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华 ,施林林 ,沈明星 ,王海候 ,周新伟 ,金梅娟 ,陆长婴
(1.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农林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河蟹养殖和消费地区之一,仅阳澄湖东岸巴城镇每年产优质大闸蟹2 500 t,2009年全镇产业规模达25亿元[1]。但河蟹养殖中为了肥水长草必须投入大量的有机肥和化肥,加上残留的饵料和河蟹排泄物,养殖塘沉积物已成为营养物质重要的存储库。同时从环境角度而言,河蟹的养殖容量受到水环境及社会、经济和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的约束,据罗国芝等估计东太湖的围栏养殖容量仅为600 kg/hm2[2],原因在于在高温期淤泥中大量营养物质常向水体释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河蟹产量和水体环境,如何通过生态控养技术调节蟹塘水质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沉积物-水界面”的研究通常集中在海洋和湖泊等大水体[3-4],对河蟹养殖塘等小规模水体的研究严重匮乏,但鉴于养殖塘系统淤泥养分含量远高于一般水体沉积物,研究“淤泥-水界面”养分的交换具有现实意义。
该文根据阳澄湖地区标准化河蟹养殖常用农艺调控措施,包括调节pH,加钙(生石灰)和微孔增氧,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并监测了“淤泥-水界面”N和P营养的动态和交换规律,为降低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的排放提供理论基础。
淤泥采样地点为苏州市阳澄湖镇阳澄湖产业园A010号塘,采样时间为2012年2月15日(干塘期)。在养殖塘中采用网格法,挖掘0~20 cm塘底淤泥土样约200 kg,带回实验室后,加入纯净水将淤泥混合均匀,保持水层深度为30 cm,自然条件下预培养20 d。
试验装置为内径12 cm,高50 cm的量筒,筒内加入20 cm深淤泥,同时加入预培养过程中的上覆水,水层深度为30 cm。
1.2.1 pH调控 试验采用HCl和NaOH调节水体pH值,分别调节上覆水 pH值为6、7和8,每个pH值梯度重复3次。
1.2.2 加钙调控 试验处理通过投加CaO使水体pH值为8,对照采用NaOH调节至水体pH值为8,重复3次。
1.2.3 增氧联合加钙和pH调控 设置4个处理1个对照,包括:不增氧加钙(CaOy);不增氧不加钙(NaOHy);增氧加钙(CaOz);增氧不加钙(NaOHz);不增氧不加钙不调pH(CK)。
其中增氧指利用微孔增氧泵,曝气量采用螺旋止水夹控制,增氧后保持水体溶解氧浓度为7 mg/L左右,并保持微孔增氧头距淤泥-水界面20 cm。加钙指向模拟养殖水体中投加CaO,直至水体pH=8.5,除对照(CK)外,所有处理不加钙处理均用NaOH调节pH至8.5。试验重复3次。
上述3组试验均在25℃环境中培养,光照自然,分别在 0、6、12、24、48、72、96 h,利用 50 mL 针筒取深度为15 cm水样30 mL,定量滤纸过滤后,流动分析仪(荷兰SKALA)测定水体TN(总氮),TP(总磷),NO3--N(硝态氮)和NH4+-N(铵态氮)含量。
每次取样水体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水平取0.05。对“淤泥-水界面”N,P养分交换计算公式:
JDM=V(C(t)-D(t-1))/At[5]
式中:JDM 为“淤泥-水界面”N,P物质测定通量(mg·m2/h);A为量筒横截面积(m2);V为上覆水体积(V);C(t)为 t时刻测定上覆水 N,P 浓度(mg/L);D(t-1)为t-1时刻上覆水中N,P浓度(mg/L)。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体适宜pH值为7.5~8.5,过高或者过低pH值均能影响河蟹生长。试验中分别采用NaOH和HCl调节养殖水体pH值,经过连续4 d的静置培养,水体pH逐步向pH值为7.5靠拢(图1b)。水体pH值变化对TN含量影响明显,0~72 h内pH=8处理水体TN含量显著高于pH=6处理,水体TN在培养期内有增加趋势,至试验结束,pH=6,pH=7,pH=8 处理水体 TN 含量分别增加25%,4%和14%,表明调节水体pH能改变淤泥向水体的N释放量(图1a)。pH=6处理水体TP浓度在0~72 h内也显著低于pH=8处理,pH=7与pH=8两处理间TP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水体TP有降低趋势(图 1b),试验期内,pH=6,pH=7,pH=8 处理水体TP含量分别降低59%,60%和50%,表明不同pH条件下水体中P元素总向淤泥中迁移。NO3--N含量在不同pH处理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图1c),NH4+-N与水体TN类似,高pH处理水体NH4+-N含量显著高于低pH处理(图1d)。
图1 pH调节条件下水体N、P养分
