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练昌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299)
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属于普外科常见症之一,有数据表明,胆囊结石患者中并发肝外胆管结石者占15%[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仍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手术创伤,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应用优势较为明显。本次研究取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院36例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疗效,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院36例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双镜组,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年龄(46.3±5.6)岁;双镜组男9例,女9例,年龄32岁-69岁,平均年龄(47.8±56.2)岁。双镜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引导患者科学禁饮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经患者右肋缘下做一个长度在12 cm-15 cm之间的手术斜切口,经腹腔对其胆囊以及肝外胆管进行科学探查,给予胆囊切除治疗以及胆管切开取石治疗。(2)双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将气腹压力设置为14 mmHg,同时四孔法对患者实施穿刺,科学置入腹腔镜,解剖、离断后用可吸收夹钳夹对患者胆囊进行切除,对其胆囊管实施夹闭处理,将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切开,使其胆总管得以有效暴露,于胆道镜下通过网篮将患者胆管结石取出,经胆道镜确认患者有无结石残留现象,明确无残留结石后对患者胆总管进行缝合。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数据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双镜组手术时间为(121.1±21.8)min,与对照组的(110.3±22.1)min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1±2.0)天和(1.9±0.7)天,均短于对照组的(11.8±2.2)天和(3.3±0.8)天(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 双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7.7±7.0)mL,少于对照组(62.2±7.2)mL(P<0.05)。
2.3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双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0%;双镜组腹部感染1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腹部感染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胆道受损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双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之一,过去,临床上常以开腹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是该手术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极易对患者胆管造成损伤,诱发各种并发症[2]。腹腔镜以及胆道镜等内经技术在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可减少手术创伤,避免对患者胆管壁造成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发现,双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1±2.0)天和(1.9±0.7)天,均短于对照组的(11.8±2.2)天和(3.3±0.8)天(P<0.05);双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7.7±7.0)mL,少于对照组(62.2±7.2)mL(P<0.05);双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严骏等人关于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研究结果相符[3,4]。这说明,腹腔镜以及胆道镜确实能够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中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腹腔镜以及胆道镜同时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可提高微创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