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自由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9-02-18 01:51卢成观陈胜锦
关键词:博士论文原子马克思

卢成观,陈胜锦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百色,533000;3.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299)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分析,现今保存下的只有马克思为准备写博士论文而写的七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献词、序言、目录、两部分的正文和一些附录的片断。从这些内容来看,蕴含着马克思早期许多丰富的自由思想。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由思想的来源、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自由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马克思自由联合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由思想的重要来源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作为古希腊的两位哲学家,马克思博士论文主要分析比较了他们自然哲学的差别,从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对于自由的理解、认识和追求。

(一)特利尔城——自由氛围的成长环境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莱茵省的特利尔城,这是一个富有传统又历经法国大革命的边境小城。法国大革命以后,深受法国言论自由和立宪自由的熏陶,特利尔城随处充满着自由的氛围。特利尔城这种独有的自由氛围,是当时德国其他许多地方的人闻所未闻的。因而出生在特利尔城的马克思,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与自由有缘的人生起点。在自由的环境氛围中熏陶了十几年,马克思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一名具有懵懂自由意识的青少年。

(二)父母亲人——自由意识的启蒙先导

马克思的父亲亨希利·马克思是一名律师,有着强烈的爱憎分明的自由意识追求,并从信仰犹太教转向了基督教。“亨希利·马克思树立了一种现代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使他摆脱了犹太教的一切偏见,而他就把这种自由当作宝贵的遗产留给了他的卡尔”[1]。马克思的母亲罕丽达·普列斯堡是一位具有浓郁自由意识的家庭主妇,知书达理,勤俭持家。马克思的父母十分注重家庭和谐自由氛围的养成,他们这种言传身教的做法深深启蒙着自由成长中的马克思。离马克思家不远处是威斯特华伦家,威斯特华伦也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和自由精神色彩的人。因威斯特华伦对圣西门、伏尔泰、歌德等人的思想深有研究,富有同样兴趣的马克思经常到威斯特华伦家和他探讨交流这些人的思想。长久以后,马克思更加崇尚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威斯特华伦的女儿燕妮,被马克思这种乐于学习、善于交流、勇于追求的精神所打动,于是两个人就在这自由追求中结为终身伴侣。由此可见马克思身边的亲人所拥有的自由意识的理念,无时不在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成为马克思在成长中自由意识的启蒙先导。

(三)师长朋友——自由想法的交流撞击

从小受自由氛围感染的马克思在12岁时,进入了特利尔中学读书。在这里,马克思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他们大多都富有理想和自由主义的追求。尤其是特利尔中学的校长同时也是马克思的历史老师雨果·符登巴赫是一个富有自由主义精神追求的人,他致力于在特利尔中学宣传启蒙思想和树立人道主义精神。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里和老师在自由思想上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坚定了他所要追求的自由。1835年在特利尔中学学习了5年的马克思,毅然写下了有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三篇毕业论文。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这样写道:“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2]6,所谓“不是奴隶般的工具”,便是要挣脱作为奴隶工具的束缚以更好地追求自我自由,更好地“独立地进行创造”。这就是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的自由追求。

中学毕业以后,马克思先是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而后因对波恩大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不尽满意,又转到了柏林大学,但在此期间马克思大量涉及的书籍主要偏向历史和哲学领域,尤其是对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深感兴趣和深有研究。而对于法律书籍的涉猎,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3]。后来马克思在其老师甘斯的影响下进入了博士俱乐部,在博士俱乐部中他们主要探讨自由主义和绝对精神。鲍威尔、斯特劳斯和施蒂纳等人是博士俱乐部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成员,青年黑格尔派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侧重于宗教批判和自由精神的追求。随着批判的深入,马克思发现青年黑格尔派只停留在抽象性的批判层面而未能深入现实的批判,因而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与其彻底决裂。

(四)古典哲学——自由观念的生成发展

马克思在进入中学后,以及后来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的学习中,都深受古典哲学的影响。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来源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但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根据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赞扬的伊壁鸠鲁哲学断定马克思哲学的来源是伊壁鸠鲁哲学或者古希腊哲学。此种观点的依据就是,马克思一生致力于批判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主要代表的古典哲学家,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不能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来源。与此相反,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高度赞扬以伊壁鸠鲁哲学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乃至一生都没有批判过伊壁鸠鲁,所以断定伊壁鸠鲁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真正来源。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不能单纯以是否批判或者不批判作为确定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的评判标准。因为即使是批判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还是在长时间学习德国古典哲学中成长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马克思,因而说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来源并不夸张也不过分。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和费尔巴哈等人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及以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关于他们的自由思想都是马克思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从而进入自己的自由观念的。否则似是而非,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二、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思想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在分析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在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以及他们在物理学的细节差别中,无不展露着马克思的自由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来重视自由,甚至把自由作为他们整个学说体系的理想目标与核心内容,他们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尺就是由人类自由发展的程度来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

