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2019-02-16 11:41汤凡渺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汤凡渺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形式,又包含抽象的精神内涵。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但目前它面临着工艺产品生产、销售、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为此,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文化符号价值的挖掘与弘扬、文化推广的融合与拓展、传承育人新模式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1-0091-06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历史上,中国传统工艺艺人创造出了无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且世界闻名的工艺产品,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冲击,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探究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发展路径对于

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内涵博大,特性鲜明。其内涵与特性均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无不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更迭、科技发展、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这也预示了当今社会传统工艺的存在价值以及发展前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创新性发展道路。

(一)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传统

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2]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是指中国人在运用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出品。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按照不同的参照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按照不同的材料可分为玉石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竹工艺文化、茶文化等,按照不同的技艺可分为雕刻文化、剪纸文化、编织文化等。

(二)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特性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差异明显

中国传统工艺具有地域集中性特征,如刺绣盛产于苏州,瓷器盛产于景德镇,地毯挂毯盛产于新疆,风筝以潍坊生产的最闻名,等等。同种工艺在不同地域表现形式差异显著,如北方剪纸的造型多见花鸟,它们被人们糊到窗户上以起到装饰的效果,而南方江浙地区的剪纸常见火腿、猪头、元宝等图案,以表达人们年年有余、富贵吉祥的美好希冀,另有些地区剪纸工艺结合竹艺、木工制成房屋、人形、花鸟等立体造型出现在丧葬文化中,以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哀思与祝福。

2.民族特征显著

中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并

积淀了不同的工艺文化,传统工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促使某些工艺成了特定民族的文化符号,如蒙古族的皮画、藏族的唐卡、傣族的竹编、苗族的苗绣和银饰等带有民族特征的工艺产品就被族人广为使用,尤其是在重大节庆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标签。同时,由于其具备特殊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民族传统工艺品又受到现代旅游业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3.传承模式独特

中国传统工艺行业发达、种类多元,形成了有地域和家族特色的传承模式。学徒制模式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主要传承模式,工艺大师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给学徒传授工艺知识和实践技能,指导学徒完成工艺制作。学徒主要来自家族后代,代代相传。到了当代传统工艺大师逐渐实行开放传授模式,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部分工艺传承人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而以文化传承为主要目的继续传承着传统工艺。

4.文化价值丰富

中国传统工艺是人们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窗口。中国古代工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人们对高尚品质的歌颂和推崇等道德题材广泛出现在传统工艺中,如竹艺文化、玉雕文化等就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民族文化价值。另外,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民间传说也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钟馗捉鬼”“群仙祝寿”“精卫填海”等典故时常出现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可见,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既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最具普遍意义的思想内涵,又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道德伦理与民俗文化的精神旨趣。

二、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

(一)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需要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些瓶颈来自于复杂的社会外部环境和自身不完善的发展结构,受人的因素影响明显,包括生产障碍、营销障碍、传承障碍等。

1.生产障碍

生产障碍具体表现在现存传统工艺创新性产品开发不足以及部分传统手工艺品陆续被市场淘汰。首先,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产品生产开始采用机器,而不再主要靠手工。[3]当代社会工业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迅猛发展,机器制造工艺品的品质不断提高,且机器完成了大部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序,人逐渐不负责工艺的全过程,而只参与其中的某个环节或部分的工艺制作。在效率和成本方面,机械制作相对于传统手工艺都呈现出明显的优势。然而,工业化批量生产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大大冲击了传统手工艺产品“稀少”的特性,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同时,在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刺激下,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着技能转型和技艺传承之间的矛盾,许多传统工艺师傅不再热衷于开发原创性的工艺作品,而是纷纷转行或者保持现状,以维持着基本的生计。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产品日益同质化以及传统手工艺行业自身产品迭代缓慢导致了传统工艺产品在当今社会缺乏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其次,部分产品经过市场经济的选择而被淘汰,这就导致了相关传统手工艺的失传或衰败。

