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恒庄 代 峰
(空军装备部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西安 710077)
★“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推荐优秀论文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中央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战略、大文章、大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陕西省是军工大省、科教大省,是国家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机械、仪器仪表等方面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具备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实力。本文结合空军装备发展需求和陕西省军民融合资源力量现状,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持续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军方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明确融合需求、强化信息交互、协同创新模式、健全融合机制、规范融合环节、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与扶持陕西省优势民口企事业单位参与空军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发挥民口企事业单位市场活力,激发军工企业内在动力。推进空军武器装备研制从应急任务型向支持强国强军目标的转变,军工核心能力建设从跟随型、保障型向注重基础能力和体系化发展转变,国防科技创新从跟踪研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科研生产体系从传统封闭向全社会优势资源开放融合转变,军工经济发展从增量扩能向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转变,为建设世界一流空军作出新贡献。
(1)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以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为牵引,以解决技术和产能瓶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导向,积极引导与扶持优势民口企事业单位参与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合力破解难题。
(2)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民口企事业单位技术优势,在空军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型号研制、生产和维修保障等各个阶段,以及设计开发、技术攻关、生产制造、试验测试等各个环节,汇集陕西省内优势资源,促进创新发展。
(3)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思路,面向市场全面开放非核心能力,有序适度开放核心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打造高水平产业链。
(4)信息公开、竞争择优。快速准确发布军方需求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民口企事业单位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科研生产能力。以竞争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创造力与活力,提高综合效益。
(5)诚信合作、互利共赢。坚持以推进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为根本,强化契约精神,打破利益藩篱,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实现军民各方的互利共赢。
采取整体规划、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区域辐射的方法,确保军民融合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具体思路为:
(1)由下到上。从调整改革空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线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起步,打开军工开放之门、扩大军工企业外部协作,畅通民企参军之路、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军品研发,按市场运行规则重构产品供应链体系。通过微观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倒逼中观、宏观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推动自下而上融合发展。
(2)由点到面。以空军装备部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在航发领域开展军民融合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军民融合、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瘦身健体、减少层级、突出主业、军民一体的原则,加强系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军工企事业单位改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创新体系,通过点的突破,更加有效地推动航空装备领域军民融合的全面发展。
(3)由前到后。从西安市和咸阳市起步,发挥区域内市场经济相对发达、高新民营企业集中、军民融合积极性高等优势,建立军民融合示范区、产业集群、高新产业创新园,支持鼓励优势民企参与空军武器装备产业发展,加快先进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双向应用,在拓宽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建立融合机制、提高融合效益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作用,以此向全国其他地区辐射,带动全域融合、联动发展。
(4)由易到难。重点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上下工夫见成效,推动军民融合由表及里、纵深发展。一是从增加民企参军数量、扩大国企外部协作入手,向重组军工企业、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提高民企配套层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展;二是从建立省市国防科技军民融合组织领导机构、保障完成航空装备研发任务入手,从广泛推行装备竞争性采购、保障完成空军武器装备研发任务入手,向广泛推行装备竞争性采购、建立地方政府—军事机关—军工集团间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运用军工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拓展;三是从加强长远谋划和顶层设计、实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入手,向重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整合全国军地资源要素、构建军民一体国防工业体系拓展。
以习总书记关于“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指示为根本原则,构建陕西省军民融合工作运行机制,重点推进优势领域产业和高新技术民企参与空军武器装备建设。
1.建立军地一站式公共服务部门
在已成立的陕西省军民融合委员会领导下,首先在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由军事代表局、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企业代办处、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组成的一站式服务机构。
(1)军事代表局。军事代表局具有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军民融合区域管理职能,负责对口协调所辖区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工办等政府部门,吸纳优质民企参军,培育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市场环境等。负责向民口企业分级发布相关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受理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质申请、监督、评价等事项,指导开展军转民和民参军产业、技术、人才资源整合。
(2)地方国防工办。地方国防工办是政府层面国防科工管理机关在西安高新区的具体办事机构。日常派出专门人员入驻军民融合办事大厅,向入驻企业发布政府相关产业政策信息,受理武器装备科研、保密等资质申请、监督、评价事务,指导示范基地开展军转民和民参军产业、技术、人才资源整合。
(3)企业代办处。企业代办处是成熟军工企业设立的窗口单位,是负责本企业军民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对接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接收相关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发布和维护本企业产品技术信息,参加示范基地产业、技术、人才、金融和国际合作等与本企业相关的活动,利用示范基地平台资源拓展企业品牌、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4)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参照企业集团董事会模式运行,各方按照章程派出董事定期参加管委会会议,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其中,军事代表局、地方国防工办只参加与军民融合政策性、法规性和其他非营利性相关的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回避与资金利益有关事项,但不包括军队和政府出资购买的服务性产品运营决策事项。
