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盼 左永国
(贵州宏信达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4)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贵州公路建设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17年年底,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 833 km,路网密度为3.31 km/100 km2,与周边5省(市)形成两个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为全国第9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西部12省(区、市)的第一个。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累计5 214起,主要以追尾事故、相撞事故、侧翻事故、刮蹭事故、自燃为主,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贵州山区高速地形条件复杂,连续长大纵坡多,平均纵坡大,全省80%以上高速公路均存在连续纵坡路段。如G60沪昆高速镇胜段存在3处连续纵坡,均在12 km以上,最长纵坡达22 km,都香高速六六段存在1处32 km的连续纵坡。
重载货车在连续长大上坡路段行驶时速度低,与小型车辆之间存在较大速度差,特别是大货车混入率高的路段,易发生追尾、刮擦等交通事故。
贵州山区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多与连续急弯组合,不熟悉路况的外地重载车辆在连续长下坡路段行驶时,频繁刹车易造成刹车鼓温度过高(大于260 ℃),且受地形限制部分长大下坡路段不具备在坡顶及下坡区间设置服务区或者加水区的条件,刹车失灵、自燃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贵州省为山岭重丘区,特长隧道和隧道群多。隧道群路段短时间明暗频繁变化对驾驶人员的视觉造成较大影响;长时间在特长隧道内行驶,容易引起驾驶人的逃逸心理,速度逐渐增加,在特长隧道后半段易发生追尾事故。另外,由于地形条件限制,贵州省高速公路部分隧道与服务区、互通间距过小,驾驶员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光环境变化、寻找间隙、变换车道和出口确认等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 100 m左右,地形落差较大,各地出现雾天的频率较高。雾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全省全年雾天多达200多天,其中威宁地区为大雾高值区,该雾区目前主要影响经过威宁的高等级公路部分路段和县乡公路,六威高速雾区覆盖面积最大,能见度低,路面湿度大,非常不利于行车安全。
贵州山区凝冻天气频发,对地势较高、特大桥梁路段行驶安全影响极大。
对于连续长上纵坡,应按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8.4.1条核查是否宜设置爬坡车道,并完善爬坡车道标志设置,将爬坡车道之前的行车道标线直线与爬坡车道相连,提示重载货车靠右行驶。
对于连续长下纵坡:1)在连续下坡起点附近或连续长下坡区间内,应设置停车服务供车辆检修及加水;2)在连续长下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区、加水区前设置标志,标明后面连续下坡的坡度、坡长、避险车道等信息;3)采用刹车鼓温度预测模型对重载货车刹车鼓温度进行模拟预测,确定连续长下坡的风险断面,为避险车道设置提供依据。
1)在隧道群路段采用遮阳棚等方式对隧道洞内外光照强度进行过渡;
2)在特长隧道内,应从距离隧道出口2 000 m处开始每500 m设置一块出口距离预告标志,直至隧道出口;
3)当隧道出口与前方主线出口(互通立交、服务区)过近时,应在隧道内设置可变信息情报板,预告隧道外互通立交情况、隧道出口与隧道外互通立交的距离等信息。并在隧道出口附近设置路面文字标线和向右并线箭头;
4)主线入口(互通立交、服务区)与前方隧道入口过近时,在隧道进口前提前设置隧道信息标志,加强隧道进口前主线的速度控制。
在大雾多发路段,可设置气象信息监测、交通监控、信息发布、智能雾灯等系统,及时发现雾区能见度、交通状态,以便进行信息发布、指令发布及道路控制。
在易凝冻路段,可使用抗凝冻涂料路面。
本文对贵州山区高速公路存在的典型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连续长大纵坡、特长隧道、隧道群及大雾凝冻恶劣天气等,并主要从交安设施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对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设计、运营阶段安全管理均具有可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