2.营销障碍

新时代传统工艺文化的营销是一个营销行为与营销环境双向发展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营销概念的理解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来界定,即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另一种是从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出发来界定,指企业为减少产品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冲突,采取文化适应的营销策略,使产品文化与当地文化顺利融合的营销方式。[4]从这两种视角出发,均可看出传统工艺文化当前发展的短板,即传统工艺的经营者及企业对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不完善,文化内涵挖掘、孕育不足。同时,又未能完

全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文化生态,与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且受到多元异域文化的冲击。因此,传统工艺文化发展中自身文化内涵建设不足、对外部文化环境适应不足,构成了其文化营销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的严重障碍。

3.传承障碍

传承方式的滞后性和传承内容的局限性阻碍了传统工艺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传承方式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模式是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学徒制,师傅和学徒参与整个工艺制作的全过程。新时代由于家族人口外流、学徒工作流动性大等原因,这种传承方式极易出现人才的断层与流失。同时,传统工艺的现代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工艺传承人多数不能适应现代化批量技师教育培训模式,传承教育的现代化人才严重匮乏。虽然高等院校、职业类院校依据地域特色逐渐开设了传统工艺专业或课程,但仍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传承内容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工艺传承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部分工艺传承人对其从事的工艺门类的历史及文化内涵進行了系统学习和归纳,但是仍然有不少工艺师更多关注的是工艺品的表面形式与符号,忽视了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在传承过程中大多重视技艺的传承,而忽视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传承,这不利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这就使得当前传统工艺的传承内容相对守旧,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和多元需求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身体、智力的协调发展,也包括道德、才能、精神的多方面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的“人”分为两个群体:一为传统工艺制造者,二为除传统工艺师之外的普通大众群体。一方面,传统工艺师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既实现了自身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又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养成了中国匠人高尚的精神品格,即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在制作作品时是追求完美的,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5]由此可见,传统工艺师们在精益求

精的过程中得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在观赏、品鉴和体验传统工艺产品或传统工艺文化作品的过程中能培养审美趣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自身得到充分的精神陶冶。由此可见,传统工艺文化的发展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又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传统工艺师新的更高水平的劳动生产能力;反过来,这又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与培育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新的推动作用。

创新发展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在新时代满足市场新需求、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传统工艺文化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使用需求、体验需求、教化需求等。传统工艺师需要创新发展,创作开发出符合市场多元需求的作品,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工艺师自身也需要发展,以满足个人在新时代的需求变化,既提高技艺创作水平,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三)文化传承和加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传承是文化自强和文化创新的根基”[7],而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有利于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6]。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上,习近平又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8]只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发展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基因”。弘扬工匠精神,明确其精神内涵、文化价值,既可为中国传统工艺师找到他们的“根”,同时也可让世人充分体验到传统工艺中的文化魅力。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发展的终极目标。近代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达到了顶峰。改革开放,国门洞开,社会各界再次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浪潮。后来,国人处于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的矛盾两极。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逐步提高。步入新时代,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确定了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传统工艺文化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具有文化育人功能。文化自信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树立中国传统工艺文化自信,反之亦然。因此,新时代语境下手工艺人树立中国传统工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三、传统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文化,要依据消费人群的差异性开发个性化的文化产品,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号价值的挖掘,要促进工艺文化的融合推广,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工艺人才培养模式。要尊重传统文化特色、融入现代文化品位、创造国际文化空间,从而使中国传统工艺从业者的职业自信得到进一步加强、国人文化自信得到提升、国际友人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最终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影响力。

(一)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首要途径。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文化产品提出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新要求。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模式虽然具备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的优势,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多样化的拓展明显不足。中国传统工艺应充分发挥其原创性强、灵活性强、文化特征明显的特点,依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作不同的产品。在人们日新月异的文化消费需求下,文化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产品。如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子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促使一批国学教育培训班、手工制作培训班产生。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开发、招商引资,大力推广当地文化品牌,推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统工艺文化宣传纪录片,等等。