(5)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支持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服务机构,对军转民、民参军起着重要的催化、润滑作用。在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的引领带动下,吸引国家政策/商业性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基金、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为军工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提高企业运用金融杠杆发展军民两用优势技术的综合效益。
2.成立军民融合智库
一是面向军方需求,开展国内外装备、行业现状发展研究,辅助开展需求论证、招标采购、价格审核、合同审计,以及装备作战使用研究探索等。形成较强的第三方检测评判机构,实现项目责权利的统一,具有法理可追溯性。
二是面向地方政府,开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论证、展会与论坛服务等,受托开展军民融合项目计划拟制和评估验收及相关软科学研究,形成较强的管理、评估和学术研究平台支撑能力。
三是面向参军企业,开展战略方向决策咨询、技术决策咨询、四证申报咨询与辅导、投资融资辅导、质量价格审核咨询与辅导、法规标准咨询辅导等,跟踪掌握国际军民技术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民营企业发展方向。
3.组建军民融合标准化研究院
推进各项标准的军民融合是打破军民技术壁垒,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移,促进军民产品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建立军民融合标准化研究院,整合陕西省内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核工业等军工技术领域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构建军民融合标准化基础环境,以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陕西省民标采用、军标转化机制和体制等相关研究工作,建成军民标准信息查询和检索数据库,建成集“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咨询、标准化专家库、标准化服务云”为一体的军民标准融合服务创新平台,形成标准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标准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新机制。
4.组建军民融合大数据研究院
打通军工科技信息与民用科技信息间的壁垒,建立完善的规范和标准,通过信息融合、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充分发挥已有数据价值,为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宏观决策、科技发展、产业集聚,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决策咨询作用。近期可考虑以军代表信息网为基础,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军民融合网络平台,着眼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装备保障模式,丰富和完善全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等基础保障数据库,构建军事专家库、行业专家库、企业信息库、标准资源库、人才库、知识产权库、金融大数据等,搭建武器装备使用部队与承制单位间的专家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售后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平台。
1.完善需求对接机制
协调军委相关办事机构和军兵种装备部门依托示范基地平台发布相关武器装备采购信息(预研、研制、购置、维修、服务保障等军方5类需求信息),推动武器装备需求信息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服务军工企业。指导驻地军事代表机构为入驻企业一站式办理军品市场相关准入、审批、监督手续;指导示范基地开展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平台建设,提高武器装备招投标采购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水平;指导开展军工企业、产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合作数据库建设,运用大数据开发军民融合应用产品,为武器装备保障和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融合服务。指导协调区域内优秀民营企业、创新团队通过各类新技术/产品开发、展示活动,进入军工产品研发、配套序列,扩大民参军队伍;指导示范基地协调区域内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入驻军工企业的融资活动,为军工企业技术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由军方会同总师系统,推行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管理评价,推行软件、硬件产品分离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逐步实现系统级、LRU级、SRU级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构建起系统级产品设计体系、制造体系、验证体系,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2.建立评价机制
对获得承制单位资格的企业,直接引用军方正在试点推广的武器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绩效评价条例和承制单位合同履约信誉等级评定结果,适度定向发布评价报告或向全社会公开。对尚未取得承制资格的拟参军企业,推行基于多项多维的供应商综合评价。发挥主机和系统总体军厂供应商管理的主责作用,将装备各层级关重件清单进一步细化分解,与各级配套单位、各零组件供应商直接链接;依托主机厂所建立网络化供应商综合评价和进入淘汰机制,为提升配套产品质量、实现准时化采购奠定基础。在承制单位对供应商开展合格供方评价基础上,搭建武器装备承制单位以外的供应商多维度综合评价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商由单点单项评价向多维多项综合评价转变,形成优胜劣汰的供应商生态环境。
图1 人才融合图例
3.建成军民融合公共服务网络系统
以军用4G投入运营为前提,以网站、微信为蓝本,构建可控范围的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实现军民融合业务网络办公、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等及信息实时传递、加速融合、提高效率等目标。
(1)需求信息共享。主要从军、地、企3个信息需求主体出发,分别规划武器装备建设信息、政府军工产业服务信息、企业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共享平台。
(2)人才信息。主要从拓宽军队转业人员的就业渠道,发挥其熟悉部队的优势,与装备建设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激发军工企业技术研发人才、高级制造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投入到军民品研制和双向产业转化中,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交流、融合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人才融合包括人才库、讲学堂、军智招聘等,具体如图1所示。
1.组建试验验证服务平台
目前,武器装备的试验验证大部分都由承制单位自己开展,在军方组织的武器装备性能试验鉴定、作战试验鉴定、在役考核评估三大试验体系中,严重缺乏第三方试验机构。融合目前已有的企业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试验等方面验证资源,打造武器装备试验验证服务平台,推进各军兵种武器装备试验验证标准体系、试验体系融合发展。
2.建设服务保障平台
推行基于军民融合的联合服务保障模式。创新保障理念、强化快速响应,推行“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体系化保障”,加快实现从单一装备保障向装备体系保障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保障转变,从装备完好保障向作战效能保障转变,提升作战保障效能。按照上级下达和部队提出的服务保障任务,依据保障需求、装备状态和保障特点,在部队现有航材库、备件库和军队修理机构基础上,整合主机/总体单位及民企在内的各配套单位服务保障力量,构建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区域化服务保障平台网络,适时向全国范围推广。
3.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依托陕西省高校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优势,结合空军武器装备预研项目,联合陕西省地方政府、高校、央企等,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空军武器装备的孵化器,设立相关课题,激活陕西省高校人才库;创新预研管理模式,通过预研经费和项目,协调陕西省政府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工集团及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空军预研项目孵化基金,扩展预研项目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