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佳美 梁恩陶
摘 要:中国朝鲜族的传统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词朴实敦厚,节奏轻松明快,令人回味无穷。朝鲜族歌曲大多歌颂劳动、爱情,新中国成立后的歌曲主要赞美新生活和祖国的变化。早期的歌曲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核心内容为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改革开放后,朝鲜族民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充分的表现出当代朝鲜族歌曲的柔韧性和时代精神及优良价值导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朝鲜族民歌又将怎样保留民族特色并创新发展下去,也是我们要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歌曲;新中国成立;政治倾向;多元化
中国朝鲜族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如《阿里郎》《原野上升起红太阳》《美丽的心灵》等,朗朗上口,家喻户晓。朝鲜族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朝鲜半岛音乐风格影响的同时,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更是深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传统民歌也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相融合、渗透的特点。音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曲调可以传递出人民的情绪与民族的性格,而歌词内容则是社会经济、政治、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研究民歌就如同窥探一个民族的兴衰史,对保护朝鲜族传统民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
朝鲜族传统歌曲大多反映了劳动、爱情,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产生的民族意识和心理活动,从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风貌。50年代的延边歌曲的核心内容,就是歌颂党的领导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活、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反应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朝鲜族有一种反映劳动的歌谣叫做“农谣”,如“农田歌”“捕鱼歌”等。这些歌曲一般使用传统曲调,节奏上分节反复,短小整齐;有鲜明的节奏和欢快饱满的情绪,适合作为劳动号子统一歌唱,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在劳作时歌唱可以起到协调节奏的作用,在农闲时歌唱可以放松精神,因此颇受劳动人民喜爱。
延边广播电台在这一时期播放了许多以劳动为主题的农谣,例如《插秧歌》。全曲一共三节,分别描述了水田里的情景、劳动者们在水田里劳动的场景以及农人欣喜地抒发劳动的热情。三节歌每段歌词各有侧重,循环往复,不仅节奏朗朗上口,还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的场景,展现了农人们积极的劳动热情。
1966~1976年(写实化发展时期)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初步繁荣发展以后,朝鲜族歌曲主要体现为对传统曲目的再创作、对劳动生活的歌唱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朝鲜族著名作曲家金凤浩,他的多首作品被收入《延边地区广播歌曲选集》,通过广播传唱全国。“流淌的河流上有发电站,……拖拉机和新农具,造福了故乡的田地。”记录了当时人民满怀激情地歌颂伟大的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情景。
除此之外,“农谣”也有了新的创作。《延边广播歌曲选》中收录了一首《原野上升起红太阳》,反映了当时的农谣。开头是“红太阳升起来了”,奠定了积极欢快的感情基调;随后描述劳动场面,并且加入了劳动号子的节奏。第二节尽情抒发了年轻人的情感,使人感到清新愉快、热情洋溢:“新时代年轻人们扬起红旗。富饶的故乡,土地变成了谷仓。我们奋发努力,让土地变成美丽的乐园。”
由此观之,这一时期的歌曲体现出“写实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特点。尽管因时代特征加入了大量的描述劳动场景的写实内容,但仍然不失美学价值。
1977~至今(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后,文艺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延边地区的广播歌曲内容质朴健康,多反映人民生活和自然风物,其中蕴含的对祖国、家乡与自然的感情真挚朴实,炽热奔放。朝鲜族民歌与当时的各种流行音乐交织、融合得越来越密切,在保留浓厚的民族特色之外也汲取著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唱法和风格。
“就在那山脚下,芍药花开鲜艳芬芳……我走在山间小径,心情真舒畅。”朝鲜族民歌《山间小径》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蒋大为、金曼都曾登台演唱过。《山间小径》的歌词表现了一名心胸舒畅的年轻人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感受到山间的一切自然都是如此的生机勃勃,仿佛年轻的生命和蓬勃的景色融为一体,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美丽的心灵》由词作家陈雪帆和朝鲜族作曲家金凤浩共同创作,流行于八十年代初。这首歌以朝鲜族风格为基础,用轻快的曲调表现了女清洁工的辛勤劳动和美丽的心灵。它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年轻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忠实反应。“双手打扮可爱的城市,歌声唤来春天的百灵”这些歌词取材于环卫工人的日常劳动生活,深入而具体的阐述和集中表现了心灵的美。在人们呼唤“心灵美”的年代,这首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青睐。
另外如《妈妈,祝您长寿》《爱情是永恒的》以及《金梭和银梭》等民俗歌曲,它们既保留了朝鲜族民乐的特色和形式,又糅合了汉族风格以及当代通俗性娱乐歌曲的风格特点,在谱曲的可塑性方面有着非常长足的进展,同时在作词创作上囊括亲情、爱情以及珍惜时间等主题,充分的表现出了当代朝鲜族歌曲的柔韧性和时代精神及优良价值导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歌曲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社会的变化情况,反思文艺工作的发展。鲜明特色的民族歌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加以研究可以重新发现其中的红色基因和历史记忆,使精髓、特色得到继承和发扬。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后,朝鲜族民歌也应顺应时代的浪潮,更加深化而扎实的引领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相信会有更多符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精神歌曲,为祖国的全新发展阶段吹响嘹亮的冲锋号角。(指导老师:孙惠欣)
参考文献:
[1]谢凌岩.金凤浩汉语歌曲研究[D].延边大学,2013.
[2]吴美兰.延边广播歌曲审美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孙培聪.浅析中国朝鲜族民歌的产生、现状与展望[J].音乐创作,2013(9):168-170.
[4]方夏灿.朝鲜族音乐发展综述[J].中国音乐,1997(2):23-27.
[5]赵仁福.试论中国朝鲜族艺术歌曲的音乐美学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78.
作者简介:
王山佳美,梁恩陶,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