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建模式下服务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9-02-19 16:59吴惠英刘尚楠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苏州协同

吴惠英,刘尚楠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1)

高技能人才培养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为载体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专业结构的布局以及优化在地方发展过程中作用突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出发点,精心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市场认可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1]。职业性与技术性是高技能人才的突出特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本文通过解析目前苏州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了在协同共建模式下推进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确立了协同共建模式下服务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

1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苏州区域经济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1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够紧密

苏州区域经济特色鲜明,但目前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度不够的问题。高技能人才在培养设置过程中要进行充分调研,与不断变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加以及时关注,并落实到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2],避免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

1.2 高技能人才培养趋同现象明显,区域特色不显著

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趋同化问题日渐显现,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做出的调整力度还不够。对目前热门专业盲目追求,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缺乏对自身办学条件、就业前景、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的考虑,缺乏对区域专业设置的合理统筹规划,苏州地方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势必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专业发展缺乏创新性、前瞻性,很难匹配苏州经济的发展速度

近年来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也出现井喷式需求,而目前院校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存在着培养时间差的问题,即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专业设置也表现出创新性和前瞻性不够的的问题。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充分预见到新市场的需求来保障专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苏州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技术人才储备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协同共建模式下推进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打破壁垒,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共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的建立基础是要充分考虑高职院自身发展需要,以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高职院办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紧密围绕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政府、企业、行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打破各主体之间的壁垒,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献计献策,共同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建议,形成高效互动、合作有序、富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实践教学平台的携手搭建

实践教学是高技能人才锤炼操作技能的关键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完成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四方主体出发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场所,深度推进校企资源有效整合。为在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能实操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3]。

2.3 加强四方主体的高效协同

依托“互联网 +”技术,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管理平台,及时高效地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沟通和解决,使企业等用人单位有指导人才培养的真实感受,并合理地将目前企业需要的技能要求、能力要求进行及时传递,有效解决高校与企业间的沟通障碍,实现“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四方主体的高效协同[4]。

3 协同共建模式下服务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对接产业,带动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苏州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依据苏州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需求,依据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技术和人才结构来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进行不断完善,结合当地人才结构的变化对专业的开设及淘汰进行调整,动态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本着基础相通、技术相近、岗位相关的原则来培养高技能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服务区域产业甚至引领产业发展。

3.2 依托地方经济特色,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应以地方产业结构为抓手,从自身的办学条件为出发点,避免过于追究办学规模,依托苏州地方经济特色及产业规划进行专业设置和重组完善,对接先导产业并加强相关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构建符合地方区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色专业,提升办学质量。

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在新形势下,协同共建理念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及时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来变化,满足产业人才需求,使培养的人才实现优质就业,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高技能苏州协同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