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互学互鉴 推进“一带一路”

2019-02-19 00:27陈欣妍
社科纵横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互学一带一带一路

李 泉 陈欣妍 李 刚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由倡议中的愿景变为实际中的行动以及上升为国家战略,仅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就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沿线各国的称赞声和欢呼声之中逐步成长壮大,蓬勃发展,因为该战略是中国希望通过互惠互利的经济方式同沿线各国展开双边合作从而实现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标准国际化发展新局面。共建“一带一路”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既符合当前国内产能过剩和外汇资产过剩的实际情况,而且顺应了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潮流,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欧美国家推行逆全球化和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等倒行逆施的违背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行径。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必然会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新动力,重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改革开放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

近几年,“一带一路”战略在学术界一直属于热点话题,有的学者就其提出的背景进行了阐明和分析,[1]也有一些研究者就其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对我国的利害关系展开了论述,[2]还有一些学者就这样的战略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进行了论述,[3]再者还有一些学者结合了一些史实,阐述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同美国的霸权文化思想和“普世价值”进行了比较,从而道出了两国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截然不同的战略意图,进而论证了我国在维护全球经济良性发展、推进新型国际秩序构建、实现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和应该发挥出的重要作用。[4]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理论上探究了各国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面临的外部国际挑战

(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经济增长整体缓慢,个别国家甚至表现出负增长的情况,所以整个欧盟国家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社会问题也频繁出现,民众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之“欧债危机”的出现和蔓延,使得欧盟国家当中经济增速最快的英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为自己的盟友买账,所以英国民众选择“脱欧”呼声越来越高。此外,近几年的欧洲“难民危机”,使得英国想脱离欧盟的决心愈发坚定,因此脱欧公投的结果就出现了。[5]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长期以来一家独大,甚至独揽国际话语权,很多国家对其言听计从,敢怒不敢言,因此一度引领全球经济按照自己预定的发展轨道前进,制定美国意义上的“全球理念”,在实现自身利益丰收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助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是,自从特朗普接替奥巴马总统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再一次升级,其本着“美国优先”的贸易规则,出台了一系列违背经济规律的贸易保护政策,多次指责和诽谤中国,称中国通过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同美国竞争就业岗位,因此其声称如果中国不停止所谓的“不正当贸易”,美国就要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加收45%的关税,[6]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印度、巴西等过都是其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恶果下的受害者,例如美国在2018 年3 月份宣布,对进口钢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此外,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等行为都是美国推行逆全球化的行径。

(二)项目经营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生根之后,中国进一步表明了国门永远开放的决心,所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数量和合作金额屡创新高,根据“一带一路”官网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5390.9 亿美元,年均增速18.2%。仅2015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了1456.7 亿美元,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从而超越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17 年底,中国企业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额投资累计超过500 亿美元。

如此巨额的投资量,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风险与挑战,再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情况迥然不同,经济、文化、宗教、政治、法律等环境更是大相径庭,鱼龙混杂,甚至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不安,这些客观事实无形中又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具体投资项目的经营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因素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容忽视。2013 年以来的泰国政治危机和越南反华暴乱等都对中国在沿线国家的项目投资和经营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例如缅甸密松大坝停建、中缅铁路停建和中泰“大米换高铁”协议停止等都是惨痛的教训。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般为欠发达经济体,投资机会理论上更多,投资领域更广泛,同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总体来讲投资难度比较小,然而,各个国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环境差异巨大,人们的意识形态更是不同,因此在这些容易忽略的“软因素”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影响投资项目的正常开展。

(三)大国博弈思维抬头

当今世界格局基本是“一超多强”,毋庸置疑,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俄罗斯、日本等国为传统的强国,长期以来,在此局势之下,美国一直维持着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在实行改革开放40 年的今天,中国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交往当中不能一直充当跟随者的角色,理应承担起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在实现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促进和帮助他国实现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为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然而,美国一直担忧“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当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和美元权威的挑战,这种担忧和焦虑构成了同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道路上的主要政治风险。例如美国推行的所谓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为了限制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7]从而维护其建立的全球秩序和全球体系。当然,遏制中国崛起的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国对我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治理新秩序总是将信将疑,产生战略猜忌,更甚者它们能接受中国为它们国内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但是又担忧中国在这一参与过程之中所相应获得的的利益,这都无形中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造成诸多障碍与不便。

