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渝
(福建中医药大学团委,福建 福州 35012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网络文化新媒体时代,如何使高校团学工作更加深入青年大学生,改变“古板教条”的工作模式,使青年团学工作“动起来”、“萌起来”,使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减少排斥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卡通形象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并通过以此接受学校所开展的各类思政工作的教育和引导,进一步的提升新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立足于传统中医药专业特色,创作、打造了以国宝熊猫为原形的“河洛”卡通形象,融中医药专业教育寓意、文化传播载体、思政育人认同载体“三位一体”的高校团学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生动活泼的校园卡通形象对于青年大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当下,卡通已构成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通过卡通形象所述说的各类故事和人生哲理成为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
优秀的校园卡通形象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高校艺术教育的审美品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给当下活跃的青年学子们轻松、萌动、趣味的视听审美享受,能够促进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
生动的校园卡通形象附加“寓意”不仅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以卡通形象为榜样,通过与卡通的互动不断提升和改造自我,在娱乐中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
作为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校培育了“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并将这个精神贯穿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形成了鲜明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为福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中医药人才。
为了进一步在学校青年大学生中弘扬这个精神,使校训精神“可感化”“可视化”“可触化”,凝聚青年学生对学校精神的“向心力”,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审时度势,经过前期的征集、酝酿,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进行卡通漫画处理,推出了校团委的专属卡通形象品牌“河洛”,并赋予其多重中医药文化内涵及寓意。
“河洛”整体造型为葫芦形大熊猫。熊猫是国宝,用熊猫作为卡通形象的基础造型,呼应中医药是国之瑰宝,且熊猫为黑白色,暗合太极颜色;葫芦是古代中医常携带的行医器具,呼应“悬壶济世”典故;熊猫双臂造型灵感源自为太极阴阳鱼,添加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中种植的银杏树叶,银杏树有“植物界的大熊猫”的雅号,同时董奉“杏林春暖”传说中,有学者研究认为“杏”是指银杏;后背以圆篆标“福”字,意“福中医”,“福”字外环为“橘”形,呼应中医药有关“橘井泉香”传说;卡通形象眉心饰花纹,灵感来自福建传统闽剧花脸,图案源于校标,寓诊脉、扶携、传播;卡通形象脚底掌纹,与太极八卦学说中的阴爻、阳爻呼应。
取名为“河洛”则源引“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堪称华夏文化之源头。《易·系辞上》有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圣人即是中华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据“图”“书”演绎出八卦,之后周文王依伏羲八卦又推演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撰卦辞。在华夏文化的发展史中,包括法家、兵家、纵横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家学问,皆根源于河洛之学。对于“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即中医药来说,“河洛”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有了“河洛”,才有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黄帝内经,进而才有现存于世的本草经及内脏经脉穴位之学,各类中草药山石等万物都包含其中,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于此。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卡通标识定名为“河洛”,体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青年对于华夏文明和中医药文化的真挚热爱,彰显了福中医青年勇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先行军”,抢做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员”,争当“活化校园”校园文化建设“代言人”的历史与现实担当。
“河洛”卡通形象一经推出,受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广泛传播,有力提升了校团委工作的文化品牌效应和认知识别度,团学育人工作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成为“行走的中医药文化标签”,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鲜明的色彩。
在塑造“河洛”形象的同时,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也在思考如何将“河洛”的文化形象深入人心,达到传播、推广和育人作用,而不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抽象形象。于是“可触感”就成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的努力方向,而以“河洛”形象为原型的各类文创产品就成为首选目标。
在具体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需要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制作了河洛茶宠、河洛贴纸、河洛钥匙扣、河洛扇子、河洛抱枕、河洛公仔、河洛书签等适宜师生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文创产品,并在如学校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校运动会、电影首映会等各类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中作为奖品,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师生们,使“河洛”走进师生们的办公室、宿舍、教室,使“河洛”成为校园处处可见、处处可感的具体文化形象,让师生切身感受其身上所传达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寓意,成为学校对外交流和交往的文化形象和符号,向社会公众展示福建中医药大学青年学子的青春与活力。
