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到人文

2019-02-17 15:31冯建荣
博览群书 2019年1期
关键词:绍兴境界人文

冯建荣

/壹/

人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有双重境界,作为物的人与拥有文的人。从人物到人文,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这人文的境界,是人人都应当追求的境界。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有文化情怀、人文境界。中国历来强调“以吏为师”,公务人员理所当然应当在这个方面为人师表。

追求人文境界,应当力求对文化如数家珍。这文化,包括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文化知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情况。只会讲物质、讲金钱,不会讲文化、讲历史;买栋房、买块地、造条路慷慨解囊、不计成本,买本书、办场展、看部戏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充其量只是个人物而已。

追求人文境界,应当力避数典忘祖。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重视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城乡建设中的大拆、大建、大改,工作衔接中的新官不理旧账,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崇洋、媚外、排场等,都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追求人文境界,应当力争数往知来。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过昨天,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明天。她告诉人们,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向何处去。人们可以从历史中、从历史形成的文化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接收营养,得到启迪,从而更好地谋划未来、走向未来。否则的话,人类只能永远处于混沌的状态当中。

/贰/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显著特征。中华文明,是由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与推进、发展的。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以今天的绍兴为中心的越人、越地,同样如此。

这里是文明源头。一万年前,这里的先人已经开始人工栽培水稻,越地因此而成了中华稻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5300多年前,这里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良渚文明,良渚古城成了中华文明的一大例证。4000年前,大禹在这里地平天成,归葬长眠。

这里是人文圣地。“古有三圣,越兼其二。”舜避丹朱之乱,在此韬晦;禹治滔天洪水,在此毕功。春秋时,这里造就了中华商圣范蠡。东汉时,这里走出了东方哲圣王充。东晋时,这里诞生了书圣王羲之。南宋时,这里养育了中国历史上作诗、存诗最多的诗圣陆游。明代时,这里走出了儒圣王阳明。当代,这里走出了有茶圣之誉的吴觉农。科举时代,这里走出了2238位进士。有清一代,“绍兴师爷”遍布中央朝廷到地方衙门,以至形成了“无绍不成衙”的美谈。时至当代,这里走出了73位两院院士。

这里是文化原乡。《吕氏春秋》中记载,涂山之女想念大禹的《候人歌》,“实始作为南音”。《吴越春秋》中,记录了越人创作的我国文学史上仅存的二言诗《弹歌》。刘向的《说苑》中,收录了越地的第一首情歌、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越人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收录了绍兴历史上山阴、会稽两县112人的著述164种,计1795卷,举凡经史子集、医卜星相,无所不包。时至近现代,绍兴更是出了蔡元培这样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走出了鲁迅这样的伟大文豪。

/叁/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作为一名绍兴人,我深沉地爱着我的家乡。绍兴之“绍”,是继承、传承之意,是“绍奕世之宏休”;绍兴之“兴”,是复兴、振兴之意,是“兴百年之丕绪”。我将这方热土、乐土上的山水、历史与人文,作为自己工作与人生的滋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义不容辞的义务。《越语》这部拙著,正是我以绵薄之力,尽这份责任与义务的体现。

《越语》,乃我这位越人写的有关越地的山水、历史、人文方面的话语。里边收录的大多数文章,特别是其中的序、跋,都是同事与朋友的命题作文。另外的少数,也是在同事与朋友的鼓励下,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写成的。他们对我的信任与鼓励,促使我读了不少的书,涉猎了不少未曾接触过的知识领域。而没有这份信任与鼓励,我不知道会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失去多少读书的时光。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到,压力使人踏实,可以变成人有所作为的动力;信任与鼓励给人信心,能够激励人去完成原本难以想象的重任。

《越语》里边的文章,都是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这些休息时间写成的。为此,我把各种应酬与休闲活动,减少到了最低的程度,节假日也舍不得睡懒觉。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时间。当然,我也感到,时间最是公平,你珍惜它,它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与女儿,他们对于我的工作、读书与写作,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妻子工作很忙,节假日常常加班,家务与养育女儿的事全包,但从无怨言。女儿因为妻子与老师教导有方,读书很自觉,成绩很优秀,参加工作后也很用心敬业。这些年来,他们不仅没有使我分散过任何的工作与学习的精力,有时还帮我查找资料、购买书籍、打印文稿;作为第一读者,偶尔还会帮我指出差错、提出建议,特别是女儿提出的意见,常常令我有“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之感。不仅如此,为了使我的这本集子“图文并茂”,以帮助读者在阅读的“途中”休闲,妻子与女儿还专门创作了若干幅绘画与书法作品,作为其中的插图;尤其是女儿书写的,都是我作的诗词,这些生疏的内容,给她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但她还是写得很用心。

由此看来,我的这本集子,实在是“众人拾柴”的产物。人是需要相依为命的。社会由撇、捺组成的人来构成。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独步天下的英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正是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我期待着与读者朋友一起,通过《越语》,通过更多的良书,感知生我养我的越中大地、中华大地上,曾经弥散的神圣的文化灵光,欣赏山好水好的越地天空、中华天空中,曾经闪耀的迷人的精神彩虹,从而更好地爱家爱乡爱国,享受人文生活。

(作者系历史、文学、书法爱好者。中书协会员。著有40万字文史专著《越语》,2018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绍兴境界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清白泉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