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15 03:46王锦龙
山东水利 2019年5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内涝农田水利

刘 鹏 ,王锦龙 ,陈 浩

(1.济宁市水利局,山东 济宁 272019;2.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全市农田水利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是一项民生工程。济宁市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连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307座,塘坝1675座,水闸758座,排灌站1884座,机电井12.5万眼,建设大型灌区2处、中型灌区7处。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农田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4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8%,其中机井灌区24.6万hm2,引河引湖灌区13.3万hm2,引黄灌区5.0万hm2,水库、塘坝灌区4.5万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5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4.4%。节水灌溉面积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0万hm2(其中管灌面积22.5万hm2,喷灌和微灌面积0.5万hm2),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欠账太多,还有近13万hm2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

1)滨湖低洼地区易产生内涝。湖西地区,地势低洼,同时受南四湖高水位影响,极易发生内涝,湖西几条骨干排水河道主要承接菏泽地区的排水,高水位运行,也增加了湖西地区的排涝压力。如2018年8月17日~8月20日的暴雨,重现期达到150年一遇,金乡县、嘉祥县、鱼台县积水面积达到10.1万hm2,由于自排不畅,提排能力有限,造成作物受灾5.9万hm2。

2)排灌设施老化严重。目前,全市共有排灌站1884座,大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绝大部分排灌站大多存在着机泵老化、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和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济宁)治理等工程,截止2017年,新建维修排灌站642座。(其中,新建302座,占16%;维修340座,占18%),仍有1242座需要改造。而维修的340座排灌站,机泵仍然超期服役,效率不高。

3)田间排水系统不畅。县区内的小型排水河道和农田排水工程的治理滞后,还存在着排水沟填堵、排水不畅,农田内涝时有发生。一是一些斗农沟由于长时间没有治理,淤积比较严重;二是农民为方便生产在沟上填堵路坝,造成竹节沟断头沟,影响了田间排水;三是桥涵等建筑物缺口较大,配套率低。这些都容易造成排水不畅,涝水不能及时入河,容易积涝成灾。

4)田间排涝能力偏低。一是全市现有的排灌站机电设备老化,提排水效率低,加之田间灌溉渠道配套差,排水沟不通畅,影响了灌排能力的发挥。二是部分机井灌区缺少必要的排水工程和排涝设施,只注重灌溉而忽略排水,遇到强降雨时极易发生内涝,如金乡县南部司马镇、霄云镇等区域。

5)长效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全面建立。一是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146个乡镇水利站均存在着专业人员少、仪器设备陈旧等,难以承担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田间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等问题。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为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由于专业管理能力不高,存在约束力不高、责任感不强等弊端,也造成了田间水利设施效益衰减。三是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目前全市农业用水平均价格约为0.56元/m3,不足成本的50%,而且水费实收率不足70%。工程缺乏日常维护经费,进一步加剧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管理滞后的局面。

3 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易涝地区的排灌站更新改造升级和规划新建提排水设施,在不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的同时,努力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3)支持鼓励由协会管理向公司化管理转变。以县或以乡镇为单元鼓励扶持一批专业化管理企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行专业化公司管理模式,管护主体由协会转变为公司。政府进行考核评估,加大对公司的扶持力度及政策支持,培育新型管理公司,扩大现有公司的管理范围,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内涝农田水利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