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2-16 14:49赵海霞王宏红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赵海霞 王宏红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聯合阿奇霉素,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

支原体肺炎为小儿肺炎常见病理类型,主要病灶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特异性不高。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目前患病有明显的家庭、学校、班级聚集性,且患病年龄明显降低,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针对支原体肺炎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是基于支原体肺炎反复发作特异性,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且继发药物不良反应几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受限。随着中医于小儿慢性疾病应用推广,临床经实践反馈,玉屏风颗粒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显著促使炎性症状的转归,利于疾病康复。本研究笔者深化中西医结果治疗原理,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开展玉屏风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并于笔者医院儿科进行平行研究分析,执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笔者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为客观分析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6月到2019年7月,将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均分2组,49例为西药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岁~13岁,中位年龄(6.05±0.41)岁,49例为中西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岁~14岁,中位年龄(6.21±0.42)岁,就2组支原体肺炎患儿入组时基础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细化分析,提示差异均衡,可于后文开展数据比对(P>0.05)。

纳入标准:(1)98例患儿均满足《儿科医学》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患儿入院时经痰培养等综合检查确诊;(2)就本课题上报笔者伦理委员会,通过批准后实施;(3)课题实施前经患者授权。排除标准:(1)对本课题使用的药物过敏;(2)中途退出研究;(3)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4)先天免疫缺陷。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甲泼尼龙等联合治疗,并进行其他常规对症治疗,例如平喘、化痰、止咳等,若患儿伴有发热,予以退热干预。所有联合用药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均无明显差异。西药组予以患儿10mg/(kg·d)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持续治疗4d后停药3d,再开展治疗,持续治疗14d;中西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治疗,依据患儿年龄选取剂量,若患儿不满3周岁,每次予以2.5g治疗,若患者大于3周岁,每次予以5g治疗,1次/d,持续治疗14d。

1.3评价标准无菌收集病例组外周血清,借助ELISA法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指标包括IL-4、TNF-α、IL-6、IL-10等,借助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实验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并比对两组数据差异性。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对两组反馈数据进行细化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差异性分析治疗前比对两组肺炎患儿炎性因子,经提示差异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均比对治疗前下降,提示差异显著(P<0.05),中西组炎性因子显著低于西药组数据,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不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分析西药组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不良反应为5例,中西组经中西医联合治疗不良反应为3例,中西组略低于西药组,差异均衡(P>0.05)。

3讨论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较为难治,继发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治愈难度较大,且预后复发的几率较高,为小儿肺炎难治性病理疾病。支原体病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学者公认是由支原体病菌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进而导致炎性反应。婴幼儿机体免疫机制发育不全,诱发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几率较高。

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通过抑制支原体病菌,缓解疾病进程;临床常用的药物为阿奇霉素,作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阿奇霉素对支原体、需氧型革兰阳性菌及衣原体均具有极高的抑制机制,可有效杀死病菌,缓解炎性症状。但是,基于抗生素药物自身较强的药副反应,阿奇霉素耐药事件频发,在降低药物疗效的同时,对婴幼儿机体具有一定毒副作用。依据阿奇霉素药理机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肺泡充血及水肿情况,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症状,促使炎性因子的吸收;但经临床实践,该两种西药联合于小儿肺炎远期效果不佳,其对免疫机制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确定。

我国传统中药的高速发展,玉屏风颗粒为纯中药浓缩制剂,主要药物包括白术、黄芪及防风等;经药理分析显示,玉屏风颗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功效,可有效增强红细胞、淋巴细胞增殖及能力,提高细胞杀抗机制,提高抗变态反应、抗感染、抗应激等机体功能;通过对机体多靶点的调节,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均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表明,治疗前比对两组肺炎患儿炎性因子,经提示差异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均比对治疗前下降,提示差异显著(P<0.05),中西组炎性因子显著低于西药组数据,提示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炎性症状,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开展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利于炎性症状转归,临床效果优于单一抗生素,可于临床推广实施,让更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受益。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