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炀 指导教师:李庆林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271600)
物体的平衡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历年来高考中经常出现.在解决平衡问题时用到的数学知识很多,下面列举几例说明.
利用函数解析法解题,要求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分析求解.
例1 一盏电灯重为G,悬于天花板上A点在电线O处系一细绳OB,使电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如图1(a)所示,现保持β角不变,缓慢调整OB方向至OB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OB与水平方向夹角α等于多少?OB绳中的最小拉力为多大?
解析在电线OA、OB、OC的拉力TA、TB、TC作用下,结点O处于平衡状态,电灯亦处于平衡状态.结点O受力图如图1(b),根据三力平衡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故TA、TB的合力F=TC=G.根据正弦定理有:TB/sinβ=F/sin(90°+α-β)=G/sin(90°+α-β),所以TB=Gsin/cos(β-α).
由此式可以看出,当sin(90°+α-β)=1,即α=β=30°时,TB最小,且TB=Gsinβ=G/2.
图象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它把抽象、隐含的物理问题还原成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利用图象可以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简捷化.
例2 如图2(a)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试分析档板AO与斜面间的倾角β多大时,AO所受压力最小?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挡板对小球的压力等于小球对挡板的压力.故把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是对斜面有挤压,一是对挡板有挤压,根据作用效果,将重力进行分解,其两个分力为F1、F2,如图2(b)所示.
重力和两个分力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在这个三角形中重力大小、方向保持不变,F1的方向保持不变,随着F2的方向变化,其大小和F1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和重力构成三角形,故从变化的图中可以看出,F1不断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当F1和F2垂直时,F2具有最小值.即β=90°时,挡板所受压力最小.且最小压力F2min=mgsinα.
三角形相似法是找出边三角形和相应的力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例3 如图3(a),空气中有两个带电小球A和B,B被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于固定点O,且被绝缘支架固定于O点的正下方,与O点的距离也为l,与A球相距d1,由于漏电,过一段时间后,A的带电量变为原来的4/9,B的带电量变为原来的2/3,试求此时A、B两球间的距离.
带入上式得d1/d2=3/2
即d2=2d1/3
极限法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再根据数学方法求极值,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挖掘出来.
例4 木箱重为G,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用斜向上的力F拉木箱使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如图4(a),问角α为何值时拉力F最小,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F1、拉力F、摩擦力F2如图4(b).根据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Fcosα=F2=μF1,
竖直方向:F1+Fsinα=G
由上两式得Fcosα+μFsinα=μG
F=μG/(μsinα+cosα)
令μ=tanβ
带入得F=Gtanβ/(tanβ+cosα)=Gsinβ/cos(β-α)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