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15 21:50王文晶张霁萌
关键词:个案辅导员方法

王文晶,张霁萌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当前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做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学风建设与职业规划等。文件同时还强调,为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高校应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辅导员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价值引领能力等。这是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广泛,从最初的政治引路者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随着社会转型、利益关系调整、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等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生很大改变:一方面他们积极进取、个性突出,另一方面则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缺失;一方面思想活跃、开放,另一方面又迷惘、敏感,社会经验不足;一方面是推动“智能+”时代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在虚拟世界的诱惑下他们中又有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复杂的社会情况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标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给学生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1)处理厌学情绪。学生从以学业为主的高中生活来到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没有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照顾,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放纵自己,沉溺游戏或混日子;仅靠点名、签到、处分等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问题。(2)抵御网络诱惑。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和使用功能具有极大吸引力,少数大学生沉溺其中导致他们与现实分离、与群体分离、与社会分离、与生活分离,在复杂的网络环境诱导下有的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违法犯罪,还可能引发某些精神疾病。(3)维护心理健康。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孤独症、抑郁症、自杀倾向等时有发生。而心理辅导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判断哪些问题是心理问题,适当使用心理量表进行简单的检测,个别事件的应激处理等都需要辅导员具备心理学专业素养。(4)关注特殊学生。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及一些“问题学生”等,辅导员要与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协助其顺利完成学业。(5)帮助新生适应。新生入学往往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甚至有的同学久久不能适应寝室生活,最后形成较为孤僻的性格。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辅导员为新生做人际关系训练就特别有必要,但这需要具有专业的人际关系训练知识和技巧。

二、社会工作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个案分析

以往的学生工作模式是以教育为视角,其预设的前提是学生是被教育的,只要学生是错的,就需要被教育被引导,辅导员更多的是要求、限制与命令。对于个性突出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这不容易接受,尤其在学生事务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中,辅导员更需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用专业化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增能”是其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是帮助需求者增强能力,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需求,并且通过鼓励境遇相似的人们建立互助的团队,激发个体意识,树立自信,共同进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与潜能。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让自身的潜能发挥得淋漓极致。对于学生的错误,换一种角度理解,即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走一些弯路,遇到一些坎坷,遭遇一些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敢于面对困难。这种柔性的教育和引导,而非教条式的批判,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法,有针对性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就个案工作而言,其基本要求是为处于困境中的案主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通过接案、预估、服务、治疗、结案、评估等步骤,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应坚持接纳尊重、唤醒自尊、真诚信任、良性互动、维护自决、灌注希望等原则。在高校中,个案工作可以用于解决环境适应不良、遭遇重大挫折、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的大学生。以下是高校辅导员应用社会工作方法成功使一个大一新生走出适应不良状态的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小C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高中教师,在家中一直倍受宠爱,这样的生活一直到大学。她初入大学时积极热情,但参加学校各类干部的竞选都失败了,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一向好胜的小C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她总是觉得室友在和自己比,人际关系也出现了危机,晚上常常做噩梦,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变成了同学中的“另类”,渐渐开始自闭,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

(二)运用个案方法

建立信任是个案工作的基础,辅导员与学生初始阶段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后续工作效果影响非常大。辅导员在得知小C有了轻生想法后,到小C的寝室陪了她一下午,这一举动拉近了辅导员和小C的心理距离,之后的治疗过程可以感觉到她得到关心后表现出与辅导员沟通的积极状态。

1.“接案与预估”:个案工作的前提是对案主进行全面了解。为此辅导员一方面了解近期他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小C的班主任和同学了解小C的生活状况,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对小C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确定个案工作的切入点是协助小C澄清导致自闭的影响因素,找到压力的来源,引导她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我,同时帮助她链接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资源,从而削弱其轻生的念头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服务与计划”:个案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耐心倾听,有效沟通。在与小C接触的初期,辅导员多倾听,通过全面的理解、接受和支持,赢得小C的信任;让小C描述和分析她的问题,倾听的同时适时地表达相同的感受,或通过身体暗示来提高小C的自我接纳能力,同时通过小C的自我分析帮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随着多次有计划的聊天,小C也向外宣泄内心的苦闷,哭了好多次。按照心理学规律,哭也是排毒的一种方式。辅导员老师指导小C充实日常生活,平时多听舒缓的音乐,和朋友一起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3.“计划与治疗”:辅导员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加以引导,对其作出积极的评价,对小C产生的错误观念设身处地作出分析,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同理心”和共情法来加以引导,针对小C认为室友总是在拿自己和她相比较这件事,辅导员引导小C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让其自行分析判断这种感觉是否来自于自我认知的偏差。

初期陪伴小C晚上课后去操场慢跑,从运动中获得乐趣并从中得到愉快的感觉,这也是治疗抑郁的有效方法。初期接触后,巩固练习尤为重要。辅导员以好朋友的身份与小C建立了友谊,使其打开心扉,愿意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接下来的接触过程中,帮助小C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尝试改变她自我贬低的不良情绪。制定大学生活目标,利用SWOT分析工具与小C共同分析其自身和外界环境的优劣势,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阶段性目标。比如按时参加校体育队的训练,争取奖学金,修复与室友的关系和参加演讲比赛等等。这样既能增加她的学习生活品质,又能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

辅导员从优势视角出发,处理小C消极的自我评价问题。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小C一直在抱怨个人能力不如别人,把竞选失败当成个人无能的证明。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结合自身经历,让她明白没有谁是“常胜将军”,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或坎坷是人生必经的。通过交流挖掘其自身的长处,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校组织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长处,使其树立信心,肯定自我。

