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
江西省共青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20)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的加速,我国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的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大的患者[1]。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80例,采用单盲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3~70岁,平均(43.23±1.24)岁;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2~70岁,平均(42.42±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等常规处理,注射预防感染的药物,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要求无菌,术后给予患者3~6 d的抗感染药物。试验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在患者的脐孔处穿刺,建立CO2气腹,然后置入腹腔镜探查,分别于剑突下右侧、锁骨中线、腋前线放置Trorar,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充分暴露胆囊三角,用生物可吸收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使用电钩切除胆囊,结束后排出体内CO2,手术结束。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手术时间(min)试验组 40 4.38±0.63 49.35±2.64 38.64±2.87 62.64±2.51对照组 40 9.38±0.61 78.54±2.84 80.64±2.38 90.63±2.87 t 36.0609 47.6112 71.2445 46.4297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术后腹痛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症状是右上腹疼痛、不适,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若患者反复发生感染、胆道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2];有些患者因症状频繁发作、胆管反复感染、胆囊结石较大等原因损伤肝脏时,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为逆行性和顺行性两种。开腹手术易出现并发症、伤口愈合较慢、创伤面较大、针对性较差,患者术后恢复不佳、较为痛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包括:(1)避免漏诊,腹腔镜手术可以全面探查患者的腹腔,避免出现漏诊情况;(2)切口较小,切口小可使得患者愈合伤口小,最大程度保持美观;(3)创伤面较小,可有效避免伤口感染,降低患者腹腔脓肿发生率;(4)对患者影响小,腹腔镜手术可以避免患者术后肠梗阻粘连,对患者术后的影响较小[3]。
胆囊结石复发或残留结石是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其复发可能与多因素有关。(1)术前检查不完善或手术时机选择不当,部分肝内、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并未进行详细的CT检查,未能完全了解其胆囊病变的具体情况;合并肝胆管炎患者,原拟行肝胆管探查、肝叶段切除治疗,由于术中出血,改为胆道探查与T管引流,可能取石不净,导致结石残留、病灶未能完全切除,引起复发;此外腹腔镜手术治疗前或治疗中胆囊中较小的结石可掉入胆总管内,以至于诊断或处理遗漏,同样是引起复发的主要因素。(2)胆囊囊肿往往合并结石、感染的原因与胆汁引流不畅有关,这与术前检查不全、术中探查不彻底、施术者经验不足、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等有关。(3)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引起复发的、不可忽视的又一主要因素,这与手术中吻合口狭窄、吻合材料与方法不当、手术操作技术不到位、术后局部感染、血运不畅、瘢痕收缩等有关。(4)其他因素还包括医源性胆道损伤、胆囊残株等。总之,导致胆囊结石复发的因素有很多,针对此仍需临床不断加强相关研究,并展开相应的干预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复发率、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