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花 毛军旗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比较困难这一问题日益突显,更加体现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导致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成功率很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学校应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引进校企合作、构造优秀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等路径,解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用创新创业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有些学者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概念中得到启发并提出了“教育自觉”的概念。徐建宇(2016)认为教育自觉是指教育主体对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种解决态度,它与教育本能有区别,它不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应付与反应,而是教育主体积极主动地排除、克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朝着发展人、提升人的终极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一种教育品质。教育自觉具有三大特性,即孤独性、永久性和生命性。孤独性强调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要有独立的品质意识,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努力摆脱个人本身的急躁,消除所有阻挡前进的因素,在一个人的氛围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反省,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永久性是指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要自觉地战胜困难,不断地磨炼意志,同时需要得到别人持续的、真情实意的关心和真诚的、恰到好处的激励与警示等,这样才可以让受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获得无穷的力量,影响其人生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树立。生命性是指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有生命的,教育是文化与人的交流,其功能是教育人,提升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快速促成个人的发展,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们更新教学方式,创新课程结构,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概率,以便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虽然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高校仅仅开设一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完成目标任务,一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加入创新创业比赛本身就是为了得奖,而不是通过这些创新创业竞赛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大部分院校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研究,受此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依然是以找工作为主要目的,还有一些学生觉得“找不到工作才被迫创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性的引导缺失,造成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浅薄。
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了21门创业方面的创新课,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开设了20门创业方面的创新课。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只对高年级或者毕业班的学生开设,而且常常把就业方面的指引课与创业方面的创新知识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就延迟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高年级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考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找好工作等方面,无法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这些耗时间的创业项目。
还有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被纳进专门的学业课中,仅仅是开设公共课程,并且课程时间很少,考试不严,甚至常常采用写论文的方式轻松过关,所以通常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许多学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而是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招生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中。授课教师一般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二级学院院长、书记以及辅导员等,很多授课教师都没有专门的相关学科背景,也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因为创业创新教育都在实践性教学课程范围内,而教学人员因没有创业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所以学生学到的创业方面的知识也只是理论层面,接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实用性,这就降低了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课的学习效果,降低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自主创业成功的几率自然就降低了。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并且在国家“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各学校也急需培养创业方面的人才来解决当前企业和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教学理念、方式和手段已经不适用于相应人才的培养。从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来看,学校要着力于改变自身落后的教育观念,转换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主旨,组织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引领和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创业,使他们的就业观念由原来的“我要打工、我要服务”改为“我想创业、我要创业”。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容为基础,开设技能选修课。在大一期间开设创新创业的基础课,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基础和融资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铺好垫脚石,打好基础。在大二期间,对自主创业兴趣度高并且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创业能力提升课,并为他们提供参加培训课程的机会,如KAB(了解企业)和SI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培训课。在大三期间,学校要在开展创业社会实践课的同时为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打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氛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其能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其次,组织学生参与、观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校园网站、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
以教育自觉为视角发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此,高校要想培养优秀的创业学生,必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内容,以现有的校内骨干专业教师为基础力量,鼓励支持校内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创业培训,提高其理论基础。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亲自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还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实践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优秀员工作为兼职导师,加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创新教育导师团,为学生答疑解难,清除创业路上的障碍,为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要主动借助企业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拥有的不同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下,培养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创业成功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创造出更积极的创业氛围,激励专业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培训,从而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努力引领他们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的自主精神,用创业引导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