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敏,吴佳丽,张晓庆
(1.鞍山市气象局,辽宁鞍山114004;2.新宾县气象局,辽宁新宾113200)
新宾县是辽宁省东部率先进行香菇栽培的地区,香菇生产以红升乡香菇市场为龙头,已经辐射到全县各乡(镇),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经济规模可观。目前全县香菇生产以棚栽、陆地开放式栽培为主,香菇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只有在适宜营养的温度、水分和湿度、空气、光照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因此研究影响香菇生长环境因素的气象条件指标,对提高香菇产量、提升香菇品质、区划香菇种植地具有一定的意义。
资料来源于2017年新宾县红升乡食用菌基地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四要素自动气象站采集的资料。采用对气象要素逐小时、逐日、逐周期的分析,发育期气象资料连续演变的分析采用作图方式和滑动平均方法,通过分析给出棚内影响香菇气象要素的综合气候指标和致灾临界指标。
根据接种室内温度、湿度监控显示,接种期间的菌室外界温度在-26.0℃~8.7℃,湿度在21%~99%,通过人工温控,给暖或者换气将接种室温度始终控制在0.4℃~8.7℃,当室外气温过低时,接种室内气温通过人工干预维持在2.0℃~5.0℃,当室外气温超过0℃时,接种室内气温维持在室外气温水平。香菇接种期受湿度影响不大,接种期内菌室外环境湿度维持在20%~98%不等。
香菇接种次日即进入发菌期,发菌历时50天左右,香菇一年只有一个发菌期,香菇发菌期正直初春季节,在人工搭建的带有通风口的密封棚内进行养菌,平均气温始终维持在6.7℃~10.7℃左右。棚内相对湿度在55%~77%左右。
4月13日后,香菇进入发菌转色期,观测发现香菇转色期间菌室内温度控制在18.1℃~25.3℃期间,由于4月下旬出现短时低温冷害,逐日人工温控不好,菌室出现短时低温15.5℃,会造成部分菌棒转色不好,菌丝萌生没形成菌膜。观测中发现,当温度控制在19.5℃~24.5℃时,香菇转色最好,当温度高于25℃,低于18℃时,如不及时大量通风,就会出现烧菌现象和未萌动。转色期菌室环境相对湿度在80%~95%。
经观测,棚内温度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还能始终控制在安全指标20℃以内,但始终是靠近上限运行。湿度方面,棚内湿度不能低于40%。从温度昼夜变化研究,温度最低值平均出现在上午6时前后,最高值出现在16时前后;相对湿度最高出现在上午8时,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棚内二氧化碳变化在17时达到高峰值,早晨8时达到最低峰值,其他时间在440μl/L~501μl/L波动变化。
对香菇出菇期产量和发育期棚内气象要素进行统计,通过线性相关计算,得到回归方程为:
其中:Y:为香菇周期产量,单位公斤。X1:温差,单位为℃;X2:相对湿度;X3:氧二化碳含量,单位为μl/L。显著性P值在0.05水平以下,利用后5个发育期进行回归方程检验,检验效果极其显著。
通过对香菇各发育期的指标研究,建立产量和棚内气象要素的关系方程,得到香菇发育期指标和致灾指标分析,见表1。
表1香菇发育期指标和致灾指标分析
菌丝培养期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前期适宜温度指标为7℃~9℃,后期(3~4月)适宜温度指标为7℃~11℃,出菇期(5~10月)要求散射光,昼夜温差大,最好在15℃以上,空气湿度在90%以上,忌连阴雨天气、高温等气象条件。
香菇出菇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温差、相对湿度、二氧化碳,也是致灾临界指标重点分析的要素。
香菇生产气象服务产品重点是周报、旬报、月报,其内容应含天气过程、温度预报及对香菇生产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建议措施等。其他气象要素指标可作为香菇连续发育期的定性指标来观测,做好记录存档,连续数据存储量加大后,对香菇的研究更有利。