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志 伟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中山 52840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间叶源性肿瘤,及时诊断病情、积极对症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CD34、Bcl-2的表达特点及意义,为提高此病检出率、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9.13±2.17)岁。
1.2.1研究方法
1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发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指定高年资、高职称临床病理学检验人员完成相关操作。回顾性分析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内容涉及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即免疫组化)检查等结果。
1.2.2检验方法
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瘤体后,标本予以福尔马林固定(中性、10%)后常规脱水、浸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后给予镜检(光镜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相应抗体予以检测,其中STAT6兔单克隆抗体由艾美捷(Abcam)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500稀释度),CD34、Bcl-2工作液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相应试剂盒。STAT6多克隆抗体需经pH6.0/10mmol/L枸橼酸缓冲液行高压抗原修复,按照说明书行相关操作。
1.2.3判断标准
根据标本染色强度行半定量分级,肿瘤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膜中表现出棕黄色或黄色信号,切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高倍视野并计算肿瘤细胞数,根据所占比例确定其性质:(1)弥漫阳性:51%及以上(++);(2)局部阳性:6%~50%(+);(3)阴性:0~50%(-)。上述判断标准适用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标本中STAT6、CD34、Bcl-2指标,阳性率为弥漫阳性率、局部阳性率之和。
研究所得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CD34、STAT6、Bcl-2等免疫组化项目检验结果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χ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未见明显出血坏死表现,病灶最大直径1.48~21.85cm、平均(7.54±0.37)cm。病灶具有清楚境界,切面呈结节状(实性)且部分病例可见囊性退变,质地柔韧或细腻,9例(47.37%)可见较完整包膜。
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无固定结构,具有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细胞稀疏区,其中稀疏区瘤细胞表现为细长型,密集区瘤细胞表现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密集区、稀疏区之间存在分值装血管外周细胞瘤样血管、玻璃样变胶原分隔,具有较少的瘤细胞胞质且无清晰细胞界限,呈空泡状细胞核并可见稀疏分布的染色质,3例(15.79%)外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可见伴发黏液样变性。瘤细胞无明显特异性,呈条束状、席纹状、血管外皮瘤样等排列方式,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粗细不等)且部分呈肥大、瘢痕疙瘩样表现。瘤体内部可见不规则腔及较多薄壁血管,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血窦样结构(4/19,21.05%)。9例(47.37%)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呈增高密度及异型性表现,可见核分裂像,高倍镜视野下3例(15.79%)形似纤维肉瘤、3例(15.79%)浸润周围横纹肌。
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查可知,CD34阳性率78.95%、Bcl-2阳性率73.68%、STAT6阳性率94.74%,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7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CD34、STAT6、Bcl-2检验结果分析[n(%)]
免疫组化项目阳性阴性CD34(n=19)15(78.95)∗4(21.05)STAT6(n=19)18(94.74)∗#1(5.26)Bcl-2(n=19)14(73.68)∗5(26.32)
注:*阴性与之对比,P<0.05;#其他项目与之对比,P<0.0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属于中间型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局部)但转移率较低,由于此病发病率低,易被误诊为肉瘤样型间皮瘤、单相型滑膜肉瘤等病,将贻误患者治疗时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因此准确掌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检查特征对提高临床疾病检出率、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表明[2],由于目前相关资料指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进而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方向分化,因此提示免疫组化显示CD34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此病的主要依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结缔组织中弥漫分布有CD34阳性的间叶细胞,因此提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3]。本文通过分析可知,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查CD34阳性率78.95%;此外Bcl-2也属于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标志物,本文中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Bcl-2阳性率73.68%。由上述可知,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D34、Bcl-2表达阳性率虽远高于阴性情况,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因此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较优的免疫组化指标已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共同关注的热点[4]。
转录激活因子是一组新型转录因子家族,其可与靶基因调控区DNA结合并具有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双重功能。研究表明[5],虽然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原因,但分析其可能与NAB2-STAT6融合基因的驱动作用密切相关,其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突变启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有学者认为若在临床病理检查工作中增加STAT6检验项目则可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6]。本文也已通过研究证实,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STAT6阳性率高达94.74%,此结论与张夏玲[1]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STAT6表达阳性率高于CD34、Bcl-2,病理医生应准确掌握此病病理检查特征,有利于提高临床检出率及诊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