由此可见,传统工艺品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将促进个性化定制市场的发展,也将间接促进传统工艺市场产生新兴的个性化产品。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品由于其稀少、独特、原创等特性,符合新时代个性化定制的发展趋势。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因此,中国传统工艺品个性化定制市场的发展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它既能满足

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又促进了现代工艺师的技艺突破与创新。

(二)文化符号价值的挖掘与弘扬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9]文化的形成与积淀是符号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涉及哲学、美学、价值理念等人类意识形态的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文化符号对于特定族群而言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精神意识上的归属引导作用,即文化、民族认同作用,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情感需要。传统工艺文化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传统工艺文化中诞生的传统器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祭祀、娱乐、劳作等活动中的工具或者道具,经过岁月的沉淀,以符号的形式构筑起民族或部落人群的意义世界。于是,传统工艺文化就逐渐成为当地民族和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久而久之,这种颇具典型性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符号便成为国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文化符号价值的挖掘与弘扬不仅能有效促进国人的文化认同,还能促进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的传统工艺产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是闻名世界的文化符号,如具有世界影响的丝绸、陶瓷、漆器等。它们彰显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世界认同的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中,传统工艺和它所创造的器物构成了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文化中吉祥图案“鸳鸯戏水”“鱼跃龙门”等典型符号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艺之中,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由此,传统工艺创造了流通世界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而且成为文化传播、文化融合、文化外交的重要媒介。

此外,鲍德里亚在《物的体系》中给“消费”下的定义中指出:

“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赋予现象学……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为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10]可见,人的消费既是对物的消费也是对符号的消费。传统工艺产品具有文化符号的功能,所以它天生就具备了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文化消费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可见,文化符号的挖掘与弘扬既能促进文化认同、刺激文化消费,又能推动文化发展。

(三)文化推广的融合与拓展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一种文化都呈现出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密切关联性,其他领域的文化发展亦能有效促进工艺文化经济的繁荣。

首先,传统工艺文化与新型旅游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重振了部分传统工艺,也推广了传统工艺文化。部分日渐衰落的手工技艺由于旅游业文化产品的发展而得到了再现与重生。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从单一的自然、城市风光欣赏需求发展为自然、城市风光欣赏与历史、文化熏染相结合的综合多样性需求。深度游、主题游逐渐成为众多年轻旅游爱好者的选择。旅游项目的趣味性、内涵性促进了各地域各民族的工艺文化发展。同时,具有文化活动特色的旅游项目能有效推广传统工艺文化。比如,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发旅游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旅游项目,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众多少数民族节日都成了文化旅游的特色主题。这些节日聚集的游客促进了大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市场的兴起。诚然,部分旅游胜地工艺品制造商仅重视具有少数民族符号特征的工艺品,而忽视对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内涵的推广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游客只有经济消费,并未得到切实的文化熏陶,但是,这些弊端也将在经济消费拉动文化消费的大趋势下逐渐得到改善。

其次,传统工艺文化向文艺领域拓展。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产品需求的增多,一批传统工艺的杰作在当代艺术馆中被展览,使人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如,湖北省博物馆开展了茶文化展览并呈现制茶工艺,全国众多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馆展出藏区唐卡工艺,各民族地区开设民俗风情博物馆展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作品等。这些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展览推动了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播。在博物馆、艺术馆、大剧院里,传统工艺作品被创造性转化,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被挖掘出来并重构、重塑成新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辨识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可识别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转化的核心是题材、技巧、形式等方面。例如,周大福品牌公司推出的传承系列,以今之术,承古之魂,以“传承”臻品鉴赏会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珠宝金工的古法今作。另外,当前学术界有学者开展了《红楼梦》中的玉文化的研究。可见,传统工艺内容可与现代文艺作品相结合来呈现。展览、鉴赏会、走秀演出等文化传播形式诞生了新的文化作品,使中国工艺品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新的文化魅力。

