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脱贫的解围路径

2019-11-20 03:47张禹石
城乡建设 2019年21期
关键词:阜蒙县农业产业产业化

■ 张禹石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随着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脱贫情况有极大改善,但是贫困人口依然存在,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于当下的形势,要清楚地认识到,贫困现状依然是严峻的,且有脱贫后返穷的现象。自2013年起,我国着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大量存在。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攻坚任务。我国的国情始终是既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二者相互并存,农业是第一产业,自有农业产业伊始,其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极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波动较大,且农业直接产品利润较小,所以单纯依靠第一产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到脱贫线以上,如何结合一、二、三产业实现自内生动力的精准脱贫均是我国各级政府考虑的重点问题。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起步之年。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8年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表1 2018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一、阜蒙县的基本情况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辽西北欠发达地区辽宁省阜新市下的一个县(简称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与黑山县、新民市接壤;西与北票县毗邻;南与义县、北宁市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总面积6246.2平方公里,现辖35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以及382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拥有蒙、汉、满、回、鲜、锡伯等24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1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0.6%。

在以上人口数据中,有43万为农村户口居民,根据前期问卷发放的最终统计结果显示,阜蒙县当地人口中,有12.13%的农村人口得到了低保待遇(当地低保标准每人3542元/年),年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有14.35%。另外,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显示,阜蒙县由于交通不发达(阜新市已于2018年12月开通高铁,目前未建立县高铁站,高铁开通至今效益情况政府尚未公布,主要原因为开通时间较短),地理位置不佳,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等情况,是辽西北典型的相对贫困县代表。

二、阜蒙县某村的现实案例

(一)某村自然情况

某村位于该县东部,由大固本村和勿土屯两屯合并而成,是当地镇政府所在地。该村在地理位置上东邻平安地村,西邻和睦村和扁担营子村,南邻那四村,北邻关家村和吐拉尺村。经调查发现,全村共有665户,1955人,耕地面积占8245亩(本次土地确权前,航拍面积占10358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某村在基础设施上现建有干线公路2.3公里,乡村级公路9公里,路旁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并配套有排水沟和垃圾点。到目前为止,全村改造了420户农户厕所,占总农户的93%;村民基本都用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入户率超过80%。村部内设置图书室,室内书籍供村民免费阅读;旁边建有小广场和运动球场,并安有体育健身设施,供村民使用。

(三)某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农户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种植主要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养殖以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为主等,此外,农户还有外出务工和自营等经济收入。

(四)某村走访的现实情况

在调研实地走访考察阶段,除了发放相关问卷进行调查,还同当地村政府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顺利地搜集到需要的数据。在行程之前,笔者认为当地既然是镇政府所在地,理所应当是全镇相对繁华的地域。此行第一站就首先到达距镇政府仅1.6公里近的村委会所在地。尽管距离如此相近,但是并没有在村委会见到相关的工作人员,映入眼帘的只有落了灰尘的破旧椅子和老旧不堪的黑板,乍一看能辨认出是开会的地方,除此之外,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偌大的村委会所在地仅有四间平房。由于村干部的办公地点搬到了镇政府,随后我们团队离开村委会前往镇政府。在前往路上观察和记录,情况大致和村干部所表述的情况基本一致。尽管该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但由于村里仅有两家中型企业,导致其产业结构上的单一,且村民文化水平不高,人口流动程度更低,如果不选择当地农户作为工人就无劳动力可用。这样的结果是,聘用文化素质和能力较低的当地村民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有一家企业在此窘境下选择撤走。从种植农作物角度上看,该村主要以种植苞米为主,且每年受气候影响较大,正因如此,村干部大力倡导并鼓励村民种植新农作物,尽管有人响应,但是由于缺少相关技术支持,导致种植的家庭较少,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渠道问题较多,这一提议最终作罢。站在贫困户的角度。阜蒙县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居民占当地居民大多数,因此以某县为例的大部分乡村会出现一种普遍的情况:在一个村庄里,汉族与蒙古族的人民居住分布很清晰,相互间以抱团型居住的生活方式为主,且很少来往,这也间接对扶贫、脱贫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当地消费水平极低的实际经济情况,很多村民依靠低保也可以过活,因此惰性也随之产生。该案例为随机抽检的阜蒙县当中一个普通的村庄,因此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与访谈:农业产业化脱贫存在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现实困境

