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龙
(榆阳区小壕兔乡卫生院放射科,陕西 榆林 719000)
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骨性关节炎和大骨节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发病部位多具对称性特点,且患病处疼痛、畸形、肿胀,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如大骨节疾病患者在非大骨节流行区域,很容易误诊为骨性关节炎,从而贻误治疗时机。就此,笔者针对骨性关节炎与大骨节病的X线临床表现和相关鉴别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无论是骨性关节炎还是大骨节疾病,一旦发病后基本都会伴有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关节畸形,尤其是对称发病等明显特点。从临床数据来看,大骨病的发病率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最典型的大骨病症状是我们常说的侏儒症。但骨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群体,且容易累积为关节滑膜,临床上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如天气发生变化或劳累等则病情更为明显,多数患者还有晨僵或休息后症状增强等特征[2]。从两种疾病的X线检查表现形式上来看,两者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异同点: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部位多集中于:膝关节、手、腕部;骺板软骨表现为:骨质疏松,甚至会累及关节滑膜;患病部位的关节间隙会变窄或消失;从关节面来看,呈现出虫蚀样缺损;患病部位旁边组织有会伴有软组织肿胀。大骨节病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手、足、脚踝等部位,骺板软骨表现为:多发锯齿状凹陷;患病部位的关键间隙呈现出关节间隙变窄的特点;从关节面来看,则呈现出增厚硬化等特征;患病部位旁边关节组织会呈现出过高不规则游离骨性密度[3]。
骨性关节炎和大骨节病具有很相似的临床表现特征,即:疼痛、肿胀、畸形、对称发病、功能障碍等。由于两种病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由此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如大骨病患者不是位于大骨病高发地区,则更容易造成误诊。通常,我们将大骨病的发病原因归咎于硫及碱性元素硒的缺失。而大骨病组织部位的变化多因软骨营养不良所致,由此造成软骨内成骨出现变性,直至出现萎缩或者坏死。大骨病发病后会累及到骺软骨、关节软骨(四肢长骨)、骺板软骨等多个部位。反观骨性关节炎患者,会累及病灶的周围关节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突出表现为周围多关节对称慢性炎性的病变。还能从机体组织上加以改变,突出表现为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骨髓的水肿以及腱鞘炎等多种病症特点。
从大骨节病患者的发病情况来看,多为男性患者为主,且发病多为青年时期;反观骨性关节炎则多以女性常见,发病多集中于30岁之前。从发病区域来看,大骨节病区域性较为明显,而骨关节炎(风湿性)的区域性特征基本没有。临床上,多使用X线检查患者关节,通常能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关节的破坏情况。
这两种病症从X线影像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仔细分析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性。骨性关节炎多以累及关节滑膜最为常见,从实验室数据来看,检查为类风湿因子呈阳性。骨性关节炎患者等早期表现为骨膜下骨的吸收,同时患者伴有手足等部位小关节的肿胀等情况。如患病至晚期,则表现为骨关节患病处的脱位、强直,同时会患处旁边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性关节炎的在X线的检查下,表现为:累及关节滑膜,容易导致患病骨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肿胀,以及与患处相邻关节骨化、疏松,以及骨质侵蚀,以及出现假囊等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发病部位关节间隙的变窄,严重时间隙会挤压消失。骨性关节炎还会表现为发病部位关键出现骨膜囊肿、关节半脱位等典型症状。若患病部位在跖骨(第3节-第5节)边缘部位,则能有效表现出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众多临床来看,由于电离辐射,同时病变影像很容易出现相互重叠,从而增加漏诊的可能性。在使用X线平片时,应考虑该技术的不足。为避免该技术分辨特异性差异组织能力不足的缺陷,还可借助CT、MRI检查技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贻误治疗时机。
从大骨节病的发育过程来看,该病属于全身性发病,且患者容易出现软骨坏死,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全身骨关节,且这种危害会持续终身。通过分析实验室数据发现,大骨节疾病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较高。临床上采用X线检查大骨节病多表现为:患者干骺端凹凸不平或边缘不规则,有的患病部位呈现出锯齿状或波浪状。同时表现为骨骺和骨干逐渐出现融合,由骨骺自中央部分起逐渐开始融合,然后逐渐扩展至边缘部位。由于骨骺自身具有分节、不规则和被破坏等特征,这也增加了被吸收的可能性,进而在干骺端部位出现凹陷(多为杯口状)。当骨髓嵌入该部位后,会造成停止发育。若干骺达到完全融合状态,则纵向骨发育则会停止,由此造成骨节变粗、变短。受各干骺融合速度影响,造成患者不同指骨长短不一,且大骨畸形、骨端变形。大骨节病多出现对称性增粗,且伴有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对着患处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会呈现出锯齿状或增厚变硬等症状,骨骺面呈现出喇叭状。在成人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为踝部病变。以上分析对于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借助临床影像学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骨性关节炎或大骨节病,从而有效地提升诊断得准确率,进而有效延缓病情,降低致残率。这种客观诊断依据对于降低误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