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桥,黄卫东*,庞 灵
(1.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长春 130117;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33)
80年代末,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开始兴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社会残疾人口相应增加等大量的客观需要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据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提出护理人才应具备更高的行业标准,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为了加大对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同学科的专科护士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大力开展对专科护士的培养的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的认证标准,不断提高我国的专科护理整体水平[1]。目前大部分的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资质认证、能力评价都处于一个探索前进的状态,有专家指出通过核心能力指标条目评价的方法可以综合地评价职业资质[2],由于各学科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同,现有的文献资料一般多侧重于重症专科护士、PICC专科护士、麻醉专科护士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而我国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贫乏。构建出关于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地评价康复专科护士的职业素养,也可以通过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作出积极有效的调整,整体提高临床康复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可为制定康复护理行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专科护士的概念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个特定的临床护理领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能掌握该领域专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恰当地处理临床面临的困难以及突发问题,从事该方面护理专业多年[3-5],拥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具备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护理技能、专业程度及临床科研等基本职责[6]。
1.2 康复专科护士的概念 目前对于康复专科护士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的定义。马文华等[7]认为,康复专科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照顾,是康复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在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协调、沟通、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帮助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对生活的重拾信心。
1.3 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这个名词来源于商业。20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莫(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核心能力”这个概念,主要强调在技术和组织等方面对多种技术和功能进行调整以及起到使整个组织协调的作用[8]。
1.4 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 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在21世纪初期被引进并应用到我国护理领域,刘明等[2]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结构的基础是进行量表的编制,将护士的核心能力与护士的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量化的表格,通过质性研究分析以及信效度检测,最终将护士核心能力分别从临床护理水平、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细化为8个维度。护士核心能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求而逐步完善的,关于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是没有统一界定的[9]。综上所述,临床上可以用护士核心能力来评价护理人员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
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培训能在某专科领域内,承担专科护理、管理以及领导职责的护士,即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 SN)[10]。20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启了专科护士制度。最早在我国香港引入了专科护士制度,但是其发展相对较慢,体系建立也尚不完善,目前国内的专科护士仅仅是代表接受了专科培训的护士[11]。1974年美国成立了康复护士学会(The Associ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e, ARN),1976年被美国护理学会正式认定为专科护理组织,其自治分支机构康复护理认证委员会(Rehabilitation Nursing Certification Board, RNCB)负责执行持证康复注册护士(Certified Rehabilitation Registered Nurse, CRRN)项目。该项目的执行受美国护理专业委员会认证委员会(American Boardof Nursing Specialties Accreditation Council, ABNSAC)许可;ARN于1984年举行了首次CRRN认证考试[12-13],并在1986年ARN制定了康复护士资格标准。
关于护士核心能力方面存在较多研究。美国护理学院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14]。澳大利亚护理/助产士协会[15](Australian Nursing & Midwifery Council, ANMC)构建的专科护士能力框架主要由护士在复杂环境中的高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动态实践能力;通过自主意识的积极提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快临床护理的发展;对政策制定及改善提出有效意见;与医疗团队和病人及家属之间的友好协作能力等3个主要方面构成。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科护士的培养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16]。按照国家要求,国家级学会、各地方省级学会、大型三甲医院,都在积极的培养专科护士,开展专科护士培训班,通过评审选出专业化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而且培训时间也比较人性化,根据护士现有条件而定,一般为3~6个月。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也在陆续开展,正规培训班开始于2013年,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举办,邀请国内的有丰富临床康复护理经验的专家授课,通过4周的理论课学习后,进入所选择的培训基地,开始为期6周的临床实践学习。带教老师一般为通过考核并授予“康复护理技能师资培训结业证书”的临床护士,至今已经成功共举办了九期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量的专科护士,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培训体系[17]。
张偌翠[18]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研究以及科学的理论分析,初步构建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采用半结构访谈模式,对临床的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进行开放性的访谈,使用Delphi进行专家咨询,通过计算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指标,结合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 salphl)对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构建符合我国麻醉护理现状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模型,最终确立了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客观地通过统计学数据探讨分析了麻醉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的内容及其指标之间的关系,基本覆盖了麻醉专科护士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
秦静等[19]进行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的调查分析,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域以及生活自理程度的人群共256例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为5个维度和18个子项目,包括护士的理论水平、护理技能以及被理解和尊重等方面。通过调查得出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期望情况,排在首位的为协调沟通能力,这与兰美娟等[20]的研究一致,其次为尊重患者。从和康复患者的期望情况来看,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渴望被尊重和理解以及与护士之间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交流,对康复护士的临床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综上,在对康复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时,护理人员尊重爱护患者、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临床的管理能力、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被列为重要的评价条目。秦静等[21]通过文献查阅,理论分析,访谈等方法构建了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敏感指标,经过对28名专家的2轮函询,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此文章的探索为开展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给予了参考。
关于构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王洪梅等[22]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对山东、四川、吉林、山西、上海等23名康复领域专家构函询,其中康复知识掌握、康复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为首位重要指标,其次是教育指导能力、临床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等等,对病人的监督和临床管理能力也在指标中占的权重比较大,对进一步深入探索建设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临床延伸到社区再进入到家庭[23]。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拥有良好的生活状态[24-25],达到身心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如今在大健康、大福祉的形势下,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加优越的医治方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被国际广为推崇[26-27],康复在此模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治疗也不再单纯是提供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手段,而是与临床的各个学科都存在交叉,并且紧密联系,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广泛应用[28];骨科、肿瘤科、神经内外科手术的术后康复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的人群,如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听力、呼吸、心脏等康复相关技术的开展也在不断有新的突破[29-30]。随着医联体合作的不断开展,康复更是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下级康复治疗中心等部门[31]。
康复的核心团队,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的人员构架,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医师对病人进行诊断,下达医嘱;治疗师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康复专科护士在整个康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之余进行专业的康复护理,如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清洁间歇导尿等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操作,以及对患者整体的康复情况做出评估,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治疗师,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合作流程达到一个良性循环,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机体的残存功能。
多学科协作(MDT)的不断探索运行,康复护士也被邀请参与会诊[32],对患者的心理、呼吸、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护患以及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的护理和管理,这就要求康复专科护士的专业性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目前专科护士培养的主要问题为我国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起步比较晚,培训体系构建也在逐步完善,重视培训的过程和方式的同时,对于考核方面指标量化的研究往往被忽视,一直使用传统的考核模式,所谓专科护士,就是要在相关领域做到特色化、专业化,而评价专科护士是否真正达到资质,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分析。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关于康复专科护士整体评价方面的深入研究,结合核心能力指标条目构建评价体系。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根据我国现有的医护环境和社会现状,经过理论分析,构建初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指标评价条目,开展临床预调查,进行对从事康复行业的医生,护士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对康复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期望程度,以及临床康复护理专家的整体把控,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的方式应采用指标量化、有据可依、综合全面地评价专业护理能力,为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做出有效指导,以及促进康复护士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评估和提升,为培养更为优质的康复护理人才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