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下,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将“河洛”形象融入新媒体的传播,打造了一系列的“河洛”网络文化产品,不断紧扣中医药专业特色,注重对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着力构建好团学工作新媒体文化载体,在全校师生中唱响网络舆论的主旋律。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各类重大纪念节日和传统文化节庆为时间节点,依托“河洛”形象,制作“习总书记谈”“八一建军节”、纪念“日本无条件投降”、文化遗产--24 节气等系列文化产品,共设计制作文化产品23 件,经共青团中央及共青团福建省委微博平台推广宣传,引发全网广泛传播,总阅读量超过800 万。为科普中医药知识,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借助卡通形象“河洛”,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的指导下,创作了“旗山医画”系列漫画,从中医概论、中医调理、中医诊断、中医中药等角度切入,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此外,依托学校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乐活杏苑”开设“洛洛特推”、“洛洛实践”“洛宝风采”“洛谈节气”“河洛影院”等线上品牌栏目,吸引了学校广大青年学子的目光。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以“河洛”形象为依托,近年来打造多款生动又具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如“河洛·青春”系列品牌校园活动,采用大型汇演、比赛等形式,进行线上直播,其中2016 年12 月首次举办的“河洛·青春Future 福建省纪念李时珍诞辰500 周年启动大会,福建省药师协会成立一周年暨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年迎新晚会”,在团中央网络平台“青年之声”、新浪微博上同步直播的,点击量实时突破2.9 万次。此外,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还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 公众、“青年之声”、“bilibili”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着力在线上线下推动“河洛”品牌活动的开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举办“河洛·青春讲坛”活动6 场,邀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程师李志刚、爱奇艺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国家一级演员“闽剧”传承人林颖教授等知名人士,全面覆盖宣传,极大地满足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需要,微博话题#河洛青春讲坛#,获新浪教育话题版第一。
在新媒体日益重要的今天,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各个高校重要的思政教育阵地,但难免存在着传播语言过硬,形象过于死板,青年学生的受众面和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使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感染力偏弱。而一个被师生认同的卡通形象,易走进师生特别是处于思维活跃的青年学子的心间,引起其共鸣和认同感,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如果打造具有高校特色青春活力的卡通形象代言人,使之代表学校参与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大大增强学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又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增强新媒体载体的人气。
在青年学子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充分发挥“河洛”造型憨态可掬,惹人喜爱的“萌宠”优势,将其作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塑造成青年学子广泛认同的正能量传播者,改变传统的单向“发声”方式,抓住学校关注的宣传重点,切入学生的热点,使“河洛”卡通形象融入青年学子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增强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在具体工作中,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结合当下的思政宣传传播热点,以“河洛”自身幽默风趣的卡通形象语言进行解读解说,用卡通式的形象和语言,在微信微博上推送与青年学子息息相关话题,易引起青年学生关注,引发学子的共鸣,使原来日常宣传教育的语言,转化成学生们喜欢听、爱听的网络用语,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大学生活,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富有感染力。
此外,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较浅,容易成为社会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对于学校常规的反复提醒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就利用“河洛”卡通形象作为学校安全的代言人,运用网络语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无形中大大增强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在成长形成的阶段,面对网络的各种言论,还未有自己的正确客观判断能力,容易被各种过激言论所误导,为自身带来不必要的网络安全隐患。因此,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成为当下各个高校都需要做的长期工作。而如果能够依托各类青年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进行劝说和引导,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
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对于出现的校园网络舆情,运用“河洛”卡通形象代表学校进行沟通发声,运用卡通网络语言进行交流,以“萌宠”形象化解学生对相关问题沟通的抵触心理,让“河洛”与青年学生们做朋友,使同学们对“河洛”卡通形象的喜爱感转化为认同感,从而抢占校园各类舆论的先机主动发声,使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学校对相关问题的引导工作,在和谐的网络卡通文化语境中化解问题和矛盾,达到舆情引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