(四)地区局势动荡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亚矛盾突出,特别是“三股势力”的火焰一直无法熄灭,造成该地区局势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在中亚这一带文明多样性丰富,中华文明、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时长发生碰撞,以至于激起民族矛盾,这些差异也在加剧着该地区的不稳定性。[8]此外,还有中东地区,连年战火燃烧,民不聊生,社会局势极不稳定,尽管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惨痛的代价向人们宣告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可恶,可是叙利亚等国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这一切都是我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越南和菲律宾等国挑起南海争端,再加上日本等国的卷入和教唆,让我国在南海的局势岌岌可危,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中日两国就钓鱼岛争端也是迟迟无法正常解决,一直处于僵持状态。此外,在南亚,中印边境摩擦不断,印巴局势也不尽人意,这一切都是我国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推进国际治理新秩序、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威胁和挑战。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提出的国际治理新秩序

(一)开放包容

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则兴旺,关闭则衰亡。在我国历史上,汉朝一直保持着同西域的往来,唐朝也是一个开放的王朝,统治者派人不辞万里地去天竺研习佛法,明朝甚至以举国之力派人到西洋交流考察,也正是这些举措,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便应运而生,同时也让当时的中国走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巅峰,创造出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40 年的飞速发展,国家的整体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国际地位日益显赫,中国所取得这一切成就得益于中国一向秉持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所以中国的发展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完全符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会一以贯之地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加大沿海开放力度,提高内陆和沿边开放水平,同时也要打开西边的大门,让我国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早已紧密联系,形成了你中有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亲诚惠容,同沿线各国在交通、能源、互联网、物流网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9]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各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差异,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不同,以及宗教信仰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各个国家在交流合作过程当中一定不能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而是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以求和平共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将发展成果惠及沿线乃至全球更多的国家,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和平合作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孜孜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而我国当下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表明了我国所倡导的和平合作的诚心与决心。

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要深化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构建全方位的合作模式,打造新型的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秩序,最终在和平中实现双赢和多赢的合作成果。当今世界,国际社会风云激荡,如同太极高手过招般暗流涌动,而在这个复杂多变而又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 年里所取得成就和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可以说是中国为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欢欣鼓舞的答卷,这份答卷里清清楚楚地展现出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消除国际贫穷与矛盾、构建新型的国际合作关系和国际治理体系当中所尽的国际职责与国际义务,以身作则,将倡议和口号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

如今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然要有新气象、新思维、新战略。过去的几年当中,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复苏的进程步履维艰,而国际社会又是动荡不安,逆全球化之风逐步升级,中国就是在这种国际环境之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砥砺前行,精诚合作于能源、经贸、互联网和物流建设等诸多领域,从而激发了全球的发展动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潮流注入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 年之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同时2017年中国GDP 出现了自2011 年以来的首次回升,中国经济成功地由高速发展跨越到了中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发展,坚持精诚合作,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的精神,而这一切皆符合我国提出的新型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治理新秩序。

(三)互利共赢

当今世界已经开启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帷幕,而且这也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国际之路,更是一条世界各国必须直面的发展之路,而各国已然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因此各国应该携起手来打造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世界的大和谐、大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是对这一思想实实在在的践行,其对于沿线各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创造的福利有目共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我国的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毫无疑问,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它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事业和工程,因此这一过程必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当务之急是让参与的各个国家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而与此相关的为之服务的配套设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倡导成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截至2017 年底,成员总数从57 个扩展到了84 个,成员国从亚洲扩展到了全球,参与投资了亚非12 个成员国的24 个项目,贷款总额超过42 亿美元,这一举措是中国企图在金融领域实现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金融圈。紧接着,“丝路基金”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也随之而来,这些举措都是中国积极打造和构建新型的国际治理体系所做出的努力。

(四)绿色协调

绿色发展不仅是我国“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条,也是我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的国际秩序进程当中严格恪守的准则,因为地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是构成整体的元素,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指出,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构成地球的各个部分也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的发展一定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我国就联合国提出的全球气候治理方案积极响应,严格履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所规定的国际职责与国际义务,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任何项目合作时,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而是要严格遵守国际与当地的环保标准科学合理发展项目和产业,最终实现绿色协调发展新格局——既实现当前的互利共赢,又造福于子孙后代。

四、坚持互学互鉴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保障

人类文明的前进与发展,全球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仅仅依靠某一个或某一些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一种文明的存在,都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与升华的结果,因此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精华在绽放,这些精华值得全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来借鉴和学习,为我所用,共同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之所以表现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当中虚怀若谷,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和借鉴外来文明。

(一)坚持互学互鉴,深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刚刚过去的2017 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论是铁路、公路、机场,还是港口、隧道、管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初见成效,成绩斐然。以中俄原油管道、肯尼亚蒙内铁路、柬埔寨亚非欧1 号海底光缆为代表,捷报频传,成果丰硕。此外,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哈萨克斯坦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完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中乌合建卡拉库利气田项目一期投产,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泰铁路密集开工等,这些项目的投产以及完成,对于解决沿线各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促进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共同发展意义重大,[10]所以,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不同文化间的互学互鉴,最终保障“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增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力度,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二)坚持互学互鉴,推动投资贸易往来

