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杰,胡 勇,吴 虹
(1.宁国市畜牧兽医局,安徽 宁国 242300;2.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人民政府,安徽 宁国 242332;3.郎溪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宁国 242100)
宁国市是禽业大市,家禽业是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家禽业的疫病、市场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养殖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家禽业可持续发展。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3]。下面就宁国市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提几点看法。
一些畜禽养殖企业过度扩张,扩大规模,导致财务成本过大,影响正常运转;部分企业产品单一、品质不高,在消费结构转变的情况下,遇到市场瓶颈,导致产能过剩。
由于国家整体经济下行,银行对外放贷规模压缩,导致了养殖企业贷款困难,严重影响经营运转。
新《环保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企业提出了严格要求,随着各地禁养区划定,畜禽养殖土地空间将进一步紧缩,对养殖污染治理标准也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动物疫病风险。H7N9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曾对宁国市家禽业造成巨大冲击,库存家禽产品大量积压。二是质量安全风险。一些养殖户盲目用药,造成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家禽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家禽业生产稳步发展,突出规模健康养殖、禽产品加工业发展,转变禽产品供应方式,建立安全禽产品经营新模式,努力构建宁国市家禽业发展新格局。
2.1.1 加快家禽产业经营主体转型步伐。针对宁国市家禽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链条,实现资本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构建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养殖基地和家庭农场联合发展的禽业产业化联合体。
2.1.2 大力推进养殖现代化。按照“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的要求,提高养殖水平。严格控制无序进行肉鸡笼养改造,同步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符合动物防疫和环保要求。
2.1.3 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商场超市、肉品经销商、配送中心参与禽产品冷链配送业务,改善经营环境。支持禽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冷库,配备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完善产地预冷、保鲜运输等设施,扩大冰鲜、冷冻产品的配送范围。
2.1.4 大力推行冰鲜禽产品上市。切实转变禽产品供应方式,大力推行冰鲜禽产品上市,引导改变消费习惯。逐步推行禽产品冰鲜上市,对主城区内人口密集的农贸市场,逐步取消活禽交易。
2.1.5 培育家禽业新型业态。积极推进“互联网+”畜牧业等新业态发展,创新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业态,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家禽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广禽产品电子商务、养殖加工餐饮一体化、连锁经营等安全健康便捷的禽产品营销和消费新模式。
2.2.1 推进家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原则,建立一对一联结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或合作建设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有效解决家禽粪便污染。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零增长行动,建立农牧循环养殖示范点、有机肥厂补贴机制,保障废弃物处理配套建设用地需求。
2.2.2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格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审查,依法加强养殖、屠宰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建立健全动物卫生档案和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扩大规模养殖场监测排查范围,加大疫病高发季节监测频次,密切掌握疫情动态。强化养殖场户疫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2.2.3 促进绿色投入品应用。深入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大环保饲料应用力度,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等环保饲料产品,促进养殖污染物减排。加大中兽药制剂、微生态制剂等绿色兽药剂型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2.4 建立“1110”和休市制度。认真落实一天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1110”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