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欣荣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头 515078)
中小企业集群是一个具有地理集中性、地域植根性和社会网络性特征的新型产业组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创新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下,各国和区域间形成了紧密协作的全球生产网络。
汕头市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工艺玩具、超声电子、印刷包装等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大多数集群都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有力带动了汕头经济的发展。如何立足自身区域特色和内生优势,不断地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实现集群升级,是汕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UNIDO,2002)Gereffi认为全球价值链条的驱动力基本来自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方面。生产者价值链一般会控制制造领域最关键的技术研发环节。购买者价值链一般会控制流通领域最关键的渠道和品牌环节,获取在品牌和销售方面的增值。
Gereffi、Humphrey和 Sturgeon(2003)依据交易的复杂程度、交易的可识别程度、供应商能力归纳了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别是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俘获型和层级型。其中,层级型和市场型分别是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模式,而其他三种模式则通常称作网络型治理模式。在俘获型治理中,领导企业为主导方,它直接将权力施加给供应商。这种控制意味着高度的明确协调。
Humphrey和 Schmitz(2000,2002,2003) 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及价值链升级。其中,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侧重于生产制造环节,而功能升级侧重于研发和营销、品牌环节,最后的价值链升级则是跃升至另一链条的含义。
汕头中小企业集群是汕头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汕头中小企业集群升级是应对集群内部问题和外部压力、避免“路径锁定”,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价值环节攀升的需要,也是汕头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
汕头工业通过集聚发展已形成八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和17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汕头形成了以专业镇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已有龙湖、澄海、潮阳、潮南等4个区获得“名镇”、“名城”称号。汕头中小企业的集聚主要包括潮阳、潮南花边内衣行业集群、澄海玩具行业集群和金平包装印刷行业集群等。
汕头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内生型的地方产业集群。由于汕头靠近港澳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又是著名的桥乡。在产品、市场方面的信息渠道广,速度快,中小企业集群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遇,以最低的价格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竞争的主要优势。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前,就有一定的国内需求,具有发展基础。
虽然也出现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但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汕头中小企业集群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仍多处于加工制造环节。进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接受海外订单在外贸环节嵌入,表现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特别是以OEM为主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相对更高些。改革开放至今,通过引进外资,小作坊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承接纺织服装、玩具等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主要参与的是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其价值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品牌制造商、大型零售商等采购商。汕头的纺织服装集群和玩具业集群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开始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比如汕头凯撒、奥飞动漫等。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集群企业缺乏国际化的外部联系。
汕头的集群企业有99%是家族企业,社会网络稳定性不够,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从产业链来看,呈现以横向联系为主,纵向联系不紧密的产业分工格局,集群效应较低。中小企业集群内专业化分工不够,集群发展缺少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拉动,缺乏本地联系和合作,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和“价格战”。集群发育的外部环境尚不成熟,产业优化升级的配套措施不完善。政府缺乏对中小集群的有效指导;缺乏公共服务的平台,在信息服务、金融担保体系方面的配套服务缺失。
在全球价值链中,汕头的中小企业集群集中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部,以生产中低层次产品为主;产业集群价值链低端化,集群创新优势缺失,仿制新产品低价销售,成为很多企业实用而简单的生产流程,降低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外部风险抵御能力低下。在外来新的低成本竞争对手如印尼、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下,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能源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获得的低成本优势不可持续,汕头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着升级压力。嵌入俘获型价值链的集群,向价值链两端攀升的过程中,因为升级方式会与采购商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冲突,面临着价值链主导企业的阻碍。
中小企业集群单纯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而忽视集群自身竞争优势培育或者仅依靠集群自身优势培育而不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这两种方式不能实现全面升级,所以结合两方面考虑,内外兼修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
一方面立足自身区域特色和内生优势,培育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关联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通过不断调整嵌入价值链的方式,保持和强化企业集群在战略性环节持续的竞争优势,促进集群企业实现持续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汕头中小企业集群必须通过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升级,借助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升级社会网络作用,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协调和实施下,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并提升嵌入度来实现升级。
路径之一:从OEM到OBM,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一方面,强化生产制造方面的专属优势,提高生产制造环节的附加值,通过精益生产、加强内部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形成代工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集群的技术能力实现升级。通过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合作创新;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集群的技术平台,应着重获取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得较高的附加值,攀升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路径之二:对于在国内市场具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来说,应依托专业化优势,加强引进外资,增强外资企业的本土根植性,积极尝试与跨国公司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兼并和收购。通过本地供应商与全球采购商的合作达到“双赢”,实现共同升级。通过提高企业集群的市场营销能力实现升级。品牌制造业应着重发现市场需求,利用在国内创立的品牌基础,整合营销战略,不断扩大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占领国内市场,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产品的国际营销渠道,积极发展新兴市场。