河蟹养殖过程中加钙措施具有调节水体pH值和满足河蟹生长过程中对钙元素需求的双重作用[6],试验通过直接投加少量生石灰,使水体pH值稳定在pH=8,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加钙处理水体T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NaOH调节水体pH=8),但处理间水体NO3--N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加钙处理NH4+-N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3、48、72 h采样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图2a,c,d),整个培养期内,不同处理水体N养分无明显的增加或者降低趋势。加钙处理能有效降低模拟养殖水体P养分含量,方差分析表明,在0、48、72 h采样水体TP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图2b),且不同处理在培养内水体P元素均明显降低,至培养结束加钙处理与对照水体P含量分别降低36%和50%。
图2 加钙调节条件下水体N、P含量
实际河蟹养殖过程中,多种物理及化学调控措施常常配合使用,其中微孔增氧,加钙,调节pH值是最常见的养殖调控手段,但养殖者多关注于河蟹的生长,而对这类措施造成的水体N,P养分失调关注较少。该研究中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氧气浓度维持在7 mg/L左右,不增氧措施水体氧气浓度为4 mg/L左右(图3e)。结果表明,培养期内不同处理TN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图3a),其中增氧处理(CaOz,NaOHz)水体TN显著高于不增氧处理(CaOy,NaOHy),在培养结束时增氧处理水体平均TN是不增氧处理的1.68倍。同时增氧措施有助于提高水体TN含量,至试验结束,增氧加钙和增氧不加钙水体TN分别增长152%和173%。
增氧措施显著提高了水体NO3--N含量,至试验结束,增氧处理(CaOz,NaOHz)水体 NO3--N 含量是不增氧处理(CaOy,NaOHy)的 7.43倍(图 3c)。
增氧措施在0~24 h内提高了水体NH4+-N含量,但之后持续降低,整体而言,增氧不加钙和增氧加钙处理水体NH4+-N分别降低75%和70%(图3d)。培养期内不增氧处理NH4+-N含量持续增加,至试验结束,不增氧不加钙和不增氧加钙水体NH4+-N分别增长352%和391%。
图3 复合调控条件下水体N、P含量
水体TP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培养期内水体TP均有降低趋势,这与仅调节pH和仅加钙的结果相同(图3b),在培养期内,不增氧不加钙,不增氧加钙,增氧加钙,增氧不加钙和对照,水体TP含量分别降低34%,56%,21%,51%,51%。
养殖塘“淤泥-水”界面N,P养分交换通量对指导科学养殖和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所有复合调控措施均导致N营养从淤泥向水体流动,增氧不加钙处理N通量显著高于不增氧不加钙,N 通量差异为 2.47 mg·m2/h(图 4),增氧加钙处理N通量也显著高于不增氧加钙,N通量差异为3.74 mg·m2/h,增氧措施能激发淤泥向水体的N营养流动。增氧不加钙处理N通量显著高于增氧加钙处理,N通量差异为0.36 mg·m2/h,不增氧不加钙处理N通量也显著高于不增氧加钙处理,N通量差异为1.64 mg·m2/h,加钙措施降低了淤泥向水体N流动,增氧措施对“淤泥-水界面”的N交换通量的贡献高于加钙措施(图4)。
图4 复合调控下N、P通量
所有处理中P营养均从水体流向淤泥,不同处理间“淤泥-水界面”P交换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4),且P营养的交换量远低于N营养,平均仅为-0.1 mg·m2/h。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体pH过高或者过低均容易导致河蟹食欲下降,生理活力减弱[3,7],因此一般需要调节养殖水体pH值在7.5~8.5。模拟试验表明,pH提高模拟养殖水体TN和NH4+-N含量,这主要是由于高pH值促进了淤泥中NH4+-N向水体的扩散,因此过高pH值不利用水体NH4+-N浓度的控制。不同pH下水体中TP均有显著降低,且pH=6和pH=7处理降低幅度高于pH=8,这可能是由于淤泥中Fe氧化物对P酸根离子的吸附作用[8]。
对蟹塘投加石灰,不仅能满足水体消毒,降低河蟹染病风险,但对投加石灰对养殖水体N,P含量的研究较少。试验表明短期内加钙处理对水体N和P含量具有明显削减效果,这可能是由于钙离子增加了悬浮颗粒对其他离子的吸附,悬浮颗粒的降低会有效降低水体中N和P含量。
复合调控实验中,增氧措施对水体N,P含量的调控作用最为显著,其效应远大于加钙措施。增氧极大增加了水体TN含量,淤泥中N向水体大量输入,其原因是增氧过程的水体扰动[9-10],而水体-N含量增长是水体氧浓度提高后硝化作用的产物[11]。同理前期-N的增长也是由于增氧导致的扰动,后期-N的降低则是由于N被氨氧化微生物利用。不增氧条件下水体TN,-N在培养期内并无显著变化,而N含量稳定增加,表明在pH=8.5条件下,淤泥向水体持续释放-N。尽管增氧或不增氧对水体TP含量影响有限,但水体P元素持续向淤泥移动。
通过对淤泥-水体N,P交换通量的计算,充分证明在蟹塘生态调控技术中,增氧措施是提高TN交换通量的主要因素,增氧后平均提高2.47~3.74 mg·m2/h,加钙措施对TN通量的提高作用平均仅为0.36~1.64 mg·m2/h。而P的交换通量远低于N通量,表明河蟹养殖系统中,“淤泥-水界面”的主要迁移元素为N,且通常都是由淤泥向水体迁移的正向流动,而P元素通常由水体向淤泥迁移的负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