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以苹
【内容摘要】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五要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深度理解核心素养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學时潜意识中穿插核心素养,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并能发现以往的不足,实现教学能力的突破;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复杂的历史知识向线性方向发展,尽量实现知识易学、难忘。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一、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历史教学的意义
1.学生运用唯物历史观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观点,在学习中能熟练运用科学的唯物历史观作为指导思想,正确解读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能用唯物历史观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2.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运用时间观的方式重现历史;学生按照空间要素和时间顺序,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在历史在时空背景下串联历史事件,在时空网格下把握历史的变化和延续、普遍与特殊、局部和整体,进而对历史事件作出合理地解释。
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最主要途径,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史料搜集方法,体会史料的实证精神;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唯物史观的支撑下,学生尝试提出历史认识,有助于较为深刻地理解历史;历史题目的考察大多以史料为载体,学生对史料有直观地认识后,对成绩的提升能实现质的飞跃。
4.在历史叙述中,判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客观论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避免带入感情色彩导致歪曲历史,尽可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
5.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养成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历史长河中的分裂与统一、曲折与演进、倒退与前进,对多元化的历史形态予以包容和理解,形成历史认同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趋势中,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加以继承和发扬。培养历史情怀,热爱祖国。
二、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限制因素
传统的历史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搬运,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的意义未能很好地体现,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建立科学的历史观方面比较欠缺,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1.教学中结合历史核心素养不够
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唯物历史观,知识结构没有形成体系,导致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时缺乏大局观;没有形成客观的历史观,导致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运用不规范;甚至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缺乏敬畏意识,家国情怀有待重塑。历史核心素养不足,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置不合理,阻碍能力提高
传统的历史教学,缺乏探究性问题,形式化和简单的设问,趋向于知识的输灌,历史学习较为机械化。笼统的教学和讲解,违背了教学的宗旨,缺乏科学性的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很难拔高学生的能力。
3.知识笼统,非重点与重点的串联不够和谐
对教材内容的过度延伸,讲解知识过于冗多,超负荷的信息,孰轻孰重,没有仔细筛选,导致脉络不够清晰,重点不突出。突出重点并不是放弃非重点,是实现非重点对重点贯穿,实现有机联系。历史内容,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其他,防止重点不突出,学生难以从庞大的信息中有效提取知识。
4.忽视历史图表和活动内容
历史图表是信息和事件的载体,活动内容是知识的延伸,可以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组织学习时,很容易把讲和背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图表和活动内容也因此被忽略,从而错过一些重要的内容。通过历年高考题目发现,历史知识的考察往往以历史事件牵头、以映衬事件的图表为出发点设问和考察。
三、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措施
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扮演配角,学生演主角;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掌握的知识则更为牢固。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知识、信息更新换代相当快,要适应社会,教育学生时侧重培养其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到实处。
1.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把知识置于核心素养体系中,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客观认识历史,消除主观意识形态的误区;以全局的时空观把握历史,避免把历史割裂成碎片化的知识;合理运用史料实证,重现历史,对史料精准判读,历史题目多以史料展现,结合课本分析史料知识,正确解释历史;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不歪曲历史,逐渐培养高尚的历史家国情怀。
2.纵观全局,学习中善于把握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作用
历史时间观念作为客观存在,是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线条,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历史时间和历史条件。历史事件放置在时空框架中,可以准确定位史事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时间对事件有定位作用,是传递史件的载体;在时间背景下,实践活动的每一次突破空间,都伴随着文明的向前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学生把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网格体系,把握历史知识的阶段特征和坐标定位,知识以线条的形式呈现于脑海,能力将实现质变上的飞跃。
3.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内容,培养人图表中摄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是教材主要内容的弥补,也是重难点的凸现,正文学习结束后,通过活动的训练,教材内容得到完善和加强。活动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和普遍方法;图表是历史学习中的灵魂,区域定位准确,在空间上能掌握史件发生的位置。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读懂后增强成就感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4.训练综合思维能力
在历史知识的讲授与学习的过程中,以客观、辨证和发展的态度,空间上对同一时间的历史史件横向比较,时间上对同一空间历史事件纵向梳理,从思维的广度上深刻理解文明的演进,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站在全局的高度理解历史,方能总览全局,在宏观上认识历史的大框架,从微观上区别不同时空下的历史事件,将会对历史的教与学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