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高血压病

2019-02-15 07:25刘丽娜谷丽艳徐庆鑫程岩岩张立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肝气证型高血压病

刘丽娜,谷丽艳*,徐庆鑫,程岩岩,韩 思,张立德*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沈阳 110032)

在现代医学中,高血压具有“三高一多”和“三低”的特点。其中“三高一多”是指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多并发症。“三低”是指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被高血压的这几个特点严重威胁着,因此,国内外均把高血压列为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病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这样的名称,但是在祖国医学中,对高血压的认识已经很早就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论述始于《黄帝内经》时期。本文将从肝入手,对高血压疾病的中医内涵,肝脏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从肝辨证,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病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归纳。

1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高血压病相关的论述,但有关于高血压的症状,病因病机,转归及并发症等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处记载,就目前的中医发展来说,多数的学者将高血压病纳入中医的“眩晕”“头痛”“脉胀”“风眩”的范畴。眩晕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肝脏是眩晕的病位所在。头痛一词同样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2]。所以,无论是眩晕还是头痛病位均在于肝脏。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关于“脉胀”的叙述,《灵枢·胀论》[3]云:“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近几年来,王清海教授[4]从高血压病的名称,脉胀的溯源、病因及其与血压升高之间的关系,血液、脉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其不同的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而首次提出了“脉胀”理论,认为高血压的概念就是脉胀的概念。目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眩晕分为“风眩”和“虚眩”两大类,而风眩单单指高血压病,并且加入了血压增高这个指标。王行宽教授[5]认为将高血压病归属于风眩的范围,既符合中医的要求,同时又符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但应该以血压增高为高血压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吴华堂教授[6]则分别从风眩的病名诊断、病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辨析探讨,对风眩提出了“调整脏腑的气血阴阳,疏通血脉”的治则。

2 中医学角度探讨肝脏与高血压的关系

2.1 肝的生理特点 肝为刚脏,五行属木,其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喜调达而恶抑郁。肝脏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疏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的藏血功能和肝的疏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印证了“肝者,体阴而用阳也,二者一血一气,一阴一阳,互根互用”[7]的这一理论。肝藏血,则其濡养功能可以正常发挥,如此便可以制约肝脏过度升腾的阳气,使肝脏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调节气的运行,使其平衡,发挥调畅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胃的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得到正常的发挥,促进水谷的运化;人身体的气机流畅,气血调和,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活动,使情绪活动得以正常发挥[8]。

2.2 肝失疏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肝者,体阴而用阳也。就高血压来说,其中医病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先天不足,气血精亏[9]等,这几种病因都从不同的角度损伤人体的肝脏。无论是烦躁,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悲伤,过度活跃,只要是长期的精神刺激,都会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肝气易郁结,郁结日久则化火,从而耗伤人体的阴津,阴液亏少则阴不制阳,从而肝阳过于升腾,导致肝阳上亢,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临床上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的临床表现。若肝阳升动太过,则阳易于化为风而形成肝风内动,临床上则会出现头晕肢麻,颈项强硬,并同时可以伴有手足抽搐等症状;长期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如过度进食脂肪类、或甜味、或油腻的食物,滋腻碍脾,导致脾脏的运化功能异常,使得痰湿内生,阻碍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的流动,导致人体肥胖。痰湿阻遏在人体内,则会进一步抑制肝气,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肝气失于正常的疏泄功能,临床上除可见头晕、头痛的症状外,还可伴有头重、昏蒙,呕恶痰涎的症状;反之,五行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若肝气过亢,肝气横逆脾土,形成肝乘脾,使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的气血亏虚,临床上可同时伴见神疲乏力,唇甲色淡的症状;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闭藏;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二者精血互生,阴液互养,藏泄互用,经络交通,阳气相互温煦,基于肝脏和肾脏的这种生理联系,在中医理论的体系下形成了“肝肾同源”的理念,即“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亦可同治”的中医治疗理念。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先天不足,若房室不节,房劳过度,损耗精气而影响人体的肾精,亦或是人体内肾的阴血不足,日久则会从肾而累及到肝,使肝肾的阴血不足,阴虚无以敛阳,肝阳上亢而发为眩晕、头痛。

2.3 高血压病从肝辨证的证候分布 古炽明等[10]进行了文献回顾性分析,分别选取了502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证型,结果显示,在临床辨证中阴虚阳亢是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等,其中从肝辨证的证型占比为全部高血压患者证型的69.59%。张荣珍等[11]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78例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结果显示,肝火亢盛在各证型中占比最高,达到965例,阴虚阳亢型患者也达到795例。王凤荣等[12]认为肝失疏泄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并认为高血压的病机无外乎风、火、痰、瘀、虚这5个方面,分别从肝阴不足,肝郁化火,肝旺脾虚,肝郁气结,肝肾阴虚进行论述和解析。

