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02-17 15:32谢玮樊婧宋云
美术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模式人才培养

谢玮樊 婧宋云

【摘要】本文在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围绕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从突出应用,总体优化;加强实践,强化能力;合作教育,协同育人;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五个方面入手。制定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体系设计,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置情况,使该专业培养方案真正围绕地方经济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设计

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以培养围绕民众的生活方式设计、生产方式设计,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国际视野,有敏锐观察力、感悟力、洞察力、创造力的产品设计人才。

一、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型发展为契机,秉持“能力主线、应用导向、多元培养”的理念,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校企合作为路径,专业建设为抓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构建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

旨在积极探索产品设计专业综合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大力拓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融合发展,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计划,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培养方案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领,通过对组成结构、内容作精心部署,继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思路。太原工业学院在构建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如下原则:

(一)突出应用,总体优化

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用人需求进行分析,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明确产品设计专业与相关产业的对接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重构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拓展创新教育。根据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坚持基础课适用,专业基础课够用,专业课实用,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优化本专业课程结构,将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及时将应用性较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妥善处理德智体美、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先修与后续课程等方面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提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培养方案与培养结果的符合度。

(二)加强实践,强化能力

突出能力为本,服务为要,通过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地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实训与实习,岗位能力、专业能力與职业素养,校内、校外与课内课外相结合,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独立设置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实现行业、岗位需求与能力要求对接,通过课外活动和拓展创新选修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强化应用为目标,依托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合作教育,协同育人

依托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校企深度合作、运行高效的教学平台。注重校内外课程教学相结合、行业企业实践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与区域行业产业相结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构建校企多种形式的良性互动、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能。

(四)分流培养,因材施教

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注意共性和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学生个体的基础、特长、兴趣和志向等特点对教学的不同要求,建立多维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创造条件。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扩大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实现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开设专业专题。面向区域行业产业升级,融入地方元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分流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五)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通过多种途径取得创新学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以山西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山西旅游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凝练和突显产品设计专业特色,打造区域优势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系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以“岗位导向与地方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块化教学形式,构筑“产学研”融合的岗位平台,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优化。本专业基于产品设计中对功能、造型、色彩、构造、材料等要素的技巧性训练,同时强调设计创新思维的开发、系统设计方法的应用和服务设计体系的探索。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和科研单位从事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工业动画表现为主的适合地方需求和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体系设计

产品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既是创新技术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其服务社会的深度与广度大大超出当前的专业范围,我校产品设计专业遵照“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学院建设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积极细化本专业方向,凝练专业特色。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在经过走访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进行调研学习之后,同时通过省内外相关企业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相关岗位群的调查分析。对省内外制造业企业和设计服务行业的产品设计岗位需求,尤其是针对学院所在地方的产品设计岗位需求展开广泛调研,通过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产品设计专业岗位群对毕业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解析重构各专业方向应用能力,依据各专业方向的内在逻辑性划分“能力模块”,再根据模块下的动态阶段任务对应于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能力要素”,每一个能力要素封装为一个教学模块。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认知规律,将人才培养分两个阶段,前两年“基础模块”后两年“方向模块”,从而切实实现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立足于学校实际,构建合理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本着项目驱动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切实实现以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原则,形成“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体系中包含产品设计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三个平台;模块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专业群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能力课程模块、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五部分。形成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理论、设计造型基础技能、基本设计素养、分析鉴赏等课程群,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系统实践能力基础课程群,以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综合设计专题课程群,以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写生、采风、专业考察、专业实践实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等课程群,以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等课程群的五大模块。在一、二年级阶段以重点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基础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课程为主,在三、四年级根据学生的优势与特长,以就业岗位的需求为目标,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方向的学习。模块化分流式操作性强,能突显特色鲜明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围绕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此贯彻“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面向应用、分流培养”。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面向区域行业产业升级,融入地方元素,尝试与企业、行业有效对接,突出专业选修课程的应用性,从旅游产品设计与工业动画两个培养方向中开设与山西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特色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分流培养。并可灵活实施“3+1”分段式,将第7学期的课程放在企业中进行,以此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图1)。

产品设计专业应用能力与对应岗位群的分析:产品设计专业的工作贯穿在产品开发从立项到商品化的全过程,在产品企划、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工程设计、产品营销推广各个阶段都有需要产品设计师付出专业能力的岗位(图2、3、4、5)。

