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蕾
大骨节病是一种因骨关节变形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地方性疾病,因其临床特征而得名。其基本病变是发育中儿童的关节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症状轻者关节粗大、疼痛、活动受限,病情严重可导致身材矮小、关节畸形、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终身残疾。在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从川藏到东北的狭长地带,与地理地形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大骨节病在病变早期通过阻断病因和治疗能完全康复,因此近年来各地区都加大了对大骨节病的病情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推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骨节病的防治核心知识。
1.大骨节病的集中发病人群多为儿童,患病早期儿童大多都会呈现出骨关节疼痛、手指弯曲或手指末节下垂等症状。因此,各地区尤其是大骨节病的疫区需要加强对儿童的健康体检、筛查等相关工作力度,力求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
2.在不断加大防治力度的同时,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骨节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既可以让大家知晓大骨节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学会初步辨别是否患有大骨节病,又可以使大家意识到大骨节病可能导致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便以及关节畸形、身材矮小、丧失基本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甚至是终身残疾等的不良后果,提高对大骨节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3.临床治疗表明,大骨节病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这是由于对于关节已经发生变形的患者而言,恢复其病变的可能性不大,而早期治疗能完全康复。因此,相关部门等需要加大对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投入及研究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大骨节病的患者生物样本库等,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此外,还可通过对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等进一步寻找更加适合的防治措施。
4.基于现阶段对大骨节病的疾病研究工作成果,其病因被初步认定为霉菌毒素的入侵,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粮食进入人体。针对这一病因及病情传播途径,大骨节病疫区的科学种田技术推广、粮食收获季节的快打快收原则、后期的粮食干燥贮藏以及粮仓的防潮防霉工作等都十分重要。
5.在大骨节病的疫区还可通过采取“改旱田为水田”“将主食由玉米改为大米或蔬菜”“退耕还林还牧”“搬迁或从市场购买粮食”等措施进行大骨节病的有效预防。各疫区还可通过硒片、硒盐等方法对大骨节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针对由大骨节病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在治疗上可参考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及原则。若患者感到关节疼痛,也可通过阿司匹林等镇痛剂进行治疗。
6.由于大骨节病是一种带有明显地方性、多发性、对称性的骨关节疾病,在制定地方防治政策以及落实相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确其工作重点。例如,该种疾病多发于半山区及山区而少见于平原地区,因此在防治大骨节病时要重点加强疫区的宣传教育、治疗和管理等工作。再者,通过该疾病的防治数据显示,大骨节病的病情分布范围大多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与国家扶贫攻坚的地区存在重合。因此,在部分地区,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与扶贫攻坚工作共同开展、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近年来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我国大骨节病的病情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然而防治工作仍需要在宣传教育、病因研究、有效诊断以及精准防控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儿童的良好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