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肽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

2019-02-15 09:05:34马艳寻璐贾晓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分组脑梗死

马艳 寻璐 贾晓静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缺血性脑卒中(IS)的超早期诊断可评估病情、预后,对于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2〕。因此,发现能够快速判断IS严重程度和预测IS神经功能转归的指标会为制定诊治计划带来很多的益处。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录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急性IS患者(发病24 h内)92例,其中男52例,平均年龄(64.82±12.53)岁;女40例,平均年龄(65.72±13.30)岁。所有患者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急性IS,并于发病后24 h及7 d(死亡患者除外)采集静脉血,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和肽素浓度。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50例,男25例,平均年龄(64.32±10.25)岁;女25例,平均年龄(65.25±12.11)岁。入组标准:①经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入院后当天进行头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见急性期病灶的IS患者;②急性IS发病后24 h内入院;③健康对照组为门诊体检健康人群,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史。排除标准:①进行溶栓及介入治疗的患者;②发病24 h后入院的患者;③头部CT或MR检查未见责任病灶,临床症状缓解,考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卒中的患者;④有明确的房颤病史、心脏瓣膜病、心脏炎症性疾病、先心病、心脏手术史及心脏黏液瘤的患者;⑤全身感染或存在局部感染患者。

1.2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完全无症状:0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的日常工作和生活:1分;轻度残疾不能病前完成所有活动,但不需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2分;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但能独立行走:3分;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人帮助:4分;重度残疾卧床,二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5分;死亡:6分。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RS分组与血清和肽素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和肽素水平测定 病例组发病24 h〔(7.38±3.48)ng/ml〕及第7天血清和肽素的浓度〔(4.29±2.86)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脑梗死6个月后mRS评分与和肽素水平相关性 不同随访评分组24 h、7 d时点和肽素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并且发病24 h和7 d时,患者和肽素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646,P<0.05;r=0.737,P<0.05)。

表1 脑梗死6个月后mRS评分与24 h、7 d肽素浓度的关系

1)与对照组比较;2)与0分组比较;3)与1分组比较:4)与2分组比较;5)与3分组比较;6)与4分组比较:均P<0.05

3 讨 论

急性脑细胞损伤后丘脑-垂体-肾上腺素(HPA)轴最先被激活,因此HPA轴参与的内分泌功能异常为最早可测得的机体生理反应之一〔3~5〕。精氨酸加压素原(pro-AVP)在下视丘内合成,释放于外周血中,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体液容量及调控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应激激素之—〔6〕。脑细胞受损后刺激HPA轴合成糖皮质激素,并与增多的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共同作用于神经元,加重神经系统损伤,与急性IS的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而,糖皮质激素和糖氨酸加压素(AVP)的测定对评判急性IS的病情发展极为重要〔7〕。但AVP的生物学活性极易被快速清除,故临床测量其浓度受到限制〔8〕。

和肽素是人体血清pro-AVP的羧基末端部分,在血液中与AVP等量释放,在无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体内血清和肽素浓度较为稳定,在体内几乎不被降解,可以迅速准确地测得其浓度,故其可作为AVP的替代标记物检测,其生理功能目前仍尚未完全明确〔9,10〕。目前,我国有关和肽素的研究多局限于心血管病、肺部疾病及全身病变,而对和肽素在IS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尤其是急性期的研究。Jochberger等〔11〕研究表明,在尿崩症、败血症、休克、神经变性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中,和肽素和AVP都具有重要的意义。Szinnai等〔12〕研究中,检测数百例IS患者血清和肽素浓度发现,病情严重及病死患者发病时血清和肽素浓度较预后良好者更高,认为其可作为预测急性IS患者90 d后预后及病死的指示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测定血清和肽素浓度可以有效预测TIA进展为IS的概率,这种和肽素的临床使用方法比目前广泛使用的ABCD2评分更有效〔13〕。

本研究发现,发病24 h内的急性IS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较7 d后明显升高,可能与IS引起的HPV功能障碍、脑水肿破坏血脑屏障有关。有研究提示IS导致的大面积脑损伤,继发血脑屏障破坏是引起血清和肽素升高的主要原因,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急性IS导致脑组织与血管之间的膜(血脑屏障)破坏〔14〕。因此,血清和肽素含量可代表脑梗死的程度、损伤的脑细胞的数量〔15,16〕。同时发现,和肽素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远期神经功能恢复越差。本研究显示脑梗死后血清和肽素水平变化能够反映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一种可帮助临床医师提前预知患者远期预后转归情况的血清学指标。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分组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环球时报(2017-04-21)2017-04-21 07:28:14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人民周刊(2016年8期)2016-04-29 15:21:21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