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语电视短剧浅析新时代电视剧文艺创作方向

2019-02-20 06:58李金聪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短剧粤语本土化

□ 李金聪

粤语电视短剧,是广东电视生态中一道颇为独特的风景。广东的粤语短剧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广东台的《万花筒》系列短剧,该剧在当时创下广东地区收视的高峰。现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已经成为广东电视短剧的标杆,是业内罕有的“小投入、大产出”且长盛不衰的影视作品,成为陪伴和见证一代人成长的文化符号。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的最好诠释。

《外来媳妇本地郎》自2000年开拍,到现在连续19年无间断播出,播出总集数突破3500集,创造了我国广播电视史上播出时间和总集数的纪录,也是同时段同类型节目收视率最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最大的电视剧作品,其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常年稳居珠江频道前两名,累计广告、发行收益超过20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荣誉20余次,既叫好又叫座。另一部长寿剧《七十二家房客》2008年在南方卫视首播,一直保持稳定的高位收视,是广东地区影响最大的粤语短剧之一,并在广东本土、港澳地区及南方卫视覆盖的海外华人中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该剧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百佳影视作品精品奖和中国飞天奖提名等,在海内外观众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口碑。

《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能够长盛不衰、好评如潮、永不落幕,成为粤语电视短剧的标杆,乃至广东省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走本土化之路,不断创新与突破,不断提高原创力,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了大功夫。

一、拓宽题材领域,突破电视剧创作的同质化误区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给文艺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广东粤语电视短剧紧扣时代脉搏,运用新旧对比方法,表现一群市井小人物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百态的同时,把对新时代的爱深深藏进一个个故事里,既挖掘传承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又反映新时代的巨大进步。《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就是广东粤语短剧的典型代表。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一部当代家庭生活题材的室内情景剧,取材于广州市井生活,讲述广州老城区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发生的一系列喜剧故事。这些故事里,这个家庭对美好价值观的坚守,也是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自开播以来,该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话题,做到了与时代同步伐。

《七十二家房客》是广东台联合珠江电影集团共同翻拍系列情景喜剧,依托经典,抢占先机,广东观众对其故事及人物耳熟能详。电影版的成功,对翻拍的电视剧版起到先天宣传推广的作用。

二、聚焦内容品质,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广东广播电视台一直坚持艺术创作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不断提升文艺作品内容品质。情节、故事、人物命运是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根本,这两部电视短剧在内容上能吸引观众,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打造拓展性创作平台。《外来媳妇本地郎》中,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适合表现各年龄层次的故事,同时,围绕康家这一批核心人物,延伸出更多的关联人物,更具延宕性和拓展性,故事丰富多彩。《七十二家房客》把“七十二家大杂院”创新打造成一个开放的故事平台,融入了许多新的人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戏剧冲突。

第二,突出故事性,融入社会热点话题。不落俗套的故事结构与出乎意料的情节往往是征服观众的杀手锏。这两部剧力求每集都有一个可看性强的故事,要有戏剧冲突,特别是高潮戏要有精巧的设计。《外来媳妇本地郎》故事创作紧贴现实,最新发生的一个社会热点事件,最快两个星期就能够播出体现。

第三,多维度塑造人物,避免单一化、类型化、概念化。成功的文艺作品首先要塑造成功的人物,系列短剧更是如此。《外来媳妇本地郎》塑造的人物来源于百姓生活,扎根于市井,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高度相似,模糊了故事与生活的界线。《七十二家房客》每个主角都独具性格,特色鲜明。多维度塑造人物,剧中反面人物也有可爱的一面,正面人物也存在认识的误区。

三、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法,坚持鲜活化、本土化、品牌化

粤语短剧吸引观众的法宝,就是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坚持鲜活化、本土化、品牌化。

第一,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特色,强化娱乐和幽默特点,体现鲜活化。粤语短剧注重展现岭南文化地方特色,而岭南文化的市井色彩倾向于在轻松和娱乐中消解矛盾和冲突。《七十二家房客》展现的是民国时期广东的地域特色,风格轻松、活泼、风趣、生动,运用喜剧元素和手法努力营造更多的笑点,着力挖掘广东(广州)地域民俗风情方面的题材和故事,突出展现那些已流失或被淡忘的民俗风情。例如,民国广州街头“卖鸡公揽”的独特风景线,在剧中有多次出现。《外来媳妇本地郎》定位为“根植本土的粤语系列短剧”,通过来自不同地域的外地媳妇和当地人产生一系列文化冲突、戏剧冲突,达到喜剧效果,展现了21世纪前20年广东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景观,人物、景物、配乐、语言等方面都透出岭南文化特质和岭南风情。

第二,故事本土化、语言本土化、演员本土化。广东粤语短剧坚持本土化思维,在故事情节、方言运用、演员选角上都实行本土化,“一土到底”。《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的演员大部分都来自广东地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人物演员被观众称为“草根明星”,其中郭昶扮演的“二哥”康祈宗最为深入人心。剧中“二哥”相貌平平、心地善良,是典型市井小人物形象,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市民,与现实生活交融在一起。方言是地域文化传播的全息符号。方言的灵活准确运用,是粤语短剧的又一亮点。在《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展现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的粤语短剧中,因为语言产生的故事层出不穷,成为戏剧冲突中最容易造成喜感的基本元素。粤语俚语和歇后语是这两部剧中另一种饶有趣味的方言文化元素。

第三,重视受众反馈,走进百姓心里。《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创建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深度交流沟通的常态化创作优化机制,主创始终坚持深入百姓生活第一线,通过与观众面对面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观众需求,听取观众意见,围绕剧情和社会热点以及观众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善创作,提升制作水平。定期的观众见面会、月度收视评议总结会和编创人员深入实地采访采风会,是剧组主创人员长期贯彻的“三大会”。近20年来,剧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观众见面会、座谈会、观众探班活动达到100余场(次),节目推介会遍及全省,演职人员演出、采风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

第四,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品牌化传播。在全媒体时代,要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就要统筹网上网下传播平台,结合内宣和外宣渠道,做到融合传播,形成全方位传播格局。通过改编和出售剧本和节目版权,《外来媳妇本地郎》已被配成多种方言版本在湖南、江西、浙江、山东、湖北各地播出,还向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地发行。另外,剧组通过协拍方式,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取景,扩大在海外的影响。2014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建立短短3个月内就突破15万用户量,迅速成为剧集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平台和观众互动平台。2017年,《外来媳妇本地郎》网络动画片版全新上线,以该剧主体人物创作动漫形象,使用原版演员原声配音,融入粤语知识、冷笑话、热议话题等内容,实现自身IP品牌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观众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上网络视频媒体和网生内容的极大丰富,不少粤语短剧面临严峻的挑战。但笔者认为,电视短剧依然大有可为,关键是要真真正正从满足观众的需求出发,秉持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尊重艺术创作和市场规律,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猜你喜欢
短剧粤语本土化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微短剧的“前”与“钱”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文化接触:粤语在外来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及其认同研究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