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不同层次的企业对产品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成熟的企业产品设计部门和正规的产品设计公司对产品设计岗位划分很细致,对所需要的设计人员能力的侧重点要求很明确,一个设计师只担任某一岗位的工作。但很多小型的设计机构及设计企业,对产品设计人员的需求是能独立完成从产品规划阶段到产品销售推广阶段全产业链动态过程的所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保证宽基础,即培养的人才能满足产品设计岗位群各阶段的通用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其中能力培养包括:设计思维及设计表现能力(图6);形态设计及工程技术设计能力(图7);产品设计能力及职业素养(图8)。

以上不同模块侧重点不同,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造型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产品设计工程能力、计算机表现能力,在产品设计中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人机、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能力,而职业素质和修养模块的教育贯穿其中。

另外针对地域特色,我校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能力的特殊实践要求,并且兼顾跨专业设计实践的需要,设置两个“方向模块”(图9、10):

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选择不同方向,强化某一行业或岗位能力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对走向实际的产品设计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良好过渡衔接。

通过项目贯穿知识传授,建立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最终构建出各教学模块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分布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置情况

构建全新的“植根本土、分段训练、项目实作”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从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两方面进行设置。

(一)理论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1.产品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宽的课程知识结构。故而,设计学、艺术学、社会学、工学、方法学等理论与实践类课程需占一定比重。

2.产品设计专业综合性强,对学科交叉和融合有一定要求。开设课程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课程设置主次分明,强化课程间的联系,具体分为产品设计理论系列课程、产品设计基础系列课程、造型基础系列课程、专业表达基础系列课程,设计思维基础系列课程,专业专题系列课程,内容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删掉一些过时、设课目的不明确的课程,优化更新课程内容。把一些相近的多门课程合并在一起成为一门课。比如:将“二维构成”与“三维构成”合并成“构成基础”。如此,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叠,使衔接更顺畅。同时一些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往往每位教师教学单门课程,但是把合理衔接的重担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衔接不当或者知识的疏漏,我们这次主要将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以模块的形式出现,比如:将“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效果图)”与“绘画与透视”合并成“透视与效果图表现技法”,这样避免内容重复,且很好地实现课程内容间的交叉融合。并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大实践性学时。另外,从前一些课程开设如同“串联电路”,太强调设置顺序,影响了专业融合,我们此次将“课程群”进行“并联”,强调并置交叉的立体知识传授,形成围绕一个主干知识点展开教学,其他教学知识有效辅助,在时间空间上突破原有形式。如此一来,每个知识点成为完整的系统,能同步解决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灵活动态的切入模式。如:在旅游产品设计模块中以旅游产品设计核心,同时融合开设民俗摄影、本土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等知识支撑性的课程,形成了一个以旅游产品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群。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校外实践构成。我校课外实践教学学分占43学分(总学分181.5学分),贯穿四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实践和专业技能实习,有目的、分阶段、分层次地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转化。如造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设计绘图的表现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产品结构原理的研究能力等。

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专业实践、综合设计实践及毕业设计,整合所涉知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设计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实践,使专业设计教学密切贴合实际、贴合生活,以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借拓展创新平台实践,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从专业基本能力和解决单项设计问题入手,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完善,体现了实践教学培养的层次性与渐进性。

总之,太原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构建全新的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应围绕自身办学理念,强化专业特色,分阶段建立课程群,加大创新实践学分比例,优化必修、选修学分。课程设置与考核中,坚持以专业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综合素质设计人才为目标,全面塑造设计人才的思想和智能结构,让学生在创新知识结构上趋向完善。从体现生产性、职业性的主干课程入手,完善课程标准和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将部分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图11)。

注释:

*基金项目: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构建与教学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2016JG112)。2018年度太原工业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基于岗位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2018YJ29Z)。

参考文献:

[1]端文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2]谢玮.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构建与教学创新研究——以太原工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美术界,2018(5).

[3]袁飞云.以转型试点为促动,强化专业内涵建设[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3).

[4]吳道义.艺术设计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

[5]柏小剑,谢筱冬.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1(7).

猜你喜欢
模式人才培养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