(一)献身哲学的自由——脱离宗教性的自由

马克思从中学开始接触哲学,到大学以后马克思一度将哲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而对法律逐渐淡化。马克思选择古希腊两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之间的异同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哲学对于马克思的吸引力。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的序言中有一段话:“伽桑狄虽然把伊壁鸠鲁从教会神父们和整个中世纪——那里体现了非理性时代——所加给他的禁锢中解救了出来,但在他的阐述里也只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方面”[2]188,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伽桑狄把伊壁鸠鲁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还原伊壁鸠鲁及其哲学以自由的做法是给予肯定的。但马克思并不满足仅仅从宗教中解放伊壁鸠鲁及其哲学,他认为还可以追求更进一步的自由。因而马克思继续说道“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2]189,马克思在此想表明的是哲学有其高度的自由性,不需要众神的同意,更加不需要崇拜众神的人的同意。因为“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2]190,但马克思却坚定地认为“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2]190。马克思对伊壁鸠鲁那种在哲学中的自我满足和幸福的哲学态度十分赞同,因为这恰恰是人的自由的获得和体现,马克思引用伊壁鸠鲁的话“你必须为哲学服务。凡是倾心降志地献身于哲学的人,他用不着久等,他立即就会变得自由,因为服务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2]202,所以马克思为了追求哲学上的自由,从来就没有忘记对哲学的研究。而与伊壁鸠鲁在这个问题上持相反观点的德谟克里特则努力从埃及的祭司等那里寻求知识,这是马克思所不认同的,因而马克思热情赞扬伊壁鸠鲁,是“伊壁鸠鲁把我们……拯救了出来,并使我们获得了自由”[2]204。可见马克思在哲学上的自由思想,就是脱离宗教性的哲学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献身于哲学,全身心地为哲学服务,才能获得人的真正的自由。

(二)原子偏斜的自由——脱离定在中的自由

在伊壁鸠鲁以前,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运动,一种是排斥运动。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除了直线运动和排斥运动以外,还发生了偏离直线运动,也就是偏斜运动。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只有在虚空中发生偏斜,才会碰撞产生出世界万物。但伊壁鸠鲁的这个论断是受到严重的质疑和非议的,西塞罗、皮埃尔·培尔等人就将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视为异类,他们认为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是捏造出来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这种矛盾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像西塞罗和培尔那样,把原子偏离直线的原因理解得太表面化和太无内在联系了”[2]211,而在他看来“如果原子没有偏斜就不会碰撞,那么用偏斜来说明自由就是多余的,因为正如我们在卢克莱修那里所看到的那样,只有在原子被决定和被迫互相碰撞之时,才开始有自由的反面”[2]211。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马克思对于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发生碰撞而产生自由并进而创造世界的观点是赞同的,马克思认为没有原子偏斜的自由运动也不会有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因而马克思批判了非难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人,他认为“偏斜所表现的规律贯穿于整个伊壁鸠鲁哲学”[2]214,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指出“偏斜却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抽象个体性的概念”[2]214。接着他又指出“偏离直线,从而找到自己的相对存在,从直线中解放出来那样,整个伊壁鸠鲁哲学到处都脱离了具有局限性的定在”[2]214,可见原子偏斜运动并不是像西塞罗等人说的那样是捏造出来的东西,而是原子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脱离定在最终找到自己的相对存在,因此马克思又指出“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2]228。综上所述,可知伊壁鸠鲁这种原子偏斜的自由得到了马克思的赞许,马克思深层次地把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的自由指向一种脱离定在中的自由。这是马克思与西塞罗、皮埃尔·培尔等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对原子偏斜的肯定,所以马克思才会这样直白地指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2]217。

(三)自我意识的自由——脱离个别性的自由

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在时间和天体现象中谈到了自我意识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要在本质世界中和心灵的宁静中实现自由。首先,马克思指出“从本质世界中排除掉的时间,被移置到进行哲学思考的主体的自我意识中去,而与世界本身毫不相干了”[2]230,可见时间如果要摆脱与世界的联系,则要哲学为其提供作为主体的空间,而这个主体的空间便是自由的自我意识,此时的自我意识变成了个别的自我意识。而马克思又把时间与感性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认为“事物的时间性和事物对感官的显现,被设定为同一的东西”[2]233,因而个别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感性的自我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感性的自然也只是客观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而这就是感性的自我意识”[2]233。其次,马克思在天体现象中接着指出,要想同原子学说发生内在联系,则必须要跳出经验的圈子,否则感性的自我意识是无法真正获得自由的,因为在“物质已经和形式和解并成为独立的东西,个别的自我意识便脱颖而成,宣称它自己是真实的东西,并敌视那独立了的自然,所以作为感官经验的自我意识不得不正视真实的物质,因为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已经被天体的永恒性所扰乱了。但是“物质便不再是抽象的个别性了。它成为具体的个别性、普遍性了”[2]240,所以为了实现物质的肯定就要将普遍的东西将其与自身的自由区别开来。个别的自我意识的宁静要想得到自由而实现永恒则需要在个别性的形式上来理解,但个别性并不占有统治地位。所以马克思指出“如果把那只在抽象的普遍性的形式下表现其自身的自我意识提升为绝对原理,那么就会为迷信和不自由的神秘主义打开方便之门”[2]242,可知自我意识自由的实现就是要摆脱抽象的个别性和普遍性,才能不被模糊不清的迷信和极不自由的神秘主义所困扰。总而言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表达的自我意识的自由,一是要否定感性经验的自我意识,二是要否定抽象和个别的自我意识,因而笔者把马克思自我意识的自由称为脱离个别性的自由。

