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城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森林旅游(forest tourism),顾名思义,是指以森林为主要景观一种游览活动,广义上来讲,属于旅游产业的一种,狭义上而言,单指在森林环境中进行的游览活动.因此,决定了其有以下特点:多以自然生态环境或人文景观为游览对象;可以采用林中漫步、游憩、野营、野炊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活动目的多为亲近、了解、享受和回归大自然,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森林——作为早期人类的生活场所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势必会和人类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走出茫茫林海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人类会对森林持有一种渴望回归的心态,因为,那是曾经的“家”.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生态意识的提升,使得久居城镇“水泥沙漠”中的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正如著名旅游学专家、美国联邦政府旅游顾问、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任教授所言,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生态旅游居首位,其次是文化旅游、参与旅游和休养旅游[1].果不其然,在21世纪的今天,生态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点,而作为生态旅游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旅游更是炙手可热、前景广阔.本文从分析我国森林旅游大力开发的原因入手,对实现我国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1.1.1 森林旅游景观资源得到了全面利用、开发和保护
所谓的森林景观资源既包括动植物资源,也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南至北均有名山大川,且景色各异,而宝贵的森林景观资源主要就分布在这些名山大川之中.各大名山大川中的奇山怪石、奇花异草、奇特洞穴、溪流湖泊、瀑布涌泉等自然景观更是数不胜数;而人文资源则是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自古以来,由于高山密林被僧(道)人视为得到修行的绝佳之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基本在我国是有山就有庙,如,比较著名的因帝王封禅而成为天下至尊的五岳,嵩山有少林寺、恒山有悬空寺、衡山有南岳庙、泰山有岱庙、华山有西岳庙等,其他名山如黄山、庐山、普陀山等也分别有翠微寺、黄龙寺、普济寺等诸多寺庙.精美的佛殿建筑、神秘的故事传说、文人墨客的登临赋咏,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烘托,相得益彰[2].动植物资源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3.2万多种,树木2800多种,动物2000多种,其中不乏银杉、珙桐、金丝猴、大熊猫、扬子鳄等极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动植物物种资源.这些森林旅游资源在近些年我国森林旅游中都得到了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利于我们去研究和传承.
1.1.2 森林旅游得到大力发展,并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民生的健康发展
在森林旅游出现以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应用主要在于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材加工和木竹制品制造.虽然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而且容易对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不再走其他国家“先破坏,再整治”的老路[3],做到“先规划,后开发”的有序发展[4],从2012年开始,我国启用“中国森林旅游专用标志”,以规范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并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平台,设立中国森林旅游网,而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森林旅游网”、“中国森林旅游节”、“森林步道”等多个公众号,高密度、专业化地推送森林旅游相关信息,帮助和引导我国的森林旅游业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际操作方面,我国于2015-2017年先后在武汉、长白山、上海等地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同时,开展“森林旅游示范县市”的申报工作.据统计,至2017年为止,我国共建成森林旅游示范市13家,示范县75家,为全国各地的森林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另外,根据国家林业局2018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总量为13.9亿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数比28%,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00亿元,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贫困人口为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5].
1.2.1 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存在无序、盲目和过度开发现象
虽然,通过近些年来森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所带来的扩大就业、开展个体经营、发展种养殖、租赁经营等增收途径在山区人民的脱贫攻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获益使得人们改变了过去“砍树卖木材”、“伐石卖山头”的旧观念,树立起了“植树造林卖景观”、“爱林护林卖生态”的新观念.但是,正是因为森林旅游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一些人(包括地方政府或旅游公司)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大肆无序、盲目地兴建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不惜以破坏改变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景观风貌为代价,毫无规划、原则地破坏森林旅游资源,使得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例如,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首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却因为在主要景区兴建大量商业建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出示红牌,勒令整改[6].在其他一些景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不少专家呼吁,生态旅游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生态破坏.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只了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尊重自然,这种不经科学论证的盲目甚至是过度开发无异于竭泽而渔,再绚丽的自然景观终有一天也会被掠夺殆尽,逐渐消亡.
1.2.2 缺乏科学、长效的规划、环保计划和监测机制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今天的人类社会带来了富足和繁荣,也为人们的出行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地处偏远、原本人迹罕至的景区如今突然也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为了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并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些地区大量的旅店、宾馆、饭店等各类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而这些设施兴建的背后是大量原始的地貌和植被被侵占、破坏,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为了招揽游客,迎合游客的口腹之欲,开发起了狩猎旅游,不仅让生态旅游性质变质,也使野生动物数量骤减,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另外一点,大量游客的到来也给景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染.根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中国已有20%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7].只开发,不规划、不监测、不保护,不如不开发.再者,生态旅游的优势就在于“生态”二字,若没有了生态,何来经济?又何来可持续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998年10月18日亚太地区议员环境与发展大会第六届年会就亚太地区环境和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根据共识通过并签署著名的《桂林宣言》,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减少有关地区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和破坏.根据可持续发展“既可以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定义,具体到森林旅游业中,是指要实现人类发展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既要实现社会、经济、民生的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也要使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满足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需要,使他们能够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我国的森林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旅游开发和管理单位的专业素养,做好旅游环境容量的调研、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维护等规划工作,管控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其次,要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及游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要知道简单的保护未必会实现可持续开发,而是应该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环境与发展的问题,那就是——意识,要想走好可持续化发展的这条道路,意识是第一位的,有了生态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这一森林旅游业的生存之本.
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有旅游业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在游客市场已经分类细化的今天,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分类精细、群体复杂、品味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游客的兴趣点,这同时也是目前森林旅游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笔者认为,现在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森林旅游,是因为人们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的提高.为了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满足和顺应人们的生态保护意愿,森林旅游必须走“绿色消费”之路.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和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绿色商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另外,森林旅游的产品要多样化.如果森林旅游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那么所有的森林景区并无二致.在开发森林旅游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并结合所处地区的特色,推出有自身生态特色的吃、住、行、游、娱、购等活动,可以是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底蕴,使旅游产品拥有更强生命力的生态文化价值,抑或是开发创新提高游客参与度和娱乐性的活动产品等.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森林旅游发展的问题,只顾及经济利益,势必会存在过度开发的短期行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因此,只有首先妥善处理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才能接下来谈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了森林旅游的协调发展,在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时,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本着人们对森林旅游“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要求为不同旅游产品配备相应的吃、住、行、游等服务设施,从而也更容易与不加雕琢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游客不会产生违和感,能够把自己心里感觉与身体享受统一起来.在软件建设方面,要把各个森林旅游景区当作一个“品牌”去创建、维护,因为软件建设至关重要,对外代表形象,对内影响效益.因此,在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公共策略、服务手段、人才素质、市场宣传环境监测等方面各森林景区要规范完善,不能只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更重要的是尊重和重视游人的评价体验.在管理部门方面,当地旅游部门应加强与环保、林业、安监、消防、公安、规划等其他部门的协作,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协调好各方的利益需求,从根本上确保森林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因为资源管理权限的不同而受益不同,进而产生纠纷,出现矛盾,或各自为政,阻碍森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特别是城镇居民常态化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成为我国一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的直接收入从618亿元增长到1400亿元,年增长率为18%,累计游客累计46亿人次,年增长率15.5%.可以说,森林旅游已经实现了从林业附属转变到关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大事业,也是我国目前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和绿色产业,同时,还是深受公众喜爱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为了使我国的森林旅游产业的明天更美好,我们必须不懈努力,更加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推动我国森林旅游业向可持续化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