4.“结案与评估”:社会工作实务的结案阶段要处理好离别情绪。在辅导员工作中自然无须“离别”,但在“案主自决”原则下形成的社工与案主间的关系是建诸在理性基础上的,社工或案主都不能有过多的情感投入,以免案主对工作者有情感依赖。辅导员在个别辅导工作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案主问题得到改善后从个别服务的关系中逐渐抽离。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收到的成效是通过引导案主改变自己的认知进而自我改变获得的,其效果不是一时而是长远的,评估主要看是否达到了计划的显性目标。

(三)案例支持理论

社会工作个案的计划与完成基于一系列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正是遵循这些理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务方法林林总总、因地制宜,但理论却是一定的,高校辅导员借鉴专业方法的基础是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形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认同,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支持和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它可以帮助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危机,在缓解身心压力方面可实施性比较强。在案例中,小C的情绪控制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与自我调节,找不到适当放松情绪的方法,寻求充分的社会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小C的父母教育层次高,从小就受到家里的宠爱和保护,进入高校前有较为充分的家庭支持。但进入新的环境,需要小C建设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因为竞选受挫、争强好胜、爱猜忌,使得小C身边比较亲近的同学寥寥无几;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社会支持网络匮乏,同时也限制了小C获得更多外部力量支持的机会。因此与小C多次沟通,通过鼓励小C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增加其与舍友、班级同学交流的机会,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中。

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个体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体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衡量自己。在案例中,小C由于从未感受过的失败带来挫折情绪,便以偏概全,对自身全盘否定,其对自我的认识过于消极,从而形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他同学都在和自己比较的错觉,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恶化。这也就是社会普遍认为的这一代大学生成长中比较顺遂、抗打击能力较差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通过理性情绪的治疗方法,借助“镜中我”理论,可以直接指出小C的非理性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判断理性和非理性观念的能力,使之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身存在的对事物的非理性观念,消除对自我的消极评价。

3.优势视角理论。该理论以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看待问题,也意味着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它是基于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的信念展开的,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它的基本信念包括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等,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利益、信念、资源、任务完成和愿望。案例中的小C恰恰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劣势,而没有从优势视角看待自己。辅导员引导小C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正视竞选失利,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四)坚持社工原则

小C的案例中运用了个案工作方法中的案主自决原则、非评判性原则、个别化与接纳原则以及保密原则,从小C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社会工作方法和心理辅导知识进行引导,通过接纳和支持案主,让其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个体。同时,在谈话中运用自我袒露、同理心、SWOT分析工具和理性情绪治疗法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有助于促使问题学生自我发觉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观念。

总之,社会工作主张赋权增能,在“助人自助”的理念下,通过专业的判断,设计出可行的服务策略,打破形式主义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建设,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对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对的新问题,大有助力。

三、应用社会工作方法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

社会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目的存在相似之处。社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专业服务旨在帮助有需求的学生走出困境并使其在过程中成长,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的挑战,协助引导学生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这种自助自主的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辅导员的职责同样如此。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遵从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解决学生困难、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人才为己任。因此,全面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一)观念创新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要创新辅导员工作,首先要转换教育管理视角,创新观念,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观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校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目标。学生工作务必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对辅导工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能教条式地管控,应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2.转变辅导员非专业化观念。我国传统的辅导员队伍兼任型、经验型发展状况,往往因人员不足而使辅导员自身兼学生管理和任课教学多种工作,或因要求辅导员经验丰富而年龄偏大,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学生思想实际。只有消除对该职位非专业化的认识,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养,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也能彻底改善辅导员职业态度,从而保证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功能发挥。

(二)方法创新

辅导员工作不是简单的照章办事和发号施令,而是要将教育管理理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情感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成才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心理问题等。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将辅导员工作融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强调助人自助,尊重个体个性,案主自决,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结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有利于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和管理职能下缺失的柔性教育,也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教育的本质。按照优势视角、赋权增能理论,辅导员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消极情绪应加以重视,用欣赏的眼光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用亲和的态度鼓励教育他们,为学生成才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

2.遵循个案工作方法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积极采用危机干预、任务中心模式、心理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等科学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技巧;改变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个别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教育者批评管理以及要求学生服从等做法,创新大学生个体教育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切实提高辅导员个体教育方法的水平和实际效果,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群体教育方法始终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形式,个案工作方法是群体教育的延伸。要在群体教育中注重和加强个体教育,通过个体教育延伸辅导员工作范围和深度,加强对具体学生个体的作用和影响。群体工作也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组织群体,能大大提高群体教育的方式。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多数是个体的问题,个案工作的可借鉴性更大。

(三)制度创新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制度与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专家化还存在很大差距。针对当前的制度落后于问题的现实,高校应不断创新工作制度,积极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1.基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复杂现状,在选人用人上招收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如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创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对现有工作进行梳理,在基层辅导员中进行分工,充分发挥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优势;也可以探索如一名心理学老师监管多个学院的人事管理模式,或打造辅导员团队,负责多个基层单位的学生工作。

2.鉴于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现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复杂,多为留校的学生干部,以往在队伍建设中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训,或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形势的变化,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知识显然不够,相关专业知识的获取要靠大量的专业培训才能获得。

3.出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成效考虑,探索灵活的工作制度能有效提高工作效果。如项目化运作下的班级建设、需求评估下的群团工作等。对于辅导员运用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学校在政策、制度上给予认可与支持,争取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总之,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既重要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专业化是辅导员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工作方法,借鉴更多的专业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员方法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