根据“一带一路”官网显示,2014 年至2016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 亿美元。[11]截至2017 年底,我国已经在20 多个国家建设75 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为相关国家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16 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6.3 万亿元,同比增长0.6%,约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9%,所以也为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如今,我国提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因此要积极倡导互学互鉴,消除合作各方的猜疑,从而进一步巩固当前所取得的各项成果。

(三)坚持互学互鉴,加强人文合作

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每年会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储备人才。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同时最近几年在全球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热潮,连美国也加入其中,并且美国计划,到2020 年让100 万名美国学生学习汉语。[12]此外,截至2017 年10 月,从孔子学院总部“开放日”上了解到,孔子学院开办十几年来取得蓬勃发展,全球142 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516 所孔子学院。只有通过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互信互助,互学互鉴,最终才能深化共识,提高合作水平和合作效率,从而加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五、坚持互学互鉴,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策略

(一)传承文明和文化多样性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了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空前发达,因此其凭借雄厚坚实的国家实力,制造出了一条以美国为核心全球化发展体系,推行其文化霸权,导致一些国家或被动或主动地吸纳到这个体系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式思维和美国式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有些国家在短期内会尝到甜头,其结果可能是乐不思蜀,甚至会丢弃本民族的部分文明成果。此外,美国还通过全球广播、互联网、传统的新闻媒体和电影产业等手段推行其文化霸权和“普世价值”,企图发展一条单边文化之路,逐渐吞噬和消灭其他民族的文明和文化成果,因此,文明和文化多样性处于非常严峻的处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美国所构建的“经济全球化”,其发展过程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13]在这一过程当中渗透着其所谓的只符合美国利益诉求的“普世价值”,即政治制度上的单边主义和文化发展上的单边主义,最典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文明冲突论”和“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强调,多样化的文明环境是滋生冲突和战争的沃土,是破坏和平的催化剂,未来世界的一切不太平皆起因于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所以普及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是人间正道,因此其主张消灭文化和文明多样性。而“历史终结论”则更为直接,其荒唐地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已经终止,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文明亦是人类文明的巅峰。[14]

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征程上,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坚决否定“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积极倡导和鼓励不同文明和文化都要积极发展,繁荣绽放。提倡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和文化相互融合,共同提升,这无疑对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刻的含义,一定要在互学互鉴过程中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

(二)倡导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数代人智慧的结晶,虽然其形成时间有前有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有强有弱,但是绝无优劣之别,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恃强凌弱,而是一视同仁,因为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是神圣的,理应都值得尊重。

正如前文提到,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几乎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为美国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据统计,产值规模超过了美国的航天产业。所以,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不能忘记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初衷,当面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对话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甚至摩擦,都在所难免,甚至有些文化之间格格不入,此时不应该相互打压和排斥,而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和理解,在平等互动的过程当中学习和借鉴每一种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展现出我们自身文化和文明的优点,才能让“一带一路”战略更容易让他国接受。

然而,不同文明和文化能否平等交流和对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强国的态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就倡导“平等相待”、“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等思想。[15]不难看出,于内,所有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于外,所有国家一视同仁,平等交往,实现互利共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直蓬勃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在对待自身文化时能够做到谦虚且自信,对待外来文化时能够做到包容且借鉴,如此一来,我们自身优秀的文化形式同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相互融合,不断升华,这种良性的循环最终让中华文明愈来愈博大精深,一直被传承与发展。事实证明,一种文明在兴起之后,如果平等地同其他文明对话和交流,相互借鉴和学习,这种文明定会不断发展,反之,如果企图想灭和铲除其他的文明,始终觉得自身的文明应该雄霸世界,从而不可一世,该文明最终会被异化,甚至有可能走上终结之路。[16]因此,所有文明都要平等对话,互学互鉴。

(三)鼓励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学习借鉴

鼓励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学习借鉴,其实是对倡导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平等对话的深化和目的所在。40 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之路,而我国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中国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之路。开放自我一方面是为了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在学习和借鉴之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辟一条“走出去”之路,为我国的文化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化和文明从而促进共同发展创造实现的平台。

经过40 年开放的发展,我国一直在各个方面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这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因此我国想把这条成功之路的经验分享给那些亟待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为全球的发展贡献一套“中国方案”。而“一带一路”战略是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之一,延续古丝绸路之路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精神,为沿线各国带去适合于它们本国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引进它们国家丰富而我们国家比较匮乏的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双方乃至多方均实现利益最大化。总而言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哪个国家在封闭的状态中获得长远发展几乎是天方夜谭,此外,在全球推行一种所谓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而谋求实现文化霸权,这种思维更是痴人说梦,所以只有在鼓励各种文明平等交流的国际环境当中,人类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互学一带一带一路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