3 从肝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3.1 各医家临床经验总结 从肝的角度来治疗眩晕、头痛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中就曾指出眩晕、头痛的病位在肝。《读医随笔》中曾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近代医家对于高血压从肝治疗亦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调肝、平肝、疏肝、清肝、养肝、镇肝等6个方面,孙兰军教授[13]将高血压从肝辨证的不同证型与高血压的分级相对应,肝气郁结型高血压一般属于高血压1级和2级,在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方法;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般属于高血压的2级和3级,在治疗上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主;对于高血压病史多年,有并发症如脑梗的患者,多长期维持在高血压2级和3级水平,平静期多采用补肝肾潜阳的治疗方法,发作期采用息风化痰的治疗方法。周文泉教授[14]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于肝,肝脏的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但与心气虚、脾虚、肾亏等方面也密切相关。故周文泉教授基于此拟“加味红龙夏海汤”进行辨证加减,全方目的在于纠正肝脏的阴阳平衡,同时可以除痰祛瘀,针对肝脏的同时兼顾脾肾的功能。王行宽教授[15]主要从血脉理论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他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是先天不足,先天不足是指先天精气的不足从而影响人体脉道的形成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为高血压病形成的先天因素。另外,后天的饮食失常,痰、瘀、脂、浊等阻塞于脉道中,脉道狭窄,血液运行不畅而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痰、瘀、脂、浊阻塞于脉道中,肝气失于疏泄,日久则肝阳上亢发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发病之本在于肝肾亏虚,故临床上以补益肝肾,疏通血脉为治疗原则。范振域教授[16]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风内动,其原因有二,或肝阴不足,或痰随风动。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平肝、益阴、化痰、息风等为治疗原则。自拟平肝息风,清热潜阳的平肝降压方,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状随症加减。王长洪教授[17]认为,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应该把疏肝降逆的治疗原则放在首位,并在疏肝的同时兼顾脾脏,适当的给予补脾之药。根据高血压的病程发展,肝郁日久化火以清肝,阴虚阳亢以平肝,肝气挟痰,上扰清窍以镇肝豁痰的治疗措施。欧之洋教授[18]认为,高血压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涉及肝的气、血、阴、阳,以及肝火和肝风的生理和病理的不同层面,肝脏不同的病理变化影响着人体不同病理产物的产生和各脏腑的虚实变化。总体来说,高血压病的病变根本在于肝,同时兼见心脾肾脏腑的功能失调,以及出现风火痰瘀的病理变化,总属本虚标实。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主要治疗原则,方药以甘柔平和为主,不应过刚、过燥、过伐。王宝光教授[19]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与肝气、肝郁、肝阳、肝火的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分别采用清肝泻火法,疏肝解郁法,镇肝祛痰法,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杨衍涛教授[20]认为妇女疾病的产生,肝的功能失常占据重要的地位。杨衍涛教授认为更年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病机基础主要为肝郁,在治疗疾病时以疏肝解郁药为基础,并酌情加入活血、补气之品,以期气血同调。同时教授重视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五行理论分别采取健脾、益肾、清心等方法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翁维良教授[21]治疗高血压病注重从肝和血瘀两个方面来论治,在治疗方法上主张以清肝平肝为主,忌伐肝。在活血的同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别采取补肾、养阴、祛痰、清热、理气等方法。并根据人群、气候、情志的不同辨证选药。

3.2 其他疗法从肝治疗高血压病 李冰石等[22]运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高血压,采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显示,干预28 d后,实验组的病人血压、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效果明显。邹涛等[23]运用中药浴足的方式改善高血压的症状,依据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浴足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2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4 小结

高血压病从肝的角度分析探讨其病因病机等方面自古代到现代都有一定的认识与拓展,从肝的角度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殷实的理论基础,各医家从肝辨证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丰富且临床效果确切。就目前的医疗措施来说,运用西医降压药降压的速度确实很快,但是,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并不能单纯的降压,中医讲究整理观念,从中医学角度应注意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整体调节。肝主疏泄,最根本的就是可以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治疗与保养相结合,平时注意情志的控制,调畅心情,饮食适度,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等,同时配合中医疗法,才能更好的防治高血压疾病。

猜你喜欢
肝气证型高血压病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