升亦将带来诸多助益[3]。
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仅核心课程就有十门之多,如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商务英语、旅行社管理以及现代服务业管理等。对此,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各大高校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来合理调节专业核心课程,并在开展不同核心课程的同时根据其实用特点来应用信息化技术,这样既能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软件及技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又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诸多便利,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旅行社管理。对旅行社而言,管理是维持旅行社运作正常的重要基础。但是鉴于旅行社分别位于不同地区,而不同地区无论是在地域条件或是风土人情等各方面亦有一定差异,故为保证旅行社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要积极将功能丰富的信息化软件运用至旅行社的日常管理。如基于信息化软件的服务来帮助旅行社建立网络旅行接待、网络组团销售等系统来促进旅行社服务能在网络世界中得以更好的拓展。当然,以上工作的开展前提当是基于旅行社自身的特点及企业需求[4]。当前,部分旅行社积极致力于开发一些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契合的信息管理软件,继而借助软件来筛选市场信息,以此帮助旅行社获得更多、更好的旅游资源。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旅游行业的巨大帮助,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添加信息化教学,如此方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相关岗位并满足岗位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
再例如对酒店管理概论当中增加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内容。在酒店的管理过程,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已十分普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软件的成熟度也有了显著提升。当前,国外诸如Opera、HIS、ECI以及国内的华仪、中软好泰等系统便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度。对此,为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当针对这些信息化软件的具体运用展开教学,让学生熟练操作相关信息化软件,继而帮助他们在实习或正式工作期间能对相关软件的应用予以合理创新来进一步提升酒店的管理效率[5]。当然,在此过程中,各高校亦需结合自身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特色来开展诸如空间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不同类型的课程,且为进一步满足当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针对上述课程的开展,高校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入,以此方能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针对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课程,诸如旅游电子商务便与旅游信息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对此,高校可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来综合开展网上支付、字符预结算等相关内容教学,以此深化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及其运营诸多模式的了解,这对学生后续步入工作岗位将带来极大帮助。
再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当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时,积极组织学生应用新技术来增添学生对信息软件的应用熟练度。与此同时,教师还需积极引进时下先进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与计算、移动互联网、精准定位等技术来对原本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予以更新升级,如此将能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其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谋得更好的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通过研究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至传统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方式,将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如通过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一方面将方便教师解答学生问题、批改学生作业或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另一方面则可让学生基于平台下载相关资料或有针对性地攻克课堂教学中尚未弄清的问题。教师还可开展在线教学或组织学生参与旅游信息化的比赛,以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开展各类竞赛,能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创业的能力与信心。鉴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故教师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而所谓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即指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整体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重点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并能够将旅游专业管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6]。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需要积极创新实践教学。第一种,基于课堂演示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软件的辅助来对应用环节的具体操作予以详细展示,而教师则辅以实际的画面来展开讲解,继而通过对运用前后情况的对比来让学生清楚了解其中的区别,继而逐步意识到信息软件于学习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巨大帮助。第二种构建紧密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从实训室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整合校内外实训教学资源,坚持应用学校常规实训教学和对外开放两条主线,并切实按照当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运行模式,逐步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生产实训室的建设步伐。同时,通过构建完善的旅游实训基地,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实训环境,最大限度发挥高校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软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坚持将旅游管理实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改革体制作为主要核心内容,构建稳定的实训教学队伍,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水平。第三种是建立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目的当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当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亦需注重对各类信息软件的综合运用,以优化软件缺陷,继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最后一种则是开展科研课题驱动式教学实践活动,而所谓的科研课题驱动式教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社会化的网络媒体,以全面了解不同渠道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作用,继而通过对不同信息技术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运用状况展开分析,以了解其中不足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改进。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科研能力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其中,作为高校旅游专业的老师活跃于课堂教学的一线中,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旅游专业老师应该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专业课堂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结合现代旅游专业教学理论,逐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动态,吸取精华,从而全面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
2.6.1 教材建设
由于信息化于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时间相对较晚,故与之相关的教学与研究等诸多方面也相对较为落后。就各大高校当前所使用的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实验教材而言,很少有信息化软件具体应用相关的内容,所以为切实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学校务必结合自身能力及需求来编写与教学发展相契合的信息软件实验材料。
2.6.2 实验室建设
学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来积极构建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且能同时支持各类信息化软件及技术的实训实验室,以此让学生在接触旅游相关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能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继而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及生活奠定牢固基础。就目前而言,国内诸多大学已构建了与旅游信息化相关的实验室,诸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电子化管理实验室等。经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旅游实验室的建立确实对该专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除了积极构建校内实验室之外,加强与外界及企业的沟通亦是高校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信息化程度的有效方式,且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还能为学生争取到更多锻炼的机会,继而可让学生在实训工作中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助益。
总之,基于当下这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积极融入信息化的理念来改革传统教育并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如此方能培育出满足当代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