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华,王连勇
(德州市陵城区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500)
德州市陵城区位于鲁西北平原,居德州市中部,属海河流域,辖14个乡镇(街区),990个行政村,总面积1213 km2,截止2017年,耕地面积7.8万hm2,总人口59.3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节水示范县和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近几年,陵城区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使农村居民彻底摆脱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解决了广大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陵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区居民饮水安全阶段,2007年投资4900万元建设了高起点、高标准的陵城区水厂,城区居民率先喝上了“黄河水”;第二阶段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阶段,2009—2013年底累计投资2.63亿元,整建制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6万人农村居民喝上了与城区居民“同源、同网、同质”的黄河水;第三阶段是巩固提升阶段,2014—2017年实现与德州市第四水厂两厂两网互联、城区与农村管网的改造分离,对陵城区水厂进行改扩建,将现有3万t/d常规处理工艺改造为供水能力达到6万t/d深度处理工艺,城乡居民饮水实现了从饮用合格水到优质水的转变。
陵城区自来水公司负责统一管理和运营城乡供水工程,区水利局成立农村供水管理处,负责对供水全过程监管。由于农村供水覆盖陵城区全境,管理范围广、战线长,会出现输出水压逐步衰减、水质波动、管护不及时等问题,极大影响供水安全稳定。为此,结合行政区划、管网辐射等因素,缩小管理半径,分别设立了陵城镇、徽王庄镇、安德街道、糜镇、神头镇5处供水服务中心,具体承担泵站二次加压消毒、水质监测、维修服务等职能,提高了供水灵活性、安全性。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过程中,陵城区坚持将信息化贯彻建设始终。在工程建设之初,提前进行信息化规划布局,高标准、一次性规划到位,充分考虑供水信息化发展所需的基础数据,留有拓展空间,避免重复性建设;在理顺现有管理流程的同时,运行管理中将工作落实到重点监控点,对重点管理点数字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借鉴业内先进经验,优先使用成型的新技术成果、新方法,在满足供水发展的同时,使信息化工作每年逐步提升、逐步发展,保持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
1)硬件建设——信息采集点的建设。现场采集点是供水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关乎供水安全。现场采集点包括管网信息采集点和水质信息采集点,管网信息采集点具有供水压力、设施运行状态及控制信息采集,用水量计量,预付费管理等功能;水质信息采集点具有在线采集pH值、浊度、消毒剂余量等功能。在输水管道上安装无线采集远传设备,实行24 h运行,将流量、压力、在线水质监测等数据进行采集,并每间隔10 min发送一次数据至供水管理中心数据库,供水管理中心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成报表和曲线图,实现对流量、压力、在线水质的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情况,准确掌握各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及时调控水厂生产。
2)软件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陵城区由于城乡供水设施点多面广,引进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分析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ARCGIS平台,通过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建立具有地理信息的数据源。由于供水设施的不断更新改造,为保证基础数据完整性,购置了差分式GPS定位仪,通过实际测量,逐步将管网、阀门、消防栓等供水设施和用户、采集点等数据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并在GIS图中显示,显示图形具有无级放缩、漫游、“鹰眼”功能,能够实时查询压力、流量、累计用水量以及管网的管径、管材、埋深度、坐标点等详细情况,使管理人员宏观地掌控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运行状况及用户的用水情况,也可以使维修人员在维修时能够及时地了解所需要携带的管材、管件和准确的维修地点,提高了维修效率。
基于管网GIS及报警系统,提高供水保障率。陵城区供水管网总长度达4500 km,主管网650 km,呈环状、树枝状遍布全区1000多个村庄,最远的村庄距水厂约65 km,而且多数辅设于野外田间。管网实时监测系统在主管网分支处和每个用水村庄都安装数据采集远传系统,全区共安装区域流量、压力监测点49处,村级用户流量、压力监测点900多处,流量和管网压力等数据实时自动上传到系统中,数据按照时间自动生成变化曲线,一旦发生异常超出预设限值,比如水量突然增加、压力突然变小,监测点就会立即报警,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分析会立即判断出问题发生的位置、性质,维修人员按照指令迅速赶到现场,排除故障,极大提高了维修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
利用水质监测系统,提高水质保障能力。该系统覆盖了水源、水厂各工艺关键部位、出厂水、管网水以及二级泵站等。一是利用106项全指标水质检测中心,对出厂水及管网水进行日检11项,周检15项,月检42项,出厂水全分析每年2次。同时,注重检测结果的运用,及时指导水厂净水运行,整个过程更科学、高效。二是为避免出厂水在输配过程中水质变化,加强对末梢水质的检测,在全区管网水质最不利点设置5处在线水质监测点,对于水质的各种数据变化,如余氯、浊度、p H值等,均可以实时提供并出具图表,工作人员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水厂及泵站运行参数,确保水质达标,大大提高了水质的安全与可靠性,陵城区供水合格率连年达100%。
依靠生产自动化系统,水处理工艺更先进。通过实施水厂改扩建工程,在原采用机械絮凝、斜管沉淀、双滤料气水反冲滤池等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建设日供水能力6万t的深度处理设施,增加了臭氧接触与生物活性炭滤池,消毒方式由原来通过二氧化氯消毒,变为次氯酸钠消毒。该系统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采用西门子S-300 PLC,建立有9个子工作站,具有滤池自动反冲洗、恒压变频供水、药剂自动投加等智能功能,实现电脑自动化生产,特别是各类絮凝剂、消毒剂的投放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电脑程序中设定边界数据,由电脑控制自动添加,从而杜绝了人工添加的误差对水质的影响。整个工艺流程全程全自动化控制,提升了出厂水品质。
依靠视频监控等系统,提高供水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视频监控系统。中控室的监控视频覆盖输水沿线、水库保护范围、水厂厂区及生产车间重要部位、加压泵站及服务中心主要部位等,对城乡供水各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二是物料管理系统。根据日常工作的需要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备足各种材料、器具。为便于管理和高效应用,设置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规范准确即时的库存数据库,详细登记材料采购与物料储备信息,形成细致的库存账表,全面掌握库存信息,及时准确地对物料进行出入库管理,实现采购物料的跟踪,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及工作效率。三是公司网站服务系统。建立德州陵城供水网站,将有关供水法律法规、办事流程、服务承诺、水质信息等予以公布,设立网上服务窗口,可以进行网上水费查询及缴费、水质检测服务,及时发布停水公告,对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及时答复。四是网络办公系统。由于供水管理网点较多,办公地点分散,为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建设了网络办公系统,方便不同地点的办公使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使供水管理各部门以及下属服务站之间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上传下达、内部协调等方面均实现了信息化,从而在行政管理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五是供水收费系统。实行多层次立体化的收费方式,可实现对用户进行预付费管理和远程抄表,抄表、信息输入、银行收费、营业记账等各环节全部网络完成,通过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对用水户用水情况实现实时监测。
信息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德州市陵城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5年,陵城区自来水公司被山东省水利厅评为“农村公共供水省级规范化水厂”;2018年,陵城区被山东省水利厅确定为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这也给陵城区城乡供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供水保障率、水处理工艺、水质保障能力及供水管理服务水平,使城乡饮水实现从“面的覆盖”走向“质的提升”,逐步达到“以水养水、以水兴水”的良性循环,切实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造成为政府为民的“贴心工程”、企业服务的“良心工程”、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