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倩岚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水系规划必须将整个城市的管渠以及城市河湖水系综合考虑,实现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总体规划。城市的雨污排水系统在传统的市政模式“快排式”的水系规划只考虑到如何将水尽快排出,没有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城市雨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而现有的水、林、田、湖、河等城市中的水系多为自然状态,呈现缺少整体关联性的特征,从而难以形成高效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故而对于其两者的系统性整合十分重要。在水系的平面布局的系统规划中,应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在线形的人处理上尽可能采用自然曲线,水系、动物、植物自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成为完整的蓝色生态线路。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将城市排水与河湖水系的联通上实现优化接入和水质改良。除此外,水系的系统化考虑,应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要求出发,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水系规划上,而是要结合区域、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绿地等海绵体综合考虑。
控制年表径流总量的消减上,主要从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系两方面入手,从地表径流的源头上对其进行控制能高效地推动城市海绵化,故合理的规划设计极其重要。
对于城市管渠系统的规划首先要进行更新,将不适用的、低效的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淘汰,其次要对城市管渠系统的设置进行重构,通过对城市管渠的年度雨水承载大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由于城市建设而造成的城市部分区域调蓄水功能的不足,对其城市管道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增设城市管渠、构建水系绿化范围内的海绵体,将城市雨水进行规划收集,再传输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厂,实现海绵城市的水系管网的建设。除此外,在部分城市绿化中可以将一些智能化技术合理应用,通过雨水收集工具与自然导流方向进行结合,收集雨水,并在绿化带下建立沉淀池过滤、净化收集的雨水并将其利用为浇灌用水,不仅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低效的人工投入,推进城市智能化。
城市管渠必须实现雨污分流,以便雨水的高效利用,要建立完整的径流污染末端的雨水分类处理,进入处理厂的雨水要根据城市水系统的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的分类,作为调蓄、基础建设、灌溉等用水,而对于排入河湖水系的排口处要进行改造,设置碎石过滤带等,并设置排口在线监测措施。
水系驳岸边要构建沿河生态缓冲带。合理设置自然植物带,并水底铺垫一定数量的碎石垫面等,既能实现良好的滨水风光带,又能对水质进行自然净化,减缓地表径流,同时严格控制捕鱼、挖沙等水资源的开发,避免生态系统受到人类过度影响。在城市建设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生态湿地和绿化公园,不仅能使城市生态景观多元化,还能有效减少水系径流污染,增加城市海绵体。
水系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应紧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现今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通过市区开发建设和城市改造逐步实现城市的海绵化,故而我国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极具潜力,海绵城市建设将极有可能朝着社区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水系规划建设也将结合社区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建设得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