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综述

2019-02-18 19:52孙凤修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3期
关键词:凝聚力特色时代

孙凤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来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过长期的努力,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总体上保持向上向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继续引领社会思潮发展方向,能否有效应对各种现实的挑战,能够继续凝聚民心,能否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等,成为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②,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将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③。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应该跟进一步,如何切实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也成为学术界积极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直接研究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一个新话题,由于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故而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专著,但是伴随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理论界已经陆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学术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不乏精品,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切实担负起宣传思想战线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基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品性彰显强大凝聚力引领力》、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双传学的《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辩证法》、杨建义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林建华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辛向阳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姜辉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邓卓明和税强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刘小梅和赵慧的《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邱仁富的《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宋翠玉的《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建设》、万英的《试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现有成果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性或重大意义的相关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国家安全、解决时代课题等角度来加以论述。例如,邱仁富认为,“阐释好中国发展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人类文明问题……这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的新要求”④。仰叶齐认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的深渊洞察和深刻把握”⑤。王璐认为,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⑥张杨等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⑦王早霞则认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⑧。

二是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是从外部因素来研究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新媒体的挑战等因素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主要障碍因素。此外,姜辉认为,国际上一些势力的遏制与渗透也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⑨曹洋则认为,部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薄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增强。⑩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来源研究。现有成果中,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社会实践的多样性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来源。例如,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来自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理论品格,来自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⑪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来自真理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统一、理想型和现实性的统一、革命性和建设性的统一、文化领导力和政治领导力的统一。⑫宋翠玉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特质是其具备引领力的基础前提”⑬。陈坤、李旖旎则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⑭。

四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有效路径的相关研究。这一类文章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多数学者提到的共性观点有:坚持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等。邓卓明、税强还认为,在管理和引导社会思潮过程中要把握好时度效,讲究方式方法。⑮邱仁富认为,“毫无疑问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积极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信息文明时代,不断在网络化、人工智能发展中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⑯。万英认为,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⑰李民认为,必须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⑱刘小梅、赵慧认为,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创新传播手段、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⑲朱继东认为,需要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⑳桑晓旻认为,必须“居安思危,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㉑。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认为,还需要切实研究和回答好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深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㉒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直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专著和论文相对还不是很多,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却不计其数,对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有直接帮助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研究,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功能、特征、形成、发展、创新等,代表性专著有杨海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研究》、林国标的《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郑永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研究》、朱兆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等。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而展开的研究,代表性的专著有王永贵的《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杨立英和曾盛聪的《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胡伯项等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等。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相关研究,代表性的专著有梅荣政的《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张骥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若干问题研究》、陈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式和途径研究》等。四是从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代表性的著作有彭继红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研究(1949—2009)》、徐稳的《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石云霞的《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等。五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导性的研究,代表性的专著有黄建新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任志锋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研究》。六是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专著是朱继东的《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国外有针对性地具体研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成果尚不多见。国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等论题”㉓。例如,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多于社会主义”㉔。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立场存在“消极悲观”、“积极乐观”、“相对中立”三种态度。㉕国外学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化则延续了“终结论”的观点,如劳伦斯·布拉姆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提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的论述等。㉖国外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意识形态理论的一般性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的概念、功能和“意识形态终结”等。

三、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现状的思考

综合上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思想理论资源。但是总体而言,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立体的研究,其研究在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

第一,直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成果偏少。当前的研究中,尽管有一些论文和著作已经从某一方面或角度论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但是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为主题的文章,仅检索到48篇(截止到2018年11月24日),其中见诸于报纸的文章为21篇,期刊论文23篇,硕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3篇,在48篇文章中直接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成果有36篇。目前尚未见到专门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专著,因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和重大的意义。

第二,研究内容和结构有待完善和更新。纵观目前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研究中,研究内容和主题还相对单一。在研究主题上,大多数成果侧重于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举措,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内在构成、影响因素、重要特征等作出明确而系统的分析比较少见。在研究内容上,一方面,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从外部因素来分析,很少涉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路径构建分析比较零散,许多解决措施较多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面,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研究。

第三,研究成果侧重于宣传诠释,缺乏系统的学理分析。在48篇现有的研究文章中,有10篇左右的文章是报纸的宣传报道,真正具有学理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虽然宣传和诠释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伴随着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断深入,生动透彻的学理分析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更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第四,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待扩展。一方面,现有成果多是从宏观视野去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引领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微观层面加以系统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普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研究需要系统分析、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多种方法。

注释: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页。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

③ 习近平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参见《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④⑯ 邱仁富:《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6期。

⑤ 仰叶齐:《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江淮时报》2017年12月12日。

⑥ 王璐:《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⑦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华日报》2018年11月6日。

⑧ 王早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山西日报》2018年12月4日。

⑨ 姜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公关世界》2018年第3期。

⑩ 曹洋:《新时代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建设》,《沈阳干部学刊》2018年第4期。

⑪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日报》2018年9月21日。

⑫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品性彰显强大凝聚力引领力》,《贵州日报》2018年9月14日。

⑬ 宋翠玉:《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建设》,《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⑭ 陈坤、李旖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论坛》2018年第20期。

⑮ 邓卓明、税强:《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光明日报》2018年7月30日。

⑰ 万英:《试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⑱ 李民:《显著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3日。

⑲ 刘小梅、赵慧:《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唯实》2018年第2期。

⑳ 朱继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州日报》2018年10月29日。

㉑ 张清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7日。

㉒ 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0日。

㉓ 任志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㉔ 徐艳玲、申森:《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6期。

㉕ 高放:《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日报》2016年5月9日。

㉖ 转引自黄力之:《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凝聚力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