再次,传统工艺文化向数字传媒领域延伸。在信息科技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化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大众如要欣赏传统工艺之美,渠道不畅,难以探寻。但近年来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让传统工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例如,“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综艺节目及网络电视作品让普通人接触到了高深的传统工艺文化。这些作品揭示了众多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历史,也掀起了一股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同时,传统工艺承载的精神内涵支撑着新传媒、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文化内涵的支撑,所有的传媒作品将成为无本之木。

最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向国际化市场拓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把它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内,定位于世界文明的构成中。”[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类产品不仅要重视“特色”的开发,更要重视融入世界性、全球化的时代主题。

文化推广的国际化将使中国传统工艺进一步适应全球市场经济。中国传统工艺进军国际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国传统工艺作品就作为文化媒介充当着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使节”角色。早在汉唐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就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流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在元代丝绸之路上,中国瓷器受到阿拉伯人的广泛欢迎。伊斯兰国家的人民偏爱白底蓝花的图样,景德镇瓷器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创造了青花瓷器的风格,迅速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认可。经过长足的发展,中国元青花瓷器通过俄罗斯、中亞和中东地区的传播走向世界,中国元青花瓷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名片。这对实践当下的“一带一路”政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传播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现在,一些国际品牌也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开发新产品,例如,国际珠宝品牌卡地亚以精湛的珠宝制作工艺闻名全球,为进入中国市场,这个品牌开发了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系列产品,在图形设计、色彩搭配上力求迎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此外,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作品也在大国外交、名人效应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中国刺绣、丝织品等多次出现在大国外交的会晤中。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工艺向国际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发挥世界性的文化影响力。积极创新开发国际化的工艺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交流中注重创新性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国际化的必然之路。

(四)传承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创新发展需要探索工艺传承育人新模式。

首先,应促进不同育人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例如,促进民间学徒制传承教育中的技法传授与高等院校的传统文化课程相融合,以提升民间工艺学徒的综合文化素质;反之,高等教育模式也可借鉴民间传承模式的经验,积极吸纳工艺传承人传承技艺的方法,构建新时代中国传统工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艺传承人传统工艺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此外,在青少年的不同教育阶段可设置不同难度与不同目标的传统工艺课程。例如,在初级教育科技劳动类课程中增设传统工艺基础课程剪纸、皮影、木工等,并辅以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进入中、高等教育阶段后,技能类课程的难度应逐渐提高,文化类课程的深度应逐渐加强,由此逐渐让学生在实践类课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学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次,借鉴工艺课程的商业运营模式拓展工艺传承的途径。工艺课程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手工课”出现在各大商业街区内。这些课程涉及相关的传统工艺文化知识。例如,上海、武汉K11原创艺术街区内的原创工艺门店里年轻人络绎不绝,其中开设的“手工课”有银器制造、陶瓷工艺、扦插、玉石抛磨、木匠基础、烘焙等,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另外,开展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商业课堂进校园、文化知识进街区等新型联合培养模式都值得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借鉴与探索。

再次,现代工匠人才流向的多元化催生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部分手工劳动进入机器工业体系,成为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出现了工艺文化向科技行业延伸的可能。例如,知名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直接服务在我国高铁建设的前线,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传统手工艺技师在现代考古技术领域如古陶、古瓷、古金属器皿的复原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事实说明,手工劳动虽然脱离了传统的存在形式,但却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由传统手工艺技能向与现代机械操作技能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工艺技术创新转型。传统工艺向现代科技创新转型,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63.

[2] 文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N].中国文化报,2017-03-27(1).

[3] 谢良才,张焱,李亚平.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5(2):111-115.

[4] 朱捍华.试论中国企业的文化营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430-432.

[5] 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2).

[7] 王淑敏.论文化自觉的历史担当及当代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7-91.

[8] 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9]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5.

[10] 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

[11] 仲伟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4-88.

责任编辑:赵 玲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ncludes both physical form and abstract spiritual connot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in which our country advocates vigorously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ying forward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the new era,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However, at present, it faces bottlenecks in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inheritance. The individualized customization of products, the exca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value of cultural symbols, the integration and expansion of cultural promo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mode of inheritance and cultivation ar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 cultur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s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s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