1.农业产业化扶贫、脱贫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弱

在推进初期,贫困农户对新型农业产业没有充分了解,导致信心不足。经过一个适应期后,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有所增收,农户收入也明显提高。由此贫困农户的信心受到极大鼓舞,也增强了其自身脱贫的动力。然而,贫困农户并不是脱贫工作的组织者而是受益者,其发展空间和自身能力以及传播水平都会有相对限制。若无法将扶贫工作的累积经验和应具备的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那么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对脱贫动力的提高实效性则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参与式扶贫工作带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周期较长,参与成本略高,辐射带动作用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2.特色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支柱产业抗风险能力弱

特色农产品的带动作用具有双面性,在向优质良好态势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由于特色农产品结构单一而造成的随波逐流式恶性竞争。某农产品以其生产周期短,市场收益大,一度为当地的脱贫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通过宣传报道,引来了邻村的争相模仿,过多种植这种农产品,以至于在该区域内特色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市场达到饱和趋势,过度供给使得剩余农产品不得不滞销处理,最后的结果是,这种特色农产品不再“特色”,产业链被迫中断。

同时,也存在着其他问题:①“效仿性”导致的目标经济化,单纯把追求经济目标作为核心目标,部分地区出现了“靶心散”等问题,脱贫成效经不起时间考验。②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单一的农产品结构遇到自然灾害时,容易颗粒无收,以上两点证明了农业产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3.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稳定

随着教育的普遍覆盖,接受过中高等文化教育的贫困农户在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有所上升,文化程度的提高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贫困农户自身能力主动提升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但是,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充足经验,更不代表就能彻底摆脱贫困。实现脱贫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甚至生态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将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频频出错,难以均衡。而且,在政府扶持政策和贫困农户人身情况的准确对接上也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影响着整体的农业发展。且受到外部第二三产业的冲击,本就不稳固的结构容易遭到较大波动。

4.农业产业缺少智力和劳动力的必要支持

阜蒙县的有效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缺口,大体上可概括为从业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劳动力集中在未成年和年龄较大人群等主要问题,导致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农村大多数人没有教育转化劳动力的价值观念,劳动力外流严重,通过之前访谈得到的结论和上述结论相结合,多数村民由于其自身原因,对教育的重要性认知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在他们眼中,农业产业(例如种地)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培养,根据几十年来的耳濡目染及父母言传身教常识知识传承即可达到应用目的,因此认为读书多少与收入并无直接关系。这种闭塞的思想导致当地的未成年人对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失去兴趣。因此,不管是否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当走出村庄县镇到相对繁华富裕的地方,有了更多可挑选的工作和深造的机会时,其大多数人则不愿再回到家乡进行日复一日的生活。

(二)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成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 产业贫困人口脱贫动力不足

2. 农业产业化组织重建轻管,缺乏活力

3. 农业产业化脱贫产业支撑作用不强、政府管理模式不佳。

四、阜蒙县推进精准式农业产业化脱贫的解困路径探析

1.单一结构型—把握优质农业产业扶贫方向

①阜蒙县的农业产业化应当立足于现有的高产、高质特色农产品,贯穿整个前中后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环环相扣。

②制定完整的精准产业规划,对阜蒙县“特产式”农产品的市场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利用各大互联网平台及新媒体传播渠道(微信、抖音等)大力发展例如“三沟酒业”这样的民族品牌。

③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新发展理念的同时,致力形成“特色农产品+互联网”的农业产业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社、驻村扶贫单位等主体的政策扶持,针对阜蒙县已经具有较成熟技术的玉米、白菜、花生等农产品,做大做深,单品种技术与多品种产品协同发展。

④农业产业的变化方向,要以需求为风向标,市场作为调节供需平衡的杠杆,阜蒙县的农业产业市场应当在供给侧方面做出结构型改革,调节市场需求与产业方向以达到平衡,提升整个阜蒙县农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将产业从线下提到线上,扩大销路,增强由于周围地域农产品竞争而带来的销售困境。既增强产业稳定性,又增加双保险。

2.狭窄辐射型—农户的高参与度作为脱贫的内生动力

①公开产业化扶贫、脱贫相关数据如增收比重等,用直观的数字一目了然。保证扶贫数据真实有依据,可信赖。为消除贫困文化,借助带头作用是重点之一,让先脱贫成功的那部分人,将经验方法传播给其他贫困户。这样,贫困村的文明建设、互帮互助精神将得到良好发展。

②构建“农民-土地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思想,扶贫不是穷人懒惰的借口。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紧密联系着扶贫实现形式主体。要积极带动就业,也要依靠平台公开播放产业化扶贫相关数据和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宣讲,从而让贫困农户自发地进行脱贫。

