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2019-02-19 03:34
世纪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科思政理念

谢 慧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1]。欲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在发展中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高校在实现这一方面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需要牢牢把握。因此,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使命在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将党在教育方面的方针落实好,确保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实施。本文以高校的角度,将新工科理念作为契机,探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新工科理念的重要性。

一、新工科与新工科理念

(一)新工科概述

2017年2月18日,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共同讨论一个中心议题——新工科。围绕新工科的讨论拉开帷幕。就关于什么是新工科,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马陆亭认为,相对于原工科大学的与传统工业相关的专业而言,“新工科”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催生的更加凸显学科交叉与综合特点的新兴工科或理科;钟登华认为,“新工科”是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清华大学的林健认为,“新工科”是指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新的工程学科,实际上就是强力强势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升级版[2]。

综合所上,概括出新工科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指应新经济产生的新型工科专业。

(二)新工科理念的特点

理念是一种精神的东西,是通过理性而获得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新工科理念是新工科发展的指挥棒,它是对长期以来工程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应时代发展而对新人提出的新要求。笔者将新工科理念特点概括为综合、超越、开放、创新。

1.综合

综合强调具备专业能力过硬、工程伦理、家国情怀、沟通领导能力等。在《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里,提出要树立综合化工程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学生的德学兼修。同时工程产品是一项复杂系统的过程,产品要服务于人、利于社会,需要工程师具备工程伦理和爱国情怀;产品过程的实现依靠团队的协同配合,少不了沟通与领导能力。

2.超越

所谓超越即面向未来,具备解决当前和未来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使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当前我们国家在新工科方面人才缺口比较严重,需要加大培养这方面人才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所谓新经济发展什么,高校就设立什么专业,亦步亦趋,这样我们永远落在时代的后面。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新工科不只服务于现代产业还要关注未来10-15年的产业需求、技术热点和前沿问题。因此要面向未来,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3.开放

开放指跨学科整合、视野国际化。新工科最关键的一点是跨学科整合能力。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学科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工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产品的形成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创新才能得出新的成果。在学术方面,横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实现工科+。只有不断拓展学科前沿和研究视野,才能不断增强学科开放性,各学科在新时代才会不断获得生命力。国外很多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跨学科培养趋势,不断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工科建设更加关注人的需求,由于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自然会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使得工业界必然要走出国门,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必然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4.创新

创新指创新意识的培养。当前,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需要通过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创新成为各国化解挑战、谋求发展的方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形成势头,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加速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要紧紧抓住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3]。在未来的新工科教育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此推动新工科蓬勃发展。

二、将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一)新工科理念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新工科理念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强调工科学生的综合、超越、开放、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创新方式

形式多样增强思政课堂带入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改一年多以来,看到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载体。从“边演边讲”“用视频讲”再到“请学生讲”,课堂活了、实了,学生抬头了,收获多了,思政课课程育人取得有效突破。内容具体提高思政课堂针对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一文中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要素,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推进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新工科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体现,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科学生的高校思政课堂,把新思想、新精神、社会新要求与思政课堂内容相结合,辅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中内化与外化的体现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4]。内化是变“社会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外化指“我要这样做”为“我正在这样做”。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表现。我们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讲精神传播给“接班人”,而这个渠道可以是广播媒体、校园环境,但主要精神传达者还是高校思政课堂。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富有具有理想信念、具有爱国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技术过硬、综合全面的新工科人才带动社会改革创新发展,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用精神理念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正处在初始阶段,不管是对其的性质与内涵,亦或者是边界,还存在着许多不明确与不清晰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去进行完善,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也是如此。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工科理念在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需要我们积极的对理念、方法以及途径等予以创新,不断提高新工科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效,从而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工科思政理念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