路径之三:对于缺乏国际联系的集群企业,应当通过出口、贴牌生产、互利合作或被收购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集群高级要素的培育实际上是中小企业集群实现价值链升级驱动力的培育。应该使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从低成本导向转到创新导向,形成区域创新网络,提高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努力完善区域内的各种外部因素。
1.构建集群内部核心创新网络,实现集群创新能力升级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它由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共同参与。动态的、变化的集群创新系统会促进集群形成学习型组织,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级,获取全球价值链上更高价值的能力。集群的升级最终将归结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升级。集群企业尤其是核心龙头企业应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进行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2.企业集群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直观体现,提高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可实现企业集群的升级
(1)汕头的中小企业集群应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技术进步措施,主要有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加强信息化建设、培育设计能力、培养技术人才等。同时加强产品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领域经验分享的资金和组织支持,给予技术创新者必要的利益补偿;加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通过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机制,获得群内企业的共性技术,降低低技术模仿排挤技术创新的可能,才能推动更多企业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促进群内企业良好的分工和协作,提高集群学习效率。
(2)走区域品牌化营销道路。集群以良好的社会资本和文化根植性,吸引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的进驻,学习其先进的市场营销和品牌运作经验。与主导企业合作或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加强外部关联,增强竞争力达到“双赢”。同时,积极建立国际销售网络。集群企业可以抱团开拓新兴市场。在国外,联合设立办事机构,设立海外直销中心以及利用电子商务,积极宣传集群的产品,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品牌战略推动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
汕头市作为侨乡,拥有独特的“侨”、“台”优势,要充分利用华侨优势,利用海外华侨社会的华人关系网络,开拓国际营销网络。海外华商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各类信息,有着丰富的市场渠道和市场资源。借助这种人脉,汕头企业可以省去很多成本。通过多种形式与华商形成合作关系,包括在发展国家创办境外加工装配企业,并建立自己的全球化、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和体系,借华商资源拓展市场空间,累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集群治理,发挥龙头企业主导的行业协会治理。
汕头的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应积极培育和重点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发挥其核心示范、引导、带动作用。集群内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联系,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拓展在产业链上的价值环节,增强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合作。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共生、公平、协作的伙伴关系。发挥集群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组织功能,协调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质量监督,促进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有效抵制低价恶性竞争;密切与政府的联系,积极反映企业的情况;引导企业进行合作营销、合作设计及研发,成为企业、高校、政府机构和专业技术部门之间合作的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4.促进汕头中小企业集群社会网络升级
汕头中小企业集群建立在共同的潮汕文化背景下,在重人情和重亲戚关系的社会风气下,交易双方信任度高,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对个人信息的了解、血缘、地缘、业缘关系。随着企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结构发生变迁时,基于制度的企业间信任应取代个人信任,成为集群内中小企业间信任的主要形式。(1)实现本地信任网络和规则的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重视制度文化创新,培育诚信、互惠的制度文化氛围,稳固社会网络。这将进一步推动集群学习机制的运行,促进企业间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集群创新能力升级和技术能力升级。(2)加强外部关联,促进社会网络的开放性。集群企业应积极发挥“敢于吃苦、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汕头精神,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政府应通过正确的调控和引导,发挥激励和规划的作用,提供公共产品,创造宽松的创业氛围和经济环境,适当介入集群的发展,引导集群培育专业化、具有汕头特色、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为集群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集群健康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规划,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为产业集群升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的制度环境和信用环境,执行严格的环境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开放的市场体制;规范竞争环境,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避免过度竞争的出现。
在战略高度和集群升级外在环境的培育方面,确定规划的目标与重点,促进集群创新与集群社会资本、外向关联的升级。
汕头市已出台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指导意见,加强规划引导,将重点发展6大优势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工塑料产业集群、工艺玩具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加强信息交流、技术支持、风险投资、产权保护、融资担保、营销网络建设。提高集群内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知识学习和知识扩散,促进集群内创新系统的多重参与者不同层次的交流,组织会议、论坛、培训等活动,积极培育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应积极促进企业与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校的科研机构、行业研发中心等组织的合作研究与创新,建立长久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扩散。
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及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培养专业化、技能型的劳动力,并建立正规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人才在集群内流动。
积极培育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研发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着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区域交通航运、区域文化科教和区域商贸物流等,向全球价值链附加值高的两端攀升,对促进产业集群升级,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可以提供如银行信贷、种子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金融服务缓解集群内部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汕头政府应运用各种舆论力量,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引导区域集群文化的形成。要以潮汕文化为基础,结合集群的内在特征,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开放型、学习型、创新型,具备信任与合作等特征的区域文化,提升中小企业集群形象和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