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成
校企资源共享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突破原有的框架限制,促使高校、行业企业、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共享教育资源,协同培养人才。校企资源包括软硬件设备、场所、服务和文化等方面。当然,校企资源共享不只是场所、软硬件设备等的投入,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院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能够增强校企之间互派人员挂职、产学研合作和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校企资源共享,项目引入与协作,能够开阔专业教师的视野,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教师“走进企业”的企业顶岗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买方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常态,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承担者,职业院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专业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势在必行,因此,应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校企资源共享模式下,如何有效推进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
实践性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特性之一,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教师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
市场营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市场营销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可以切实剖析企业营销实战,了解胜任工作岗位所匹配的能力与素质,获悉市场营销理论新变革,这也是市场营销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比较关注的重要内容。市场营销教师把科研的重点放在社会和企业所关注的市场营销管理问题上,再将研究成果转换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给企业带来新思想、新活力、新思维,校企紧密合作,共同谋求发展。总之,市场营销教师要学习市场营销前沿理论,了解行业企业,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这有利于市场营销教师更新市场营销知识,促进自我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与专业设置相匹配。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的市场营销教师在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可以本着严谨性、逻辑性、实践操作性的原则,主编或参编一些实用教材或讲义;还可以深入学习合作企业的文件材料,与行业市场营销专家以及各种岗位的销售员工进行广泛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市场营销教师要在教学研究中及时把握社会实践的重点,选准“切入点”,研究新现象,探索新课题;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真实案例分析,使课堂氛围不再枯燥无聊;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密切沟通,动态调整授课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有助于市场营销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环节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进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技能型市场营销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师风道德,对所任教的市场营销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2)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行业职业基本理念、基础认知和市场营销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将其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3)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了解行业或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法规,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能力。(4)创新创造能力。乐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营销创新活动。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企业挂职锻炼、“双师素质”培训等制度,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通过调研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还未设立专门负责教师职业发展的机构或岗位,即使成立了相关机构,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长远规划,管理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和细化。如果细化措施不到位,技能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就难以推进,这就需要人事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分工,齐抓共管。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形成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引企入校、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但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大多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层面,教师顶岗实践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现阶段的职称评审制度忽略了教师技能层面的考核,更加偏向学术层面。因此,学校应着重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专长、兴趣、经历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也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理念的差异、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好的平台给市场营销教师施展技能,导致很多教师只能通过“纸上谈兵”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促使市场营销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设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都比较完备,而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甚至缺失。如果考核体系中不涉及实践教学内容,那么,教师不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是简单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量,难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形成完整、可行、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审、岗位变动、年终考核等关联。建立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考核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既有改进实践教学水平的压力,又有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动力。
制订教师队伍总体建设方案,使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呈现出制度化、常态化等特点。将“双师”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建立机制灵活、多元开放、层次分明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充分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坚持走出去,深化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选派市场营销教师到行业企业市场营销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产品创新与研发、市场开拓与策划等,熟悉销售业务,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应具备社会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全球化的能力,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安排市场营销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有能力的市场营销教师可以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员工培训,进而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同时也为市场营销专业改革、市场营销课程重建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更多的改革思路。
市场营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专长有针对性地参与实践,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如营销策划课程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的营销策划部进行顶岗锻炼,网络营销课程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的电商部从事相关工作。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些岗位进行“跨界体验”。
市场营销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可采取以下方式:(1)挂职式。校企合作企业给专业教师安排一个营销岗位,完成相应工作任务,锻炼时间至少半年以上。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并对企业员工开展市场营销培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2)兼职式。有的高职院校教学任务较重,教师无法脱岗实践,可以采用兼职方式,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从事兼职市场营销工作。(3)短期培训式。利用寒暑假把教师安排到合作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了解企业发展和企业市场营销岗位所匹配的素质与能力,学习行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观念。市场营销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以上方式参与企业营销实践,在为合作企业付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不断吸收企业的管理精髓,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鼓励市场营销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从企业需求中确定科学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度分析。协助企业诊断管理难题,不断增强与企业的合作热情。完善学校科研任务考评政策,提高产学研项目比重,修订产学研奖惩制度,激发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企业广泛参与,承接大量的市场营销任务和研发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发,使市场营销教师得到真正的“双师素质”培训[2]。
为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双师”结构,师资来源必须多元化[3]。可以在积极引进学历层次较高、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来校授课的同时,邀请部分校外市场营销学者、专业销售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聘请企业营销岗位优秀骨干进入课堂授课,使教师近距离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分享市场营销观点、丰富案例资源,有利于教师逐渐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引进留学人员或者外籍教师,学习国外的职业教育方法与理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充分应用实践平台进行技能训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市场营销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这些设施,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技能水平,也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供便利,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是认清岗位职责,牢固掌握教学和实践两大核心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二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强化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制订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职业规划,主动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技能;三是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竞赛等工作,提高教学实践、动手操作、科研写作、竞赛指导等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技能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无捷径可走。教育管理部门应深入研究,掌握教师培养的发展规律,学习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探索技能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培养方式、建设途径以及“双师”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评价办法等,逐步建立“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