③利用思想意识领域教育着重对贫困文化形成现象进行缓解,通过调研结果发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脱贫的人群中,受过教育的农户更愿意参与进去。要让受到教育的农户都了解靠双手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普遍贫困农户的可接受范围内,着力提高贫困农户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④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的中老年人成为主要劳动力,在技术经验上,中老年人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相对落后,在接受教育时不能很好地去接受以及理解应用。因此很难参与到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中。要以实际的农产品种植经验与教学相结合、配套,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实地组织培训,提升贫困农户的种植能力。

3.低效资源型—做好资源科学均衡配置的天平

(1)用好,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在用地规划,人才培训,资源分配等方面,穷且益坚地区侧重性强,傍人门户地区侧重性弱。不能仅仅依赖政府经济投入,应该追寻精准地优化产业扶贫。资金的分配,能够有效避免贫困农户继续贫困,形成均衡市场和贫困农户共同良好发展。

(2)优化资金配置。要保证总量丰富、渠道多元,对投入巨大的扶贫资金的使用配置要负起责任,扶贫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和大型企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只有见到相应效果才能有更稳定的增长。明确受扶群众,确定帮扶资金落实到个人。逐步将资金帮扶个人过渡到集中资金投入到脱贫产业。对在促进就业和带动经济增收的大型个人农业企业给予更多的贷款及减税政策。在落实项目上可采取先进行建设,后补全资金等方式,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基金建立等方式能够推进扶贫资金的把控。

(3)建立扶贫资源配置监管体系。加快资源公开透明公示建设,扶贫资源在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应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对产业化扶贫资源进行全方位监管。这个独立于相关部门之外的领导小组需以公正、客观的变化态度对农业产业化脱贫项目进行一系列管理,对实施单位等信息进行实时公示,尽到应尽的责任。帮助有关政府检查部门针对不合法的扶贫组织进行严格审查,并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4.动力不足型—借助现代化载体増强农户脱贫能力

(1)营造资源互通、信息交互的共享式扶贫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科技机遇,利用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共享式扶贫信息体系:信息的来源、种类、数量、环境、渠道等。专人负责对线上的销售、就业等信息及时更新,拒绝过期和无用信息,让贫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

(2)建立良好的识别反馈机制。利用“互联网+”模式,实时更新阜蒙县的农产品和产品链的动态追踪、项目进展、资金应用等信息,同时定期进行反馈总结,在扶贫和信息更新上不断进行改进、纠正,广泛开展农业产业化脱贫宣传,在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基础上,让贫困户自主经营的能力最大化。

(3)打造产业化扶贫环境和公共设施。良好的环境在加大发挥脱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准确定位,然后发挥独特的作用。为贫困地区做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贫困农户能够着手培养的自主经营领域的产品;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引导现代化农业建设,讲究规模化、产业化同时,探寻运营水平与效益提高方式,有关方面应组织人才深入贫困地区,走进贫困农户,推进合作共赢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到相关组织,通过土地、贷款入股等形式与先进企业合作,打造农业产业脱贫方式多元化,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的提升。

5.组织冗杂型—建立多元化治理模式与强化跨部门协作

(1)政府应该放松绳子,“扶持而非干预,指导而非打击”,把重心放在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优良环境以及推进部门间协调组织建设上。

(2)对于农产品产出和市场流通的重要纽带——龙头企业,从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经营能力的提升,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自己内部建设是贯彻尽责的首要任务。在贯彻任务进程中,县各有关组织部门要尽到指导和监察作用。

(3)贫困农户要依靠农村合作社进行农业产业化脱贫。农村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运营新生力量,要积极发挥农村合作社对于市场、精神鼓励、协调组织、合作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平稳推进产业化扶贫道路上,农村合作社的动能在不断增加。

(4)关于产业协同合作组织,有以农户为中心、合作性强、灵活性高等优势,发挥其主导、协调各方的效用。在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政府、市场等的协同努力下,产业协同合作组织要以贫困农户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要大范围收集并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加以概括整合,以贫困农户自发动力为本,旨在为产业化脱贫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时期我们眼中的“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要深刻认识到,贫穷与富有会传递,感染周边的群众。要坚决抵制贫穷锁链思想的侵蚀,倡导“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团结精神,贫困农户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要广泛扩大致富信息的传播渠道,通过会议、座谈、宣讲、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渠道多方式,广泛传播最新的扶贫信息和脱贫新闻,激发广大贫困农户的脱贫动力,这种效果可以通过渗透和感染,传给更多的贫困农户。在农户内部进行传递的这种信息,更易被贫困农户所接受,从而达到脱贫的精神目的。总之,政府要全盘把控,兼顾各方,在思想、行动、环境上都要齐头并进,为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阜蒙县农业产业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系统产业化之路
辽宁阜蒙县玉米主栽品种的筛选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