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我爱好文学,特别爱看小说,年轻时曾做过文学梦,后因忙于生计就很少看了,近几年业余时间多了,又看了一些小说,如:卜伽丘的《十日谈》、柳青的《创业史》、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张平新出的《重新生活》,同时也关注一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但只知道它反映生活、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田等,并不大懂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后来读了一位名人的书后才明白,“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
由此我想到,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阐述的,文学的思想性表现在多方面,有的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上。如《国际歌》是由作者欧仁·鲍狄埃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歌曲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反映了自由与和平这个全人类共同向往的思想。从1923年6月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中共三大会址响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这首歌曲。这首深入我们心灵的歌曲,每每唱起都会让我们热血沸腾。再如,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时期,战士们看到歌剧《白毛女》之后,在枪杆子上刻上了“为喜儿报仇”的誓言,英勇地投入了战斗。土地改革中,广大的贫雇农看到了《白毛女》,激起了对旧的社会制度的刻骨仇恨,提高了阶级觉悟,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近年来红色影视剧热映,成为影视市场上的新风尚。电视剧《亮剑》自2005上映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李云龙是该剧塑造出的经典形象,其政治可靠、敢想敢干、能打胜仗的“闯劲”和“干劲”,有魄力、有热情、直来直去、敢于“亮剑”的个性为人们所喜欢,并希望现实生活中多一些“李云龙式的干部”。今年3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有一部《血战湘江》放映后,学生们自发起立、默哀、鞠躬;战士们激动地跑到台上去,说“如果祖国有需要,马上就去上战场”,感人至深。
文学的思想性还表现在强烈的人民性上。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有的青年读了该书后,以保尔·柯察金对照自己,从而激发起自我改造的愿望和决心。在工作和学习中碰到困难时,想起保尔·柯察金,就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再如,2017年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讲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传递了关于“孝”的文化和美德,罕见地引发了“全家追剧”。剧中的何雨柱是钢铁厂的厨师,为人善良仗义、热情耿直却口无遮拦,人称“傻柱”,但看似不着调的“傻柱”,不仅在生活上资助他人,而且为孤寡老人送终,改革开放后还办起了饭店,把四合院改建成了养老院,和邻里家人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我也曾感叹“傻柱”的路为什么越走越宽,就在于他用真情践行了我们主流价值观,收获的不只是精神道德,还有物质财富。
今年3月首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引发全民热议,该剧反映了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围绕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的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三家的平静生活,最终苏家人明白虽有血脉相连,但一家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能忽视,终于实现了亲情回归。该剧引发了我对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思考,培养了我的家庭是非观念,反映了我希望“家和万事兴”,同心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庭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学作品并不是都能表现鲜明的思想性的。一些山水诗、风景画,往往不直接体现思想倾向,但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引人入胜、令人神往,为广大读者观众所喜爱,同样具有人民性。比如,今年3月“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大美中国》42秒各地短视频,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音乐,视频以空中视角俯瞰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立体化展示我国各地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让我不时产生无限向往。
再如,还有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不仅表现在文学价值上,而且表现出宝贵的史料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2500年,它反映了西周和东周奴隶制500年间社会各个方面,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同时还反映出我国奴隶时期西周和东周的历史面貌和财政状况,如《小雅·谷风·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描述了那时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私人的收支不分的社会现象。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文学作品的“招牌”,无论哪种类型的思想性都是打动人、感染人的关键和灵魂,如今我们已进入新时代,更希望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以启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