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邹艺 尹晓玲 漆莉莹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南昌 33000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以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细胞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患者骨脆性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1]。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的发生,常在疾病后期由于骨量丢失较多而引发骨折、骨痛等才被发现[2]。骨质疏松症引起患者发生骨折、驼背、身高缩短、骨骼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降钙素、双膦酸盐、性激素、氟化物等补充剂、抗骨吸收药和促骨形成药[4],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5],阿法骨化醇是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本文旨在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联用两种药物临床疗效。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共80例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患者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1.13±5.12岁。联合治疗组共计40例患者,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1.10±5.52岁;单一治疗组共计40例患者,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1.53±4.7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者[6];②近3个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③无药物过敏反应者;④女性患者已绝经。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恶性肿瘤者;②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者;③有精神障碍史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钙尔奇D片(每片含钙600 mg及维生素D3125 U)的基础治疗方案每日600 mg,餐后口服,每日2次。单一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唑来膦酸,5 mL唑来膦酸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15分钟,每年治疗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单一治疗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阿法骨化醇治疗,每日2粒(0.5μg)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每日1次。
2.2.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既往的骨痛病史、骨折史及病程(<3年、3-6年及>6年的患者比例)。比较两组患者付费方式。
2.2.2观察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位(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保护蛋白(OPG)水平、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
2.2.3疗效的评估标准:应用陈立等[7]研究中的评估标准:患者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表明骨质密度增加,则被评定为显效;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患者骨密度检查未见骨密度下降,则被评定为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无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无变化,则被评定为无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L2-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PG及BMP-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变(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腰椎正位(L2-4)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OPG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MP-2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1),见表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仅有1例无效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5%;单一治疗组共有7例无效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骨组织细胞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为特点的全身性骨骼疾病[7]。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骨痛等并发症[8]。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有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某些激素水平(包括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血钙素等)、营养情况(钙摄入量低、维生素D缺乏)、生活习惯(缺少运动、吸烟、饮酒、饮茶、饮咖啡等)及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有较高的相关性[9-10]。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百分比,%)]Table 1 The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n, %)
(1)t值;(2)X2值。
表2 两组患者术腰椎正位(L2-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PG及Table 2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L2-4 and the femoral neck, OPG, and BMP-2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n=80,
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1。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aP<0.01.
表3 两组患者的疗效(n=80,%)Table 3 The efficacy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n=80, %)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唑来膦酸较其他磷酸盐类药相比,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半衰期长。唑来膦酸特有的二氮咪唑杂环结构能够使其与骨表面直接结合,促进羟基磷石灰晶体沉淀到类骨质中,促进正常骨质的形成,还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甲羟戊酸通路及酶-FPP合成酶的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11]。阿法骨化醇是临床上最早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能够有效减少甲状旁腺细胞的增殖,在肝脏内转化为二羟基维生素D3,提升小肠对钙的吸收,有效的减少骨钙消融[12]。
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13],OPG是由380个氨基酸残基所构成,能够表现出单体和二聚体两种生化特性相似的形式。人体骨组织中的OPG属于一种破骨细胞负性调节因子,能够抑制前体破骨细胞分化,诱导成熟破骨细胞凋亡[14]。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P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OPG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研究结果提示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OPG水平,能够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终末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人体骨组织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BMP-2是其中一种极强的促进骨形成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骨细胞增殖、促进前体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增加骨量,修复骨组织细胞微结构损伤[15],其活性水平的降低可导致某些严重的类骨质疏松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P-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MP-2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研究结果说明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上调BMP-2的表达水平,加快骨形成,提高骨量,修复骨损伤。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腰椎正位(L2-4)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均得到提升,但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研究结果说明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的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骨组织形成及修复、提升骨量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用唑来膦酸。
综上所述,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提高OPG水平,提升BMP-2水平,促进患者的恢复。药物疗效较高,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