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应对学生们的归纳意识进行培养,寻找有效策略组织教学活动,为了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做出贡献。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突出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综合性,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想象力,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归纳技巧,养成良好的归纳习惯,这样,既能使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走向一个新的成功,也能给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研究;思考
一、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学生被动思考相关问题,盲目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击他们的自学热情,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归纳意识,优化设计教学方案,诱导他们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取得最佳学习成果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对此,笔者特意进行了相关策略的简要总结。
二、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启发他们的归纳意识。因为推理归纳总是需要经验材料的长期积累,所以为了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分析、观察、联想、验证、归纳、整理的流程,引导学生积极猜想,认真学好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合理的应用起来,这是其归纳意识培养的真实目的。在生活化、趣味性的情境中,学生接触相关材料和积累学习经验,都不会受到诸多限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优化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实物,去体验几何图形的原型,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性,及时进行反思归纳,掌握图形识别方法。再如,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某一地区某一天的实际气温是-3℃至5℃,其中-3℃代表什么?5℃又表示什么?”让学生初步理解正数、负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并在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充分活跃数学思维,最终实现阶段性成长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 积极展开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研究,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以学生浓厚兴趣的激发为前提,通过合作交流、互动讨论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既简单又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对于学生归纳思想的慢慢形成而言大有助益。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比如,教学《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和方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选用“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提前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课堂引导方向,把学生按照能力分组后发展他们的归纳意识,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探讨,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重难点、疑难点,根据学情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整理。这样的教学模式,类似的分组讨论,更符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 学会认真反思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意识
反思性学习必不可少,有了反思才能总结,才会归纳。教师需要在实践中积极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反思,启发归纳意识,指导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失误的再次出现。比如,在教学《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程时,我把基础知识一笔带过,不做详细讲解,但却会结合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整理复杂知识点,提醒学生反思归纳,思考直角坐标系和点的位置关系。使其真正学好这门抽象课程,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之后,我还会安排学生写出学习心得,督促学生持续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归纳意识与数学素养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对中学生数学归纳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的是教师们的长期努力与不懈奋斗。在实践中,教师必须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鼓励学生反思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真正懂得“融会贯通”,真正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才会变得更加顺利,助推着初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盘永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02):39.
[2]季新雷.初中數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2(11):103-104.
作者简介:
张正军,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