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3;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91)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即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庄严的重大政治宣告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党十九大的党章修正案中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于2018年被写入我国宪法,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其中,关于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部分的内容,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建立在深度并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理论成果和外交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进行的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
中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家实力已经位居世界前茅,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空前提高。从国内经济发展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增长到80万亿,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1]中国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全球成长最快的货物服务贸易进口市场,也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和对外投资国。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各国紧密关联,不断互动和交融,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2]442。
从世界格局与国际形势发展来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深化,全球各国的命运被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但是,随着国际政治格局转换和全球力量对比变化,地区热点问题和冲突此起彼伏,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关系更具复杂、脆弱以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特征;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接连出现,对整个人类越来越构成挑战。新形势下产生新问题,新问题催生新思考,新思考必将诞生新的思想理论。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机遇与挑战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应运而生。
我党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关于外交工作内容的部分,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基本要义和核心内涵。
“和平、发展”是中国未来的自身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自身发展和对外政策上不干涉他国内政,不管现在还是未来,都永不在世界称霸,永不搞军事对外扩张。中国的和平发展既是依靠和平的国际环境开展自身建设,实现国家发展,又要肩负起国际责任,以自身力量来维护世界的和平,“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265。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不意味着为了和平而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来委曲求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中这样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权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267这阐明了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平发展是以和平而非战争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发展目标,维护国家正当权益是和平发展外交道路的原则底线,如果国家的核心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则有权使用和平之外的任何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合作、共赢”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博弈。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利益不断交融,早已不是大国征战厮杀、两极冷战阵营争斗的旧时代了。国家在追求本国发展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以对话解决分歧,以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彼此相向而行,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如果说合作是一种外交政策与实践的方式,那么,共赢则是合作所能达成的理想目标状态。中国与世界各国都能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为相互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则能够为维护中国与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增添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改善复杂的新型的国际关系,同时,这也是中国外交未来开展工作的总目标。倡导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惠共利的新型的国际关系,代表了我国新的国际秩序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高度总结与理论创新。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国与国之间交往首先要平等相待,相互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平等协商双边及国际事务,面对分歧与差异,通过对话沟通解决而不诉诸对抗,摈弃冷战对抗思维,相互结为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而非小国依附大国、弱国依附强国的结盟关系;公平正义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与行为准绳,主张不论大小强弱,世界各国地位都是平等的,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代表的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公平正义的衡量标准,公平正义的目标是以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所在,摒弃“零和博弈、胜者为王”的旧观念,积极倡导共谋发展、彼此尊重、互惠共利的新思路,通过对话沟通,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实现合作,最终产生双赢的结果。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以及“和谐世界”等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倡导的一系列国际秩序观及外交思想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和平外交核心思想与全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的结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如果说近代国际关系强调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国际秩序是走向“分”的趋势,那么,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安全、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日益密切,同时又面临种种共同挑战的情况下, “合”将成为未来国际秩序发展的大方向。这个“合”指的不是世界各国取消实际主权边界的“合并”,而是在解决全球挑战问题上的相互合作。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更不可能成为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一方面阐释了目前人类社会的命运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超越国界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这样一个世界在未来所应该发展的方向,即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应该怎样发展并建设这个世界,是目前人类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在政治上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以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经贸上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文化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互鉴共存、兼容并包的沟通对话;环境发展上构建尊崇自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以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3]这一表述既宣示了我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也说明新时代中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也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作为自身努力的使命与担当,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历史使命。
目前来说,我国经济体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前三,但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仅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因此,“发展”才是我国现阶段的第一要务。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首先是为我国改革发展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
在这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人类更是处在风险百出、挑战不断的境地,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心系全球,以应有的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克服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这就是倡导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代必然促使中国外交从“有所作为”向“奋发有为”的方向迈进,必然促使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以何种方式建设这样一个世界这一人类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目标的外部延伸,也是时代赋予中国之于全球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与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全球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重要使命,对当今时代我国发展与世界持久和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在一方面来讲,建设以“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惠共利”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应有之义,是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核心要义。只有顺应世界各民族要求和平的宗旨下,发展才是时代潮流,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安定也为中国更好地开展国内改革建设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创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我国国内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五个建设”总体要求在对外工作层面推进的具体表现,还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集中体现,又为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间交往之路,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义。在这一开放包容的外交思想理念下,我国已经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发展超越社会制度与发展阶段差异,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拓展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打造覆盖全球的利益共同体,无疑是探索新型国家间相处之道的有力实践。从中国外交自身做起,积极扩大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共同点,从根本上提升合作国之间的伙伴含金量,可以为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推进动力,也将为向全世界提供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模式的典范。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在大国外交方面,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坚定维护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打造与欧盟国家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为主题的伙伴互惠关系,促进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努力减少、消除和管控分歧与争议,让大国关系发展实现在总体稳定和均衡发展的框架之内;在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方面,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外交方略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构建和巩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互利合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旨在开启亚太合作新愿景的RCEP进程。通过平等协商对话,解决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维护我国周边和平与安宁。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和“真、实、亲、诚”周边国家外交理念,进一步加强中非、中拉、中阿合作平台机制,打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基础,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实践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世界各国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世界搭建了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目标,积极改善并推动“一带一路”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贸易政策、物资、金融、人员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添了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动力。目前,中国已经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日益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4]。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暗流汹涌的今天,中国在坚持自身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努力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使“一带一路”倡议与合作成为推动全球化合作的内在动力,以人类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为奋斗目标,构架新的开放、包容平台,践行开放实践之路。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的形势下,全球化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推动全球化的治理势在必行[5]8。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使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加和平稳定有利的外在条件,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448。只有承载机遇,顺势前行,以自身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积极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发展改革建设更加公正合理,才能在全面参与国际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共同利益。中国一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共同治理观,通过联合国等多边外交舞台,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积极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面对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输出公共产品,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全球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实现共同和平发展与繁荣,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如此紧密,也史无前例地共同面对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中国外交将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方向,以一种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合作谋求共赢,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指导方针,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历史使命,以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以“一带一路”重要倡议为合作发展平台,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建设为实践路径探索,不断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展,为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