三、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思想的现实启示

尽管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由思想是一个不太成熟的产物,但却是理解马克思自由思想发展史的一把重要钥匙。对当前来说,可以通过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自由思想来关照现实社会,从而深入挖掘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自由的获得要在现实中才能实现

马克思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就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进行论述的,这也是马克思在接触古希腊哲学以后开始寻求和确立自己哲学立场和观点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体现的自由思想,无不表明马克思的哲学态度。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关于献身哲学的自由,表明了“哲学作为一种批判的力量应该从精神的王国中走出来,关注现实的世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无情的批判。”[4]其实除了献身哲学的自由,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偏斜的自由、自我意识的自由,也都强调了现实对于自由获得的重要性。原子发生偏斜,必须寻找一个现实,而这个现实就是虚空。离开了虚空,原子就没有参照物,就无法实现碰撞,也就无法产生出世间的万事万物。因而所谓脱离定在中的自由,也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同样的,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意识的自由,也是不能脱离现实的。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自我意识要在本质世界中和心灵的宁静中实现自由。而这种本质的世界和心灵必然是现实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无藏身之地,也就谈不上自由了。可见马克思博士论文中所揭示出来的三种自由思想,都一致强调了在现实的范围内才会有自由的获得。由此可知自由的获得不能离开现实事物、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而独立获得和存在,否则自由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二)自由的获得要在解放中才能实现

自马克思博士论文以后,马克思毕生所做的事业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以说作为早期著作的博士论文中的自由思想对其影响是非同小可的。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人的解放通常指人摆脱人自身、自然以及社会三个维度的束缚,从而自主地掌握人与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挥人自身的、确立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讲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高度对自由展开论述,阐明了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解放的实际体现。”[5]首先从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脱离宗教性的自由来看,脱离宗教性实则就是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摆脱宗教世界在精神上对人的控制,所以马克思对伽桑狄把伊壁鸠鲁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其次从原子脱离定在中的自由来看,马克思一直强调原子要从直线中解放出来,才能改变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最后从脱离个别性的自由来看,马克思强调摆脱抽象的个别性和普遍性,其实也就是从经验的圈子中解放出来。因而无论是脱离宗教性的自由,还是脱离定在中的自由,亦或是脱离个别性的自由,马克思都强调了“解放”这两个字的重要性。因而自由的获得,是不能脱离解放而实现的。在此后的论著中,马克思提倡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是在哲学观的基础上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历史活动。“解放意味着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争取解放的斗争就是追求自由的活动。”[6]

(三)自由的获得要在服务中才能实现

从马克思博士论文自由思想的来源可知“马克思从小就受到西方哲学自由思想的熏陶,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理想、为自由、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伟大抱负。”[7]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可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2]7一句简单的“为大家而献身”,表明了马克思为人类服务的伟大精神所在。从马克思博士论文来看,马克思也一直延续着他在中学时代所确立下来的这种服务意识。最为直接的是,从马克思博士论文关于献身哲学的自由思想来看,马克思此时已经牢固树立了自己要在哲学研究中做出贡献的信念。从后来马克思的哲学研究历程来看,马克思所批判、吸收和借鉴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哲学使命无不印证了马克思在早期思想中的服务意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赞赏的就是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因为他在伊壁鸠鲁哲学中看到了实践哲学的因素,看到了一种关注人的生存的哲学样态。”[8]从以上关于自由的获得要在解放中才能实现来看,所谓的解放和服务等,蕴含着马克思所坚守的实践哲学的因素。当然除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献身哲学的这种服务意识以外,马克思关于原子偏斜的自由,也同样流露出马克思的服务精神。原子之所以要发生偏斜的自由运动,是因为原子要改变王国的整个内部结构,从而创造出世间的万物。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自由思想是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从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思想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其蕴含的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可以给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带来有益的启发。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原子马克思
马克思像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求索路漫漫 上银